知否知否宋朝精致生活品味应是插花
最近娱乐圈前脚刚公布了赵丽颖与冯绍峰结婚的喜讯,爱奇艺就播出了由他们二人夫妻档主演的古装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这部剧讲述的是一个在古代礼教之下女性奋斗成为传奇的故事。仅播出四天就拿下收拾冠军,不管是演员、剧情,还是剧中对于北宋官宦世家生活的真实展现以及北宋文化表现,都值得大家一睹其风采。 跟年前播出的几部宫廷剧不同的是,《知否知否》主要讲述了官宦世家的生活。对于古代深闺女子生活的展示,除了琴棋书画,还有点茶,焚香,插花,刺绣。也许这些只是揭开了古代文人生活画卷的一角。但仅仅这些也能激发人们去探寻传统文化中消失已久的,对于“雅”的真正追求。 不管是爱奇艺 (《盥手观花图》) (《药山李翱问答图》) (宋《人物图册》) 这几幅宋画描绘的是不同人物的生活图景,不过它们却有一个相同的地方,是什么呢?瓶插鲜花。你看,不管是大家闺秀的闺房、富贵人家的庭院,还是出家人的案头、士大夫的书房,都有瓶插的鲜花,将生活空间点缀得意趣盎然。 (《妆靓仕女图》) 这个图像信息,显示出插花作为一种生活装饰品,已经广泛出现在不同阶层的宋朝家庭中。宋代之前,虽然也有插花艺术,但一般只流行于宫廷与贵族家庭,或表现为佛堂供花。到了宋代,插花已成为整个社会的生活时尚,深入到寻常百姓家。今天比较追求生活情趣的市民、白领、小资,经常会买一束鲜花回家,插在花瓶中,装饰生活。宋人也是这样。 我总觉得,恐怕再没有一个时代的居民比宋朝人更热爱鲜花了。宋代每年春天都会举办盛大的“花朝节”,《梦粱录》记载:“仲春十五日为花朝节,浙间风俗,以为春序正中,百花争放之时,最堪游赏。”花朝节出门赏花的市民往往万人空巷。而宋后,花朝节则逐渐趋于沉寂。 宋人还有“簪花”的习惯,不论男女,不分贵贱,上至君主、士大夫,下至市井小民,都以簪花为时尚,“虽贫者亦戴花饮酒相乐”。周密《乾淳岁时记》说,六月时节,茉莉花刚上市,“其价甚穹(高),妇人簇戴,多至七插,所直数十券,不过供一饷之娱耳”,可谓爱美之极。 宋朝又是中国插花史上的鼎盛期。如果说,插花是宋朝社会的时尚潮流,那么赵宋皇室与政府无疑就是这一插花潮流的引导者。每逢花季,临安后苑都要“妆点一新”,“间列碾玉、水晶、金壶及大食玻璃、官窑等瓶,各簪奇品,如姚魏、御衣黄、照殿红之类几千朵,别以银箔间贴大斛,分种数千百窠,分列四面。至于梁栋、窗户间,亦以湘筒贮花,鳞次簇插,何翅万朵”。用名贵的器皿簇插珍品牡丹等鲜花,陈列于宫禁,供人观赏。 洛阳是北宋时最著名的花都,牡丹盛开之时,地方政府会举办“万花会”(插花展览)。《墨庄漫录》说:“西京牡丹闻名天下,花盛时,太守作万花会。宴集之所,以花为屏障,至梁栋柱拱,以筒储水,簪花钉挂,举目皆花”。另一个城市扬州,“芍药为天下冠”,花开之季,扬州太守也会办“万花会”。 士大夫更是以插花为尚。许多首宋诗都写到宋朝士大夫的插花时尚,如高翥的《春日杂兴》:“多插瓶花供宴坐,为渠消受一春闲。”苏辙的《戏题菊花》:“春初种菊助盘蔬,秋晚开花插酒壶。”杨万里的《赋瓶里梅花:“胆样银瓶玉样梅,此枝折得未全开。为怜落莫空山里,唤入诗人几案来。”插花被宋人列为“文人四艺”之一,《梦粱录》称,“烧香、点茶、挂画、插花,四般闲事,不宜累家。”有些风雅的文人出游,也要携带桌几,“列炉焚香、置瓶插花,以供清赏”。 “鲜花节” 宋时的每年春天,都会举办盛大的“花朝节”,《梦粱录》中有详细记载:“仲春十五日为花朝节,浙间风俗,以为春序正中,百花争放之时,最堪游赏。”花朝节的万人空巷,是今天的人们难以想象的。 宋《牡丹图》 寻常人家也热爱插花。欧阳修《洛阳牡丹记》说,“洛阳之俗,大抵好花。春时城中无贵贱皆插花,虽负担者亦然。大抵洛人家家有花。”其实“好花”不仅是“洛阳之俗”,宋人都爱在家中摆放一瓶鲜花点缀生活。