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源花海:石榴花

文/吴浩雨

一个喜欢赶时间的人,来到九重,已是薄暮暝暝。如果在疲惫之中,依然能引起你无限兴致、遐思,也许是春天的万种风情,也许是春天的烂漫清晰。那娇柔的花,能够抵挡十万春雨;那重重叠叠的绿色,能够容纳万里春风。一个多愁善感的人,很快承受不了春天一双眼睛的青睐和诱惑。记忆里乡下的初恋,场景就是这样浪漫,有时回味起来有些青涩伤感。眼前的画,美的有些奢侈,有些让人目不暇接了。迎着一场春雨,我踏入九重,踏入邹楼、周岗、孔北、张楼、水闸、柳家营、陶岔、花栎扒、范岗......,在星罗棋布的村庄,我似乎寻找到了大地幸福的源头。春雨的一番滋润,更多了一层诗意。

我来的有些晚,追求一目十行,像画家的笔,左右用笔,画卷于心了。你可以走马观花,油菜花,桃花,杏花,梨花,阡陌田野,随处装扮着春天;你也可以觅古、探幽。九重原名九重院,历史悠久,相传元朝末年皇室一脉避难南下,卜居此地,以王为姓,已有数百年历史。这里自古富庶,为兵家必争之地,宋、金两国大战此地。汤山、禹山、杏山拱卫,依山傍水,此刻更加神秘。在九重,我迷失在纷纷春雨里,迷失在膏泽田畴里,幸亏有友人周振伟引导,否则我是走不出张河村。张河村的石榴树,像巨大的八卦阵,整齐宏大,或亭亭玉立,或昂首挺胸,或飒爽英姿,或婆娑妩媚。石榴花开时节,是一幅多么充满生机的田野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能开放出波澜壮阔的花海,唯有树木有这样的力量和气势。

走进田野大地,要么感叹它的原始、美丽,要么感叹它的朴素、贫穷。而我又一次被土地上植物、花果充实了自己的灵魂,不再矫情。张河村给你的,是未来土地的方向和蓝图,张河村呈现的成就,强烈引起了我的好奇心。不远处,渠首翘姿。脚下,新石器时代遗址,东汉古冢。原来,这个地方,种植业出了名的。土地被誉为生产基地,就像女人选美,被选为桂冠。而桂冠的名字,不止一个,好像美女也不仅仅只有一个。优质辣椒,优质烟叶,青皮豆,她们都是金凤凰。而选美的总导演,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九重镇张河村党支部书记张家祥。这位一心为民的书记,眼睛始终很亮,向前看。当别人还沉醉在昔日的辉煌里,他把目光投向了果木发展。每一次桂冠的诞生,是一次农业品牌的诞生,张河村人致富的台阶,一次比一次高。

我真的要醉倒在张河村的石榴树下。农业的舞台,会这么绚丽。它是安静的,它是不安分的。远离了市场,远离了规模,远离了科学,我们怎能选出走向世界的桂冠。张河村人了不得,它比同龄人提前跨越了三十年路程!石榴种植的规模化成长,是上个世纪的辣椒效应的再次跨越。一个村子,在种植多元化道路上不停寻找出路,收获颇丰。而多元化探寻,似乎涵盖了传统农业大国未来的希望。

一个村子,一位桂冠美人的带动,张河村带动周边程营、太平、九重、张楼、孙营、张家等村共1.5万余亩土地也成功实现了流转。更加令人感叹的是,目前,张河村长期在仁和康源农业公司务工的人员达余人,高峰时每天多达余人。导演已经换成了具有现代经营理念的仁和康源,这需要很大的气魄。据说,张河村发展石榴基地,九重镇大胆放手,六年时间,镇领导从不干涉。坚实的基础,良好的环境,也成就了仁和康源在这里得到试种、育苗、嫁接、开花、结果。

培养一个美人,就是培养一个女儿,需要精细再精细。一亩地种植多少树,一棵树挂几个果,都要了如指掌。树木喝水,还是喝奶,都要做到毫厘不差。天要刮风下雨,地要除草耕作,都要恰到好处。在张河村辐射下一眼望不到边际的石榴基地,我陡升了对土地的愧疚。是谁哺育了这么好的土地?是谁守候着风吹日晒的土地?是谁用生命爱戴的土地?对于土地、庄稼,需要农民的辛劳,需要农民“乘风驾云”的本领,需要农民察看天地的慧眼。我们有幸接过一片土地,减轻养育我们的农民沉重的负担,引领农民发财致富伟大的梦想,显得如此神圣,重要。农民以食为天,对土地顶礼膜拜。在乡间,随处可见的神龛尽管消失了,它却见证了农民对土地爷的爱戴。他们对种植的粮食、果木、植物,总喜欢冠以美好的名字:仙人掌,仙人果,蟠桃,仙杏,人参果,黄中李,扶桑树果,仙桃,仙石榴......

花果草木,无论根植一个地方,或者迁徙异地而来,它们都有感天动地的故事。果木与花草,不仅仅是鲜艳、华丽,不仅仅是甘甜果腹,承载着地域风物、天地灵性,甚至历史记忆、文化基因。我们视为美食,视为记忆,视为精神,视为生命......在九重,触摸石榴,我们首先要感谢一位对十几载千难万险跋涉西域的张骞,虽然0多年过去了,大宛,康居,大月氏,大夏,楼兰,于阗,鄯善,焉耆,龟兹,疏勒,等三十六国诸国,已经消失在历史长河里。但张骞把中原精美的丝绸、漆器、玉器、铜器,以及中原作物,带到遥远西域诸国,也把西域苜蓿、葡萄、胡桃、石榴、胡麻、胡豆、胡瓜、大蒜、胡萝卜带回了中原。他没有看重金银财宝,他不仅是一个卓有成就的使者,更像一个热爱土地的农民,热爱作物的农民。他的基因始终流淌的,是民以食为天、牢不可破的情怀。我们从一棵植物里,可以发现人类的大爱无疆。

天色已黑,似乎听到了亚洲最大人工河流,从渠首慢慢流出的声响。果木此刻在黑色的田野里,啜饮春雨的甘甜。乡村水泥路,在车灯的照耀下,显得那么悠长,油菜花会从车灯前掠过。大自然、田野,安静、黑色的怀抱,就像人的母腹,孕育着我们,让我们衣食无忧,让我们生命如石榴花般火红灿烂。

简介:吴浩雨,男,汉族,淅川县盛湾镇人,淅川诗词学会主席,系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学生时代开始在全国各级报刊杂志,发表诗歌和散文作品。出版诗集《丹江烟雨》,自选散文集《河流的乡愁》

浩雨

谢谢你的鼓励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iliuhuae.com/slhgs/103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