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小镇百祥社区党群服务中心。

从百色城区城东大道驱车出发,往东行走大约20公里路程后,汽车从百色大道东段驶入一个大型社区,这便是百色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粤桂扶贫协作样板工程——“深圳小镇”。

“深圳小镇”是广西最大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自年11月22日迎来首批户名贫困群众喜入新房,至今先后安置搬迁户人,他们分别来自百色市凌云、乐业、田林、德保、靖西等9个县(市)57个乡镇个行政村,有壮、汉、瑶、苗等11个民族,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70%。

记者走进“深圳小镇”,看到这里各种生活设施一应俱全,有城市楼盘一样的标准住宅区,有配套齐全的学校、医院、超市、农贸市场、污水处理设施、垃圾转运站、社区管理服务中心、物业服务中心,在此基础上还建设有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就业社保服务中心、文体活动中心、老年服务中心、儿童之家等公共服务设施。

“深圳小镇”是深圳市帮扶百色市的跨区域易地扶贫搬迁重点示范工程,是粤桂扶贫协作的样板工程,是深圳百色扶贫协作的标志性工程。小镇由深圳市人民政府对口帮扶建设,投入帮扶资金总额近3亿元,其中深圳财政多万元,腾讯1亿元、万科多万元,平安等企业数百万元。

有就业才能安居,就业是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要解决的首要问题。为了让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有保障、能致富”,小镇建设有“深百产业园”、集体经济、深企招工平台等,尽可能地让居民能够在家门口就业,根据个人情况,从事力所能及的工作。

为进一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加强“深圳小镇”易安点的后续服务和社会管理,百色市右江区四塘镇成立百祥社区居民委员会;与此同时,右江区委组织部从区直各单位选派政治素质好,工作能力强,敢于担当的业务骨干到社区工作,把“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硬、人民群众信得过”的优秀人才选配到社区“两委”班子中。

田炳刚是历经层层推选和考核才进入社区“两委”领导班子的典型代表。他来自西林县,几年前他在深圳打工,父亲一人在家干农活,他家被列为建档立卡贫困户。“我们家以前是建档立卡贫困户,所以我知道小镇居民的诉求,更知道如何与他们打交道。”在深圳小镇百祥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田炳刚接受“石榴花香百色行”采访团一行的采访时说。

守望相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各民族之间互相帮忙,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也离不开汉族;发达地区帮扶欠发达地区,欠发达地区向发达地区学习。早在年,粤桂两省区就建立了帮扶协作关系,各项协作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目前,粤桂协作双方累计共建产业园49个,其中,援建百色扶贫车间93个,引进家东部企业到百色投资合作发展扶贫产业,切实帮助各族群众解决就业难的问题。

百祥社区实施培训就业保障工程,通过“政府引导、企业提供、群众点餐、社区跟踪负责”的形式开展就业帮扶,累计帮扶实现就业人,已实现“一户一人就业”目标,确保老百姓“搬得出、稳得住、有保障、能致富”。

在深圳小镇百祥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记者见到了前来开会的杨天敬。

记者:“你从哪里搬迁过来的?”

杨天敬:“乐业县。”

记者:“之前做什么?”

杨天敬:“在广东打工。”

记者:“现在呢?”

杨天敬:“在这里开包子店。”

记者:“收入怎么样?”

杨天敬:“还可以。能够边工作边照顾孩子和老人,这是最重要的。”

杨天敬一家5口人,年成为“深圳小镇”的一分子,住着平方米的大房子。之前,他和千千万万个易地搬迁家庭的青壮年劳动力一样,留守在家没有工作,到外地打工没有家。如今,家住的地方就是工作的地方,尽管小镇还在建设发展中,尚有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可是不难看出,感恩和知足已然写在杨天敬的脸上。

来源:广西民族报

记者:何宗威

责编:黄云

审核:韦颖琛

复审:梁晴

监制:韦秀观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iliuhuae.com/slhtz/115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