《夷坚志》提到一名爱花成痴的市井女子:“临安丰乐桥侧,开机坊周五家,有女颇美姿容,尝闻市外卖花声,出户视之,花鲜妍艳丽,非常时所见者比,乃多与,直悉买之,遍插于房栊间,往来谛玩,目不暂释。” 宋《夜合花图》 五月端午节,更是家家户户皆插鲜花,《西湖繁胜录》记载:“(五月)初一日,城内外家家供养,都插菖蒲、石榴、蜀葵花、栀子花之类”,“虽小家无花瓶者,用小坛也插一瓶花供养,盖乡土风俗如此。寻常无花供养,却不相笑,惟重午不可无花供养。端午日仍前供养。” 宋朝的商家,也喜欢用插花来装饰酒店、茶坊,营造出高大上的优雅格调。《梦梁录》记述说:“汴京熟食借,张挂名画,所以勾引观者,留连良客。今杭城茶肆亦如之,插四时花、挂名人画、装点门面”,堪比今天的高档会所。杨万里的一首诗还写到,简陋的路边小店也以插花为装饰:“路旁野店两三家,清晓无汤况有茶。道是渠侬不好事,青瓷瓶插紫薇花。”
宋代插花时尚的流行,催生出高超的插花技艺。有一篇宋人丘濬撰写的《牡丹荣辱志》,介绍了怎么插牡丹花的原则与技艺。丘濬将插花的配材分为主花、配花两大类,类似于今天插花业所说的花材、配叶。 主花当然是牡丹了,丘濬又依牡丹之品种高下,分“王”、“妃”、“九嫔”、“世妇”、“御妻”五级,其中以“姚黄”为上上品,即牡丹之王。配花则分“花师傅”、“花彤史”、“花命妇”、“花嬖幸”、“花近属”、“花疏属”、“花戚里”、“花外屏”、“花宫闱”、“花丛脞”十级,比如“花师傅”有五色灵芝、九茎芝、碧莲、瑶花、碧桃,“花丛脞”有野蔷薇、荠菜花、夜合、芦花、杨花、金雀儿、菜花。 不同的主花与配花按照一定的原则相搭配,可以组合成各种风格的插花作品。丘濬提倡的配花原则是:以“姚黄”为王,“魏红”为妃,“位既尊矣,必授之以九嫔;九嫔佐矣,必隶之以世妇;世妇广矣,必定之以保傅;保傅任矣,则彤管位;彤管位矣,则命妇立;命妇立则嬖幸愿;嬖幸愿则近属睦;近属睦则疏族亲;疏族亲则外屏严;外屏严则宫闱壮;宫闱壮则丛脞革。”听起来是不是很玄乎?你将那些宫廷职位换成不同的花卉,就比较容易理解了。 还是来看图像吧。南宋宫廷画师李嵩,绘有一套《花篮图》,分为春夏秋冬四幅,其中《夏花篮图》现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冬花篮图》现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春花篮图》流落于日本,《秋花篮图》则已经失传。有人说,李嵩这套《花篮图》系列是世界上最早的静物画,这个我们不去管它,重要的是,我们可以透过这一套写实性很高的图像,观察宋朝人是如何以竹篮为器皿、四季花草为配材来完成一件插花作品的。 (《夏花篮图》) (《冬花篮图》) 在《夏花篮图》中,插花师用夏天盛放的大朵蜀葵作为主花,栀子花、石榴花、含笑、萱草为配花,衬绕于旁边。《冬花篮图》中,插花师则以带叶的大红山茶为主花,配上绿萼梅、白水仙、腊梅、瑞香等冬季花卉、绿叶,主次相从(这里参考了网友“加斯列莫夫”先生《关于李嵩款《花篮图页》的一点推想》一文的解读)。竹篮也编织得非常精巧,与花卉相得益彰。整个插花组合看起来相当惊艳,体现了宋人高超的插花艺术与精致的审美情趣。 宋代受理学影响深重,其清雅、隽秀的时代气质,反映到花卉文化中,形成了精细描绘,以花抒写理性的主流。插花不仅追求怡情娱乐,更注重理性意念。在形式上、内涵上则倾注作者的思想,意趣及品德、节操,不像唐朝那样讲究富丽堂皇的形式排场,而注重花品花德及寓意人伦教化的表现。 在构图中,讲究线条美,常以梅花、腊梅等枝条来插制,突出“清”、“疏”,形成清丽疏朗而自然的风格。并以此表现自己寄情于山水花草的心意。 宋代插花不仅讲求插得好,插得妙,还讲究花命的维持。