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看白癜风那个医院好 http://www.wxlianghong.com/

“六月十二天未光,一旦想的心头酸。倭寇后裔又还魂。哎哟!哎哟!杀人放火烧商船……”

  昨日上午,泉台籍民间作者高明谭躺在自家的摇椅上,唱起了自己谱写的歌谣。只听这歌声如泣如诉,深情而委婉,令人心碎。高明谭告诉记者,这是为纪念抗战胜利69周年而谱的词曲,以此纪念发生在家乡骇人听闻的永宁“七·一六”惨案,歌谣的名称就叫《泉州石狮永宁街》。据悉,高老今年已经82岁,从上世纪70年代起,他就开始进行台海歌谣的创作,以“歌谣”的形式表达自己“生在海东、长在海西”,对两岸文化的特殊认识及对故乡的相思之情。

  八旬老人爱歌谣

  眼前的高老虽已满头银发,但身体非常硬朗,谈到歌谣的创作,老师抑制不住内心的振奋和激动,拿起歌谱,不断地诵读和吟唱。

  高明谭年出生在台湾的台南,6岁回到大陆;年被国民党以“日籍台人”的身份集中在武夷山下“保护”;年回到故乡泉州,并进入福建医科大学图书馆工作;退休后,开始进行台海歌谣的创作。

  “在泉州,在祖国大陆,经常都能听到台湾的闽南语流行歌,但在台湾,却很少能听到大陆作者创作的有关台湾题材的歌曲。”高明谭向记者袒露心声:希望将来有一天,自己创作的歌曲能够在台湾流传。

  近年来,他把积蓄用于聘请歌唱家和乐队来演奏作品,并建立自己的博客网页,已有几十万名海峡两岸粉丝在博客的网页上留下评论和留言。作品先后刊登在《中国原创音乐报》等媒体上,并获得年、年全国校园歌曲奖,入围08年中国民族歌曲选粹,更得到了余光中先生的肯定。

  为《乡愁》谱曲

  “小时候,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的《乡愁》,高明谭谱曲后送给了余光中先生。

  年,余光中回到故乡泉州,在泉州华光学院举行讲座。主办方邀请高明谭老先生作为嘉宾出席了该活动,高老第一次与《乡愁》作者余光中面对面。高老说,一走进会场,就听到《乡愁》的歌声,他马上反应过来,这是自己为《乡愁》谱的曲,他抬头一看,台上的余光中先生听得很专注。

  余光中向高老坦言,有很多专家为《乡愁》谱曲,但他最喜欢的是高明谭先生谱的版本。“潮起流西潮落东,余老生西我生东。孤星伴月似游子,月出流西月斜东。”高老说,他认为余光中之所以这么喜欢他谱的曲,是因为余先生6岁随父母回到永春老家,而他也是6岁离开台湾来到大陆,相似的经历,足以让两人的思想产生共鸣,再加上歌者因此表达的思乡情愫的歌声,余光中收到谱曲很意外很感动。

  用歌谣传唱乡情

  谈起《泉州石狮永宁街》这首侨区的抗战歌谣,高老说他从年就开始有了创作的灵感,因为永宁“七·一六”惨案有人写成书,有人写成史,却没有人将其写成歌。歌谣分A石狮华侨史、B石狮抗战8年两部分,共12段。他还第一次在歌谣中加入了石榴花、含笑花、海草等,以花草的形式来表达永宁被日本侵略时,华侨和当地居民生活的艰苦,以及抗战胜利的喜悦心情。

  “五口通商兴外埠,厦门海港华侨城,邮轮来往东南亚,少去台湾转南洋,少年打拼老返家,含笑花开百合香……”用“含笑花开百合香”描述了永宁华侨少年打拼,老返家,努力奋斗,创造美好家园的景象;“难民血溅石榴花,……六月十二天未光,一旦想起心头酸,倭寇后裔又还魂。哎哟!哎哟!杀人放火烧商船,母女若雁哭至亲……”随后用石榴花来描述烈士的鲜血和难民遇害的凄惨场景。“盐场盐花山叠山,风吹涌起含笑花,伸手凿着壁,若有不转弯?明知海水咸,嘴干人要斟,姑不如将,死里求生……”用“盐花”来表现抗战开始后,永宁当地与海外亲人的联系断了,生活非常艰苦的场景。“相思花黄苦楝心……”不管是华侨还是当地的农民,每个人都加入抗战的队伍中,生活没有了海外的支援虽苦,但是只有保卫好家园,才有与爱人团聚的一天。“五爪兰中奇男刺……”抗战胜利了,家人团圆了,这一切就像是五爪兰中最香的奇男刺花,只有苦尽甘来,才能散发出最令人神往的花香。在每一段歌谣的最后,高老都用上了“吾苦:倭冦!”他告诉记者,“吾苦”在永宁当地的意思就是倭冦,这段抗战的血泪史,好像都能在这两个字中显现。让高老觉得有些遗憾的是,目前还找不到合适的人选来演唱《泉州石狮永宁街》。他认为,闽南语歌要有感染力,又要能表达这首歌的哀怨和喜悦,在此他也希望能通过本报寻找适合演唱这首歌的歌唱家。

  “台湾的亲人已经回泉州很多次,但是70多年过去了,我却一直没有回过出生地台南。”高老也为自己的家乡台南创作了歌谣《祖先家邦》,思乡之情溢于言表。他说,他希望能在清明时节回台南祭祖扫墓,送给先人的礼物就是自己的专辑。(记者洪亚男)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iliuhuae.com/slhhj/51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