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5月19日电(记者邢翀)初夏古都,石榴花开,邻家客来。石榴花是古城西安市花,而石榴树正原产自中亚,一朵石榴花背后是中国与中亚源远流长的交往史。5月18日至19日,首届中国—中亚峰会在西安举行,古丝绸之路的“起点之城”,成为中国与中亚打造合作新平台的见证之地。5月19日上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陕西省西安市主持首届中国—中亚峰会并发表题为《携手建设守望相助、共同发展、普遍安全、世代友好的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的主旨讲话。哈萨克斯坦总统托卡耶夫、吉尔吉斯斯坦总统扎帕罗夫、塔吉克斯坦总统拉赫蒙、土库曼斯坦总统别尔德穆哈梅多夫、乌兹别克斯坦总统米尔济约耶夫出席。中新社记者盛佳鹏摄“更加紧密的命运共同体”31年前,中国率先同中亚国家建交,国家关系实现从睦邻友好到战略伙伴,再到命运共同体的历史性跨越,双方合作有着“黄金三十年”之称,地区交流发展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生机。此次在西安,六国元首首次以实体形式举办峰会,中国同中亚国家合作再度升级。“深化中国—中亚合作,是我们这代领导人着眼未来作出的战略抉择,顺应世界大势,符合人民期盼。”18日晚,在大唐芙蓉园举行欢迎仪式和宴会时,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如是说。在回顾过去30余年合作取得丰硕成果的同时,双方也设定了更为宏伟的目标——携手构建更加紧密的命运共同体。19日,习近平主持峰会并发表主旨讲话时提出“四个坚持”:坚持守望相助、坚持共同发展、坚持普遍安全、坚持世代友好,就如何建设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进一步指明方向。在外界看来,此次峰会着眼“命运与共”,在中国同中亚国家关系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研究员陈玉荣指出,基于中国—中亚各领域务实合作不断深化,经济、安全等多边合作需求不断增多的现实需要,构建更加紧密的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将为深化双边和多边合作提供重要平台,更好建设稳定、繁荣、和谐、联通的中亚。“崭新的路线图”两千多年前,中国汉代使者张骞正是从长安(今西安)出发,开辟出横贯东西、连接欧亚的丝绸之路。如今,中亚地区已成为共建“一带一路”的首倡地、互联互通的标杆地。去年中国和中亚五国贸易总额超过亿美元,创下历史最高水平,彰显出合作潜力与韧劲。推动加强发展战略对接和政策协调是此次峰会的重要议题。习近平在峰会上的主旨讲话中指出,中方愿以举办这次峰会为契机,同各方密切配合,将中国—中亚合作规划好、建设好、发展好。峰会就此达成诸多共识,有望推动更多“一带一路”倡议下的合作。峰会发表的《中国—中亚峰会西安宣言》明确,加强“一带一路”倡议同中亚五国倡议和发展战略对接。有中亚媒体就此评论称,这对于中亚地区未来几十年的经济社会发展至关重要,提供了中亚国家转型的“机遇之窗”,为地区国家关系发展绘制了“崭新的路线图”。在加强机制建设、拓展经贸关系、深化互联互通等具体领域,峰会也给出了明确的行动方案。升级双边投资协定、增开口岸、加快推进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D线建设等措施,既契合中亚国家自身发展关切,也为双方未来合作给出了长远而细致的规划。兰州大学“一带一路”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朱永彪表示,这一系列务实举措表明中国与中亚五国合作提升至新高度,各国在“一带一路”框架下的产业对接将进一步增强。在新的地缘政治格局下,中国与中亚国家在能源合作、防灾减灾、基础设施建设等诸多领域务实合作将展现出更强劲的动力。“不针对第三方”的合作“新平台”作为中国同中亚国家开展合作的新机制,“中国—中亚机制”受到外界高度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iliuhuae.com/slhtz/131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