发明了许多既简便实用又科学的花材保鲜技术方法和配方,有些至今仍具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 赵希鹄在《洞天清录》中提及:“古铜器入土年久受土气深,以之养花花色鲜明如枝头开速而谢迟,或谢则就瓶实,若水锈传世古则否陶器入土千年亦然”,阐述了古铜器养花的保养能。 苏轼的《格物粗谈》、林洪的《山家清供》也有类似的叙述。 随着深入探讨插花著作、诗词渐多问世,中国传统插花建立了自己的艺术理论体系,丰富了中国传统花文化的内涵。 范成大在《范村梅谱》中,对梅花的选择和品赏最为精辟。书中说:梅以韵胜,以格高,故以横、斜、疏、瘦与老枝陉奇者为贵,这成为中国古典插花艺术的准则。 宋代插花的花器,如花瓶、画盆已经是专门的造型,和日用器皿区别开来,各大窑口几乎都生产专用于插花的花器。当时的插花既有自由、惬意的竹筒插花,也有发古幽思的商周鼎彝做花器的插花。 在插花容器的制作与改良上,继五代发明占景盘后,宋朝又发明了三十一孔花盆六孔花瓶、十九孔花插等,可视作现代插花用的剑山原型,对花枝的插置布局已有一定的艺术构思。同时,宋人花架也十分考究,大大促进了漆雕、术器等工艺的发展。 程颢有诗云:“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在天人合一的传统哲学观下,插花让人体会的是静观万物背后时光的变迁。 儒士们总是把花木、自然与哲思相联系,更常以花材影射人格。 花材多用松、柏、竹、梅、兰、桂、山茶、水仙等素雅者,表达人生抱负、理想; 结构上则注重以清为精神之所在,以疏为意念之依归,体现自有纯美的意境。 如以梅之傲雪凌霜、兰之幽怀若谷、竹之虚心有度、菊之玉洁冰清,作为“四君子”;或以傲骨铮铮的青松、高风亮节的竹、刚强不屈的梅,组成“岁寒三友”,比拟文人雅士清高、孤洁的性格。 宋人还总结出了许多插花的技术经验,这些经验放在今日,也可以供对插花艺术感兴趣的朋友借鉴,如延长花卉保鲜期之法,宋人温革《琐碎录》说:“牡丹、芍药摘下,烧其柄,先置瓶中,后入水,夜以水洒地,铺芦席,又用水洒之,铺花于其上,次日再入瓶,如此可留数日。”苏轼《格物粗谈》说:“荷花以乱发缠折处,泥封其窍,先入瓶底,后灌水,不令入窍,则多存数日。”周密《癸辛杂识》说,“凡折花枝,捶碎柄,用盐筑,令实柄下满足,插花瓶中,不用水浸,自能开花作叶,不可晓也。”
宋人的插花时尚,自然带动出一个繁荣的鲜花市场。北魏时的《齐民要术》称,“舍本逐末,贤者所非,日富岁贫,饥寒之渐,故商贾之事,阙而不录。花草之流,可以悦目,徒有春花,而无秋实,匹诸浮伪,盖不足存。”花卉种殖与交易,在宋代之前是受到排斥的,被认为是华而不实的东西。然而宋代却有无数人以种花、卖花为业,宋朝市民对生活品质的追求,宋代城市发达的工商业,使得原来“浮伪”的花花草草变成了有利可图的热门生意,养活了诸多花农与花商。 在东京,每至春天,“万花烂漫,牡丹、芍药、棣棠、木香种种上市。卖花者以马头竹篮铺排,歌叫之声,清奇可听”(《东京梦华录》)。著名的《清明上河图》便画了两处卖鲜花的小摊,一个在城内“孙羊正店”门口,一个在城门外的路边。旁边有市民正在买花。 (《清明上河图》上“孙羊正店”门口的鲜花摊) 在洛阳,“凡园皆植牡丹”,“城中赖花以生者,毕家于此。至花时,张幕幄,列市肆,管弦其中。城中士女,绝烟火游之”。其中名贵的姚黄、魏红品种,竟然叫价“一枝千钱”。(《洛阳名园记》) 在扬州,人们“无贵贱皆喜戴花,故开明桥之间,方春之月,拂旦有花市焉”。(《扬州芍药谱》) 在成都,“二月花市,各地花农辟圃卖花,陈列百卉,蔚为香国”。(《成都古今记》) (《清明上河图》上城门外的路边鲜花摊) 南宋杭州的花市更为发达。三月暮春,正是鲜花盛开时节,也是鲜花生意最为旺盛之时。