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小长假已经接近尾声

你是否规划好返程

注意避堵哦

↓↓↓

敢在这么燥热的天气出去打堆堆

小青佩服你的勇气

不愿出门打挤的小伙伴

多半瘫在家闭关修炼,养精蓄锐

↓↓↓

然后呢?然后呢?

端午就没有什么可玩的了吗?

当然不是

成都人的端午

总能过出不一样的味道

来看看往年我们是怎样过端午的

01

非遗博览馆

字里行间透露出满满的情怀

02

潜水

这样的老公真贴心啊,浪漫的蜜月旅行

03

松坪沟

幸福的一家人,看着真让人羡慕

04

缝制香囊

这个妈妈真的是心灵手巧

05

传统沐浴

洗呀洗呀!洗澡澡

06

自制火锅

好想吃!好想吃!

看来大家的假期比我们想象的丰富多了

看展览、旅游、吃火锅...

不管你的端午是怎样过的

只要开心快乐都是棒棒哒

但你知道

老成都人玩转端午的N种方法吗?

小青这就给大家一一细数

端午节?老成都的“猪肉节”!

端午有许多别称

如夏节、菖蒲节、浴兰节、女儿节等

在老成都

端午节还有另外一个名字“猪肉节”

那时候

成都的社会底层只有过节才吃得上猪肉

所以端午节便有了“猪肉节”这个俗称~

吃一碗香喷喷的红烧肉

端午宅在家,可以做上一碗色香味俱全的红烧肉,感念过去生活的艰辛,珍惜当下生活的美好!

悬艾叶菖蒲

每到端午节

成都城乡都要打扫卫生

流行在家门上挂上陈艾、菖蒲~

据说可以避邪、消灾

并用陈艾、菖蒲熬水洗澡,可去疮毒

谚云:“端阳不浴艾,死后变妖怪”

这个习俗一直流传至今

挂艾叶菖蒲

悬艾叶,挂菖蒲,

感受流传千年的悠悠药草香

吃粽子

端午节一到

各大网红粽子又开始热炒

不过成都人吃粽子自成一派

咱有自己的“粽子江湖”——马鞍东路

这条街上,无论什么店铺

在端午节到来的前半个月

都临时改行卖粽子

而且十有八九都以“婆婆”命名

马婆婆、杜婆婆、陈婆婆、杨婆婆…

“婆婆粽子”是这里的特色

好吃就是硬道理

去“婆婆街”,买几个咸的、几个甜的,回家配上一杯葡萄酒,尽情享受粽子的美味吧!

吃苋菜

以粽子和咸鸭蛋闻名的端午节

在中国传统节日里虽然排不上“老大哥”

但也是节日间的“老资格”

这一天,吃粽子、咸鸭蛋、炒苋菜

所谓吃了苋菜永不忘“汉”

抒发一种爱国思绪

新鲜美味

炒上一盘苋菜

尝尝久违的乡村野菜的鲜味

打李子

《郫县旧志》中记载:

“望丛祠,即二帝陵边,端午日,游人如蚁。

农民竞田歌,声闻数里。”

歌会中还有一种打李子的习俗

人们将一大把一大把的李子专往大姑娘、小媳妇的头上甩

据说谁挨的李子多,谁就生儿子多

所以想多抱孙子的婆婆些

一大早就拉着媳妇到望丛祠去捡李子~

青李子,红李子,都是好李子

趁着端午假期,去乡下果园里品尝新鲜的李子也是不错的哦!

点雄黄

饮雄黄朱砂酒的时候

用指头沾几滴涂在小孩的额头、鼻子、耳朵上

相传可防蚊虫叮咬

小孩子点雄黄

点雄黄这一传承千年的风俗,传递着父母对孩子的关爱与呵护!

佩香包

孩子们佩戴五色丝线缠绕的粽子和用棉布、丝线缝制的香包

内装雄黄、苍术、丁香、白芷等中药

相传可以避毒虫、瘟疫

年轻妇女还将艾叶、蒲叶或石榴花

插在头上以避邪

佩香包,带丝线

“五月五,过端午。赛龙舟,敲锣鼓。端午习俗传千古。”

“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

就像诗歌里写的,“老成都”的端午习俗更多蕴含的是传统文化里的风俗民情,更多的是飘着清香的艾叶,是香甜软糯的粽子,是锣鼓喧天的赛龙舟,是那传承千年的浓浓节日情...

过节,就是“绵延一种活着的方式”,对节日的记忆,要能够“记得起”,“唤得醒,回得来”,这大概就是老成都人寄予端午的一种生活意义吧!

无论大家以怎样的方式度过端午

只要开心快乐就可以了

最后祝大家端午安康

尽情“放粽”

End

盖碗茶

喝杯盖碗茶,摆开龙门阵,是成都的一个特色。“青春成都”《盖碗茶》栏目,通过有思想、有高度、有内涵的小视频,亦或轻松搞笑、原创创意等视频,去讲述一件事。希望可以给青春成都的粉丝,一点轻松,一份思考,一种思想。

推荐好的视频作品,直接在后台给我们私信,采用有福利!

沙画传递端午情

今日话题

端午节,你怎么过?

——爱留言,赢福利,天天有——

根据互动话题留言,最佳者可获红包福利一份

你说,我说,大家一起说

发表你的观点,诉说你的想法,表达你的思想

主编

褚永菊

责编

邱永浩

资料综合微成都、琥珀亲子推荐等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iliuhuae.com/slhtz/107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