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痤疮医治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a_ht/210121/8612063.html

“大家好,我是一(3)班的刘同繁,来自山东,我是壮族……”

9月4日,新学期的第一个周五,桃源镇青云小学民族团结活动室经过了一个暑假的沉寂,再一次热闹起来。活动室里,苗族、彝族、回族、土家族、布依族、仡佬族等12名少数民族学生欢聚一堂,共同开启“民族团结·开学第一课”。

现场,孩子们挨个自我介绍,4名一年级的少数民族新生还与高年级的哥哥姐姐结对,大家一起学习了我国民族的相关知识。

据悉,青云小学从年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以来,在校园内形成了浓厚的民族团结教育氛围,把“中华民族一家亲”的理念根植于每个孩子的心田。“我们在活动中让孩子们潜移默化地感受我国56个民族的灿烂文化,增加民族自豪感,进一步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感。”青云小学副校长李育红这样说道。

每周六上午,是青云小学民族团结活动室最热闹的时间,由青云小学关工委和青云社区关工委联合举办的“一家亲”好苗苗班每周准时在此开班,成为30多名来自青云小学和蒲公英思源小学的少数民族学生的“精神家园”。“蒲公英思源小学是我们学校结对帮扶的民工子弟学校,他们的少数民族学生有近百名,这些孩子的父母大部分都是外来务工人员,陪伴孩子的时间很少,所以我们对原有的好苗苗班假日学校进行升级,为这些少数民族家庭减轻负担,营造一个各民族其乐融融的‘第二课堂’。”李育红介绍说。每周的“一家亲”好苗苗班都会开展不同内容的主题活动,有传统节日、文明礼仪、安全教育等。同时,青云小学还选派骨干教师担任义务辅导员,对孩子们进行个性化的课业辅导。丰富的活动,贴心的照顾,深深吸引了少数民族孩子们。“蒲公英思源小学有一个苗族小男孩,家里住得比较远,而且父母经常上夜班,一大早送他过来也不方便,大家都劝他不要来了,但他坚决不肯。”李育红至今还记得,那天早上,小男孩咬着馒头,气喘吁吁跑进活动室的样子,让人看了又心疼又感动。“我问他你怎么满头大汗,他说没人送他来,就自己走过来了,他们家距离学校要4公里路了。”从那以后,很多次活动结束,李育红都自己开车把小男孩送回家。“他的坚持对我的触动很大,也激励着我们要把活动开展好。”年端午节前夕,“一家亲”好苗苗班结合传统节日举办了包粽子活动,就在大家高兴地分享自己劳动成果的时候,回族男孩金志成把李育红拉到了一边。“他说李老师,我是回族,我不吃猪肉。我当时就心头一愣,觉得自己怎么那么大意,没有考虑到这一点。”说到这里,李育红言语间至今还充满了愧疚。“后来办活动,无论是冬至做我们当地的‘冬节粑粑’,还是中秋节尝月饼,我都至少准备两种馅料。”

三年多的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让李育红和青云小学的老师们也在不断学习我国的民族知识,了解各民族的风土人情。“年桃源镇把‘民族团结进步进学校’活动放在我们青小,当时我们觉得很诧异。那个时候我们学校有9个少数民族学生,我们就很困惑,为了这9个人,我们究竟要做些什么。”

周边没有可参考的先例,从“一脸懵”到摸着石头“过河”,3年间,青云小学探索出了一条符合自身实际的民族团结特色教育之路。除了每周六的固定活动外,学校关工委还与青云社区关工委假日学校联手,组织少数民族孩子走出校园,走进严墓党史馆、青云实验中学航模训练基地、苏州美山子制衣有限公司等地,帮助这些“新吴江娃”了解当地文化,融入当地生活。

学校还每学期对少数民族学生进行一次家访,了解少数民族家庭的居住情况,力所能及地解决他们在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我们对于当地的积分入学政策不是很了解,学校老师来家访时了解后,给我提供了很多这方面的材料,手把手教我怎么申请,让孩子能留在桃源读初中。”少数民族学生刘奕家长说。由于疫情防控的原因,今年蒲公英思源小学的学生无法来到青云小学参加活动。端午前夕,李育红带领青小少先队员代表来到蒲公英思源小学开展联谊活动,为少数民族孩子们带去了青小小伙伴亲手制作的爱心香囊,和由爱心人士捐赠的端午香粽。“你好,李校长,你们学校的少数民族学生有多少人,我想给他们寄点粽子过来。”年端午前夕,李育红收到了一条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iliuhuae.com/slhhj/90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