《梦粱录》说,“春光将暮,百花尽开,如牡丹、芍药、棣棠、木香、酴醾、蔷薇、金纱、玉绣球、小牡丹、海棠、锦李、徘徊、月季、粉团、杜鹃、宝相、千叶桃、绯桃、香梅、紫笑、长春、紫荆、金雀儿、笑靥、香兰、水仙、映山红等花,种种奇绝。卖花者以马头竹篮盛之,歌叫于市,买者纷然。” 不独春季如此,一年四季杭州都有鲜花叫卖,“四时有扑戴朵花。春扑戴朵桃花、四香、瑞香、木香等花;夏扑金灯花、茉莉、葵花、榴花、栀子花;秋则扑茉莉、兰花、木樨、秋茶花;冬则扑木春花、梅花、瑞香、兰花、水仙花、腊梅花。更有‘罗帛脱蜡像生四时小枝花朵’,沿街市吟叫扑卖”(《梦粱录》)。特别是端午节这一天,杭州人家家户户都要插花,以至有花农“一早卖一万贯花钱不啻。何以见得?钱塘有百万人家,一家买一百钱花,便可见也”。(《西湖繁胜录》) 辽宁省博物馆藏的仇英本《清明上河图》也画有一间鲜花店,但我们可以发现,这间鲜花店销售的并不是用于插花的花卉,而是盆栽。不知这是不是画家对民间插花艺术衰微现象的不自觉表现。而插花艺术自唐宋时期传入日本后,则在日本发展成精致的“花道”。 (仇英本《清明上河图》局部) 我少年时,读陆游的诗“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感觉到一种淡淡的惆怅,却难以名状。直至后来读到《东京梦华录》的一段话,突然之间才明白这惆怅是什么:“(东京)卖花者以马头竹篮铺排,歌叫之声,清奇可听。晴帘静院,晓幕高楼,宿酒未醒,好梦初觉,闻之莫不新愁易感,幽恨悬生,最一时之佳况。” 原来这清晨从楼下小巷传来的卖花声,寄托着一个时代的如梦又易碎的繁华,近在眼前,却转瞬即逝。 焚香,观众经常能够看到剧中的人物在侍弄香炉,虽然说着台词,但是手上一直在忙活,而且剧中有一个场景,是孔嬷嬷专门教授明兰如兰和墨兰焚香。焚香对于如今的人们来说,只是点燃的就好了,但对古人来说却有很大的学问。 剧中主要采用了两种焚香的方式,一种是是香篆,一种是隔火焚香。 首先说香篆,用我们的话说,香篆就是先把香灰铺平,然后放入篆模放好推平,这样做就可以让香灰变成篆模上的形状或者字,烧完了后就很有艺术感。其实这个方式以前都是用来人们计时的,后来也融入了日常生活中。 第二种隔火焚香的方式,其实剧中孔嬷嬷对明兰如兰她们授课时,讲述的就是这种焚香的方式,这个方式主要是是先松灰,加入烧红的炭之后就把香灰堆成山状,之后再在山顶开一个小口放气,开了口之后,在山顶上再放一个银片来隔火。因为这个焚香的方式是熏,而不是让香直接燃烧,所以需要这样做,不然就会像如兰那样烧糊了。这个方式的焚香,清香没烟味。 了焚香之后,你是不是也想要试一试了呢?接下来我们再看看剧中的点茶吧。 点茶其实比焚香还要复杂,不过相信人们多看几遍图就会看懂的,这个过程大概就是把茶饼捣碎,筛筛只留下茶粉,当然在捣茶的同时,不要忘记烧水。因为你捣好了茶后,就能把烧好的水倒一点在茶碗里,摇一摇再倒掉,这个过程就是温盏。之后加入茶粉和水,用茶芜去搅拌。 最后呈现的效果,就是下面的这个样子了,你也可以试试好不好喝呢。不论味道,光这个讲究的过程就很是有意思呢。 人们看步骤都觉得很难做到,而对剧中的演员来说就更加难了,因为他们要把这些做得像一个古人,不仅不能忘了步骤,还要有韵律,而且还要把台词说出来,其实这看起来也是很难的。 虽然考验很大,但点茶焚香这些却也很受《知否》剧中演员们的喜爱,因为多接触了这些,让他们在塑造角色的时候更加容易入戏了,仿佛自己就是生活在古代的人似的。 玉姑娘赞赏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anxuebaomam.com/slhcs/3040.html
- 上一篇文章: 1月25日花朝生日花今天生日的你,内心
- 下一篇文章: 会理首届石榴花节活动指南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