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爱菊,周敦颐爱莲,诗仙李白为何偏爱
大唐“诗仙”李白,绣口一吐,就给后世留下了千百首脍炙人口的诗篇。从这些诗篇里,我们可以看到一个热情奔放的浪漫主义诗人形象。他爱美酒,如痴如醉;爱山川,如诗如画;爱交友,重情重义。 然而,李白作为一个才子诗人,也是一个怜花惜木之人。 他的诗中:有莲花的无瑕,“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还有杜鹃花的思乡“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也有山茶花的芳香(古为海石榴)“清香随风发,落日好鸟归”…… 乱花渐欲迷人眼,究竟哪种花才能有幸赢得李白的青睐呢? 通过翻阅诗集,发现李白最爱的花,当属木槿花。 他有一首诗《咏槿》: 园花笑芳年,池草艳春色。犹不如槿花,婵娟玉阶侧。芬荣何夭促,零落在瞬息。岂若琼树枝,终岁长翕赩。 他说园中的繁花都在争相开放,池边的小草也在展现春色,但是都不如篱笆边的木槿花,在玉阶旁如婵娟般亭亭而立。 繁华芳草的生命何其短暂,凋零只在一瞬之间。哪里像这美丽的玉树枝,一年到头都能光彩灿烂。 在诗中,李白并没有开门见山,直接写木槿花如何美好。而是以“园花”、“池草”起兴,指出它们一个“笑芳年”,一个“艳春色”都曾盛极一时,但都没有笑到最后,因为它们的生命太过短促了。 也就是说,尽管园花曾经姹紫嫣红,芬芳馥郁,但是花开自有花落时,当它零落在东风里时,就会黯然失色,再也无复青春的色彩。同样,芳草萎萋,枝叶碧翠柔嫩,有“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脾性。但当严霜降落之时,也会在瞬息间,萎糜以至朽腐,留给大地以不尽的思索。 这就是园花和池草的命运,李白在否定它们的基础上,对木槿花予以前所未有的讴歌和赞美,对它的姿态和芳容给予了无限的肯定和认可。 这首诗,文采迥异,几度使用铺陈辞藻的手法,可见狂放不羁的李白对木槿花情有独钟,怜香惜玉也是因花而异。 李白喜爱木槿花,不仅爱它的朝开暮落,也爱它顽强的生命力以及坚韧不屈的品格。正如汉代东方朔所言,“木槿夕死朝荣,士亦不长贫也”。它生生不息,是乐观向上的代表,正如李白的一般,仕途失意,也没有打击到他的自信,依然乐观向上,发出“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豪言壮语。 木槿花,又名榈树花,无穷花(韩国称),它是韩国的国花,在北美有“沙漠玫瑰”的美称。 它朝开夕落,春去秋来,四季轮转,生生不息,可见生命力之顽强,正如它的花语一般——温柔的坚持。 这种历尽磨难而矢志弥坚的性格,也象征着红火,念旧、重情重义。 木槿花虽不像中国十大名花,花中之魁——梅花那么有名;也没有花中之王——牡丹那么香艳;也没有水中芙蓉——荷花那么出尘;更没有花中皇后——月季这么妖娆,更别说被誉为“王者之香”的兰花,或者“寒秋之魂”的秋菊,以及“花中珍品”的山茶花,“花中西施”的杜鹃,“寒冬仙子”水仙,还有“金秋之子”的桂花那般香名远播。木槿花一直都是默默无闻的代表,它植于庭院之外的角落里,独自为小园增添一抹靓色。 木槿花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相传历山脚下长着三墩木槿,高若两丈,冠可盈亩。每至夏秋,花开满树,烂漫如锦。美丽的东西向来总招惦记,号称“四凶”的“浑沌”、“穷奇”、“木寿杌”、“饕餮”路过历山,见木槿美丽,遂想占有,他们动手挖掘木槿,根出,木槿便枯萎了。 虞舜见木槿枯萎,招呼农夫扶起,并汲水浇灌。奇迹出现了,木槿重新复活,花开如初。三墩木槿感舜的恩德,遂用其姓,修成花神名为舜华、舜英、舜姬。 《诗经》有云:“有女同行,颜如舜英”。 意为,与我同行的女子,她的容颜犹如盛开的木槿花一样美好。这是对木槿最美的赞誉了。 而这个“舜”字,也恰好体现了木槿朝开夕落的特性。它常常触发人们人生无常对生命短促或世事多变的慨叹。因此古往今来,文人除了爱咏梅,莲,菊等,吟咏木槿花的也不尽其数。 唐代皇甫说: “秋心自惜江蓠晚,世事方看木槿荣。” 白居易也在《秋槿》诗中感叹: “风露飒已冷,天色亦黄昏。中庭有槿花,荣落同一晨。” 我最爱崔道融的那首《槿花》: “槿花不见夕,一日一回新。东风吹桃李,须到明年春。” 文人惜花,赞花之精神可嘉。李白偏爱木槿,正因为它的个性,最像李白自己,历尽磨难而矢志弥坚,永恒的美丽且又重情重义。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iliuhuae.com/slhgs/12353.html
- 上一篇文章: 难受你知道那些有利抗癌的食物吗百度百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