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丨他曾在六角亭上班,北漂十年,现在想
大楚娱乐 〈 未经许可严禁转载分享到朋友圈才是义举 〉 冯翔:创作音乐人,由他原创的一首《汉阳门花园》把很多人拉回到记忆中那个充满烟火气息的老武汉:煨着藕汤的家家(武汉话“外婆”),街头巷尾随处可见的茶摊,不远处长江大桥下轮渡的汽笛声……作为武汉第一代酒吧歌手,冯翔十年北漂归来,用武汉话唱起民谣和这座城市的故事,对自己的突然走红却始料不及。他挚爱民谣音乐,却不敢与大众市场周旋,不会也不愿意顺杆爬。别人说他谦虚,这个最近人气很高的民谣歌手连连摆手:“我不是谦虚,是真知道自己有几斤几两。”文丨展娟娟 图丨竹玺部分由受访者提供 11日下午,冯翔抱着吉他来到东湖边一间茶社,没特意打扮,套个格子衬衫牛仔裤就来了,个子不算高,戴个棒球帽,微胖。 他要参加大楚票务发起的一个下午茶私享会,与喜爱《汉阳门花园》的歌迷一起聊聊记忆中的武汉模样,比起唱了几十年的酒吧,这种分享会对他而言有些陌生,却也随性,让他莫名有了一种倾诉欲。“我在酒吧很少有机会跟台下观众互动,不知道在那种场合该说什么。”活动结束后,冯翔被不少歌迷簇拥着拍照。“我从心底里是有点怵这样(拍照)的“,他略带尴尬回应。 茶摊,老家,童年,全没了去年12月,冯翔在网上发布单曲《汉阳门花园》——“冬天腊梅花,夏天石榴花,晴天都是人,雨天都是伢,过路的看风景,住家的卖清茶……”这首用武汉话创作的方言民谣,因为唱出了老武汉的烟火气和几代人的共同记忆,立刻撩拨了众多武汉人的心弦。 ?冯翔带着吉他回到儿时长大的汉阳门 冯翔生于上世纪60年代,夏天的竹凉席和大街小巷随处可见的茶摊,大概是那时许多武汉人的童年回忆。每到天热的傍晚,老人们把竹床搬到马路边睡觉,成了孩子们玩耍乘凉的好去处。在空调还没有普及的年月里,外地人夏天到武汉,最惊讶的往往是铺天盖地的竹床阵。 ?竹凉席是老武汉的夏日情节 冯翔对于儿时的记忆,印象最深的还是街头巷尾的茶摊,一个摊子,几条长凳。“我们家就摆茶摊卖茶,我小时候还帮忙数钱,茶卖完了家家回家烧水,我就在那看茶摊。”冯翔说他没想过,自己的歌会让这么多人感怀青春:有人从他的歌里忆起雨天里还跳着橡皮筋的儿时玩伴,有人想起了自己已故的亲人。 与其说这首歌描绘了老武汉,不如说冯翔记录了自己的生活,只是在不经意间将更多人一起卷挟到与童年有关的日子里,似乎早已被遗忘的时光被重新拿来缅怀。 ?年轻时的冯翔与家家 换个法子把青春唱完 “翔叔的声线,不算数一数二,但他总有办法戳中你情感里最脆弱的地方。”分享会上,听完现场版《汉阳门花园》的一位歌迷眼眶泛红说。 这或许也与冯翔略带传奇的经历有些关联。年,从同济医学院毕业后,冯翔在六角亭做精神科医生,从医第十个年头,医院“跑了”。40岁时加入“北漂”大军,做过音乐网站,又拍电影,办音乐节。 ?冯翔调侃三十年前的自己还是尖下巴颏儿 年代的文艺青年多少都和摇滚与欧美音乐沾点边儿,冯翔也不例外,“挺狂热的,几乎都半职业了”。大学时期,冯翔和玩音乐的同学经常在一起听欧美流行音乐,“学校里抱着吉他自弹自唱英文歌,觉得自己挺牛逼的,那劲儿……”这种狂热一直到他从医也没有减弱。 “精神科有一个好处,夜班特别少,医院两三天就一个夜班,我们一个月才轮上一两次,晚上空出来的时间就特别多。在外面唱唱歌,是我想要的生活,因为太喜欢唱歌写歌了。“ 冯翔是武汉最早的驻唱歌手,年起在民众乐园的朋友“酒吧”(那时没有酒吧的概念,就是卖啤酒的冷饮棚)里唱歌,后来辗转神曲、红色恋人,当时武汉有很多音乐人在他的启蒙下开始接触欧美音乐,走上创作道路。 ?年左右,冯翔曾在当时红极一时的“神曲”酒吧演唱 从医生转行的歌手也并非冯翔一个,此前的罗大佑、张洪量、窦唯等都是同道中人。如今每一位想与冯翔聊聊的人,都会或多或少问到当初,那些作为精神科医生目睹过却在他心里被划为“不能提”的故事。 