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我一首小诗的时间,还你一个新世界

王珊珊的诗

春夏之间的升华

从腐木里挣扎出的嫩芽

拯救即将干涸的蜗牛

我等着路旁的白石榴花长大

从四月初到五月末,开谢之间

不曾有石榴的葫芦状的痕

原来是把栀子花错认为白色石榴花

不是梅雨季节,却是一天四季轮回

暴雨和泥土揉成的水

竟晕染出血红的甜腥味

石头脊梁上长着不知名小花

悄悄打了一个寒颤,顿时

浅浅的水面有了波纹的模样

从石缝里爬出来的蚂蚁

在斜坡遇到雨水

不得已顺流而下而不自知

这里不是平原,流水为自己找台阶

殊不知下了坡便只能以蒸发的形式回到高处

这是另类的升华,在春夏之间

以青山之名

山川在冰雹、雨水后复原

草木从贫瘠的土壤里钻出来

它们整体才被冠名以青山

以青山之名,在四月

南方樱桃红似初见时的双颊

没有两小无猜却有灵犀

以青山之名,在五月

回忆如野杨梅酸入心扉

写下的信件不知发往哪个方位

六月,换以蓝花楹之名

借高温埋葬花语里的忧郁、绝望

顺便偷来几度晚霞的温暖

等九月抖落满山秋叶

我把最后一缕相思融入秋思

从此人间有了两个月亮

故事里的茴香

我从祖母那里得知茴香的吃法

从孔乙己那里识得写法

核桃树下,祖父给我讲孔乙己

那时我还分不清己和已

只知道菜地里种了茴香和蚕豆

村里的人都喜欢吃油炸茴香粑粑

经常是我们一天中的第二餐

吃得饱又能省下稻米

那时我认为孔乙己潇洒

直到上了语文课才知道

原来祖父只讲了故事的前半截

后来,老核桃树逝于斧头

村里的人陆续外出打工

包括我的父母,大多孩子的父母

如今,茴香继续长在菜地里

祖父和孔乙己一起成为故事里的人

思想复杂的脚步声

黄棕色、深绿色的松树上,

麻雀扑扇着翅膀从上面悠悠地落下来

一只、两只、三只、四只

不到十秒,草地上跳跃着一群精灵

一只小松鼠从旁边的松树上经过

麻雀静静地在草地上找寻着

脚步声渐渐靠近,扑扑扑——

一片棕灰色同时飞入树荫

思想复杂的脚步声惊吓到了它们的灵魂

弯月

弯月静静地睡在黑色餐盘里

那藏起来的部分不能被人撞见

大抵是趁着无光的漆黑,升华

心中的魍魉,变成存善的绅士

作者简介:王珊珊,年生于云南昭通,澳门大学计算机科学在读硕士。参与编写《小学创意写作》,有诗见于《诗刊》《十月》《边疆文学》,入选“第十三届星星·大学生诗歌夏令营”。获全国青少年冰心文学大赛金奖、野草文学奖、中国校园“双十佳”诗歌奖、白天鹅诗歌奖·星锐奖、“湘天华杯”全球华语诗歌大赛优秀奖等。

小风的诗

烧一烧幸福

往家乡的火塘里添一根柴

火炽明亮

窗外天寒地冻

风尘仆仆的人推开家门

摘下眼镜,放下包

握住彼此温暖发烫的双手

将火光围在一起

火越烧越旺

每个人都参与其中

每个人都想把自己的幸福掏出来

丢进火塘里

烧一烧

夜宿山中听雨

听雨的人不会在意雨落向哪里

他们不会伸出脖子去眺望

那些被雨打湿的树叶

昏暗的天色总让人想起温暖之事

同样是雨天

方格子窗户外

杂草茂密

叶子上的雨水滴落下来

被草尖一分为二

这样的巧合时有发生

毕竟雨的士兵成千上万

毕竟它们不知道自己所要去的

是天堂还是人间

它们的命运

寄托于一场春天的惊雷

它们的希冀

经由了树叶和草尖的传递

同居岁月

去年的大燕子今年又回来了

人们站在阳光里迎接它

阳光静谧而美好

阳光下的人和鸟都获得了

彼此的语言

他们融化在一起

拥有了同一套基因

那是在你年幼的时候

梁上的燕子世代居住于此

每个春天

你们都亲密无间

在一日三餐的流逝里

燕子们总是

飞过来又飞回去

你端着搪瓷碗坐在门坎上

望着门外的天空

你从未想过

那是你和大自然最后的

同居岁月

赋形

雨一落到地上就消失了形状

它碎身在碰撞里

这是件悲伤的事情

在一个夜晚我们靠着窗台喝酒

谈起更久远的时光

雨水落在窗栏上敲打出清脆的鼓点

一些模糊不清的旧事

被逐渐忘却

在啪嗒的雨声中

我们就像两颗相隔很近的雨滴

无法为彼此间

的破碎再一次赋形

作者简介:小风,年生,江西庐陵人,江西中医药大学科技学院本科在读,有作品见于《青春》等。第十三届星星夏令营成员。

—THEEND—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iliuhuae.com/slhgs/58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