冯翔说,有一位精神分裂的女病人,让他对一直从事的职业产生过极大困惑:病人出院后病情基本得到了控制,后来到一家工厂上班,连着两年在厂里绩效排第一,却在厂里改制裁员时上了首批淘汰名单。第二天,这个一直努力走入正常生活的女人选择了自杀。 ?冯翔(左一)在精神康复机构做义工 “病人从入院到出院,病情确实能得到比较好的治疗,但这些人出院后面临的困境反而更大。也是受到这件事的影响,医院,觉得做些其他事情或许更有意义,比如音乐和艺术。”如今每周三冯翔都在一家精神康复机构当义工,在他看来,无论是深度还是广度上,艺术对人起到的作用都更大,“让每个人从平常生活琐事和眼前的苟且当中看到一些不那么苟且的东西。” 做合适自己的事 北漂的十年并不如冯翔设想的那样顺利。 憋着想要证明自己才华的一口气,他以高管身份只身前往北京一家音乐网站参与创业,令他没有想到的是,年前后,唱片业急剧崩塌,歌手的境遇变得步履维艰。“年我刚到北京的时候,单是在北京,歌手这个行当就有10万人,还不算幕后的吉他手和编曲,大家都去走这个独木桥去了。” 迫于形势和生计压力,很多歌手抱着吉他到酒吧,跟老板的开场白大多是“可以不要钱,你让我先在这唱着,你什么时候挣钱了再给我就行。”冯翔说,即便这种情况下,仍源源不断有大量歌手加入“北漂”,因为一首《月亮之上》火了凤凰传奇,大家重新看到了希望。 冯翔所在的以正版下载为主营业务的互联网音乐公司在年走到尽头。他后来陆续参与过音乐节的创办,卖过广告音乐,鼓捣过音乐舞台剧,甚至还跨界拍了部电影。“有的人转行成功了,有的人失败回家了,但这个得另论,什么叫成功、什么叫失败?” ?结束北漂的冯翔重新回到酒吧唱歌 从经历到思考,从浮躁到冷静,从难掩愤怒到摆脱失望,年龄本身也是积累财富,时代在变迁,人在成长。年父亲病重,冯翔结束北漂回到武汉,开始找寻走出迷惘的“路径”。 一位老朋友邀请他去苗栗路的“老友记”酒吧唱歌,他又拿起吉他重新当起驻唱歌手。只是这次回到的故乡,已经不如记忆里那般熟悉了。“六渡桥没有了,以前汉阳门住的房子现在变成餐馆,儿时的邻居朋友都搬走了。”一天夜里,想着儿时旧事,冯翔慢慢弹出《汉阳门花园》。去年年底,发布上线一周,冯翔在朋友圈被自己的这首歌刷了屏,访谈和演出邀约也纷至沓来,这让他明显感觉到慌乱。 ?冯翔《汉阳门花园》专辑封面 他指的这种慌乱,是因为曾亲眼在北京看到别人走红红成什么样,“时间不是自己的了,甚至连生命都不是。那种成功也挺没劲,天天为别人活着,没心思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为公司,为观众,为广告商,就是不为自己。” “我知道自己几斤几两,也并不觉得以我目前的能力可以值现在这么多赞美。歌唱火了意味着可以挣到更多的钱,有好吃的有好穿的,同时也意味着要面对更多做起来拧巴的事”。 ?冯翔正在筹备《汉阳门花园》的MV拍摄,希望能用镜头记录下汉阳门和长江大桥 已过知天命的年纪,把歌唱好写好,努力成为一名民间艺人,是冯翔现在最想做的事儿。在他看来,选择用武汉方言写歌,就像台湾导演拍台语片、香港导演拍粤语片一样自然,对家乡的情感是宝贵的东西,而不是拿这个去跟随潮流。《汉阳门花园》得到的反响同他预计中的也相当接近,“因为我觉得自己就是一个非常普通的武汉人,只是唱出作为武汉人想听到的歌曲。” 他马上要参加一档推广方言的原创音乐节目,各个地方方言歌曲在台上比赛,他显得很有信心,希望能带给现在的都市人更多共鸣。 “我一直在想一个问题,歌曲到底是怎么来的,它在什么样的时间地点怎样和人发生关系,方言或许能成为一种纽带,它的端口对接我们的记忆。“冯翔说。 大楚网(dachuwang) 武汉最好玩的生活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iliuhuae.com/slhgs/6892.html
- 上一篇文章: ldquo最美rdquo遇见,不
- 下一篇文章: 我们生活的韵律之美都在这二十四节气中,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