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纸是中国最古老最普及的民间传统手工技艺之一。

剪纸的历史可追溯到公元6世纪。起源于古人祭祖祈神活动。剪纸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传统信仰与人伦道德的缩影,也是观察一个民族民俗文化传承的窗口。

加上其材料易得、成本低廉、效果立见、适应面广而在民间受到普遍欢迎。

临潼,作为中国农耕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地处广袤的渭河平原和富饶的八百里秦川腹地,丰富的物质文化造就了浓郁的人文坏境,孕育了多姿多彩的民间艺术。

在临潼,尤以“临潼石榴剪纸之家”这一民间群众组织最为活跃。

石榴,作为古代丝绸之路的硕果,花果并丽,火红可爱。长期以来被中国人民视为吉祥之果,在民间形成了许多与石榴有关的乡风民俗。历史上,石榴象征多福多寿,长命富贵。又因“石榴多子”,表示人丁兴旺,民族繁荣。

作为陕西特产的临潼石榴,集全国石榴之优,素以色泽艳丽,果大皮薄,汁多味甜,核软鲜美,籽肥渣少,品质优良等特点而著称。名居全国五大名榴之冠,被列为果中珍品,历来是封建皇帝的贡品,享誉九州,驰名海外。白居易曾写诗赞美:“日照血球将滴地,风翻火焰欲烧人”。简直把临潼石榴写绝了。凡来临潼的中外游客,都以能品尝到这里出产的石榴为一大快事。石榴花年被选为西安市市花,年西安世园会吉祥物长安花的形象也来自于它。

临潼石榴剪纸,不仅传承发展了古老的剪纸艺术,更为宣传临潼石榴文化,填补石榴花的剪纸空白,突出地域特色,为临潼的旅游事业和美化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诞生、根植、繁衍于临潼这块神奇的沃土之上。

说起开创这一地域特色明显的临潼石榴剪纸,我们不得不提到临潼石榴剪纸的第三代传承人——魏彩娥老师。年,魏彩娥被认定为临潼区剪纸传承人。

出生于年的魏老师自幼在祖母的影响下,对这一古老而淳朴的剪纸技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那种凝聚着普通劳动人民智慧的剪纸,表现的是祖母对生活细致入微的观察和理解。比如每逢秋雨连绵,最后几近颗粒无收之时,人们都盼望着天晴。祖母就会拿起剪刀剪个大头娃娃,并念念有词的说:“大头娃娃拿簸箕,快把乌云扫过去。”或者剪个“扫天婆”祈祷她能把天扫晴。祖母给魏老师直接用自己剪出来的图样讲解“王祥卧冰”、“状元祭塔”的故事。所以祖母魏程氏(-)也成为临潼石榴剪纸传承谱系中第一代传人。祖母用造型优美,细致逼真的剪纸为魏老师的童年埋下了美丽的种子,并陪伴她一直成长。

魏彩娥母亲孙芳兰(-)女士也是一位剪纸好手,闲时母女“共剪西窗花”。魏老师又从母亲那里学到很多剪纸技法。孙芳兰是第二代传人。

年,魏彩娥老师参加陕西妇联会议,巧遇户县农民画家李凤兰。两人一见如故,共同切磋,相互学习。更加激起她不断突破自我,并带动当时的单位——临潼妇联一班人学习剪纸。也使剪纸在当时的工作中起到了锦上添花的作用。被上级称为“巧妇联”。

年,魏彩娥把自己的剪纸作品赠送给来陕会见妇女代表的邓颖超同志,受到邓大姐的热情鼓励和充分肯定。

年,魏彩娥参加全国第六次妇女代表大会,代表陕西团向大会赠送剪纸30多幅。同时,她的剪纸作品作为封底画刊登在《妇女工作》杂志上。

年,由于“双学双比”工作的需要,魏彩娥和她的妇联又学会了丝网印花、麦杆画、棉花画等实用技术。在当时帮助妇女致富中发挥了相应的作用。临潼县妇联在当年被评为“双学双比”先进单位。

年起,退休后的魏彩娥在华乐学校担任剪纸老师六年,先后为多名学生传授剪纸艺术。在教授剪纸艺术的过程中,魏彩娥边教边学边摸索。她创造的“平面四层剪纸法”和“五角折叠剪纸法”因方法奇特、简单易学而深受学生欢迎。

年,魏彩娥义务创办临潼石榴剪纸学习班两年。培训剪纸学员多人。免费发放剪纸图样余份,为临潼培养了大批剪纸新秀和爱好者。

同年,她还组建了临潼石榴剪纸之家。临潼石榴之家定期举办剪纸活动,让广大剪纸爱好者有了一个共同交流学习的平台。魏彩娥也通过剪纸之家培养和发现了许多剪纸能手。剪纸之家还编写了《百名巧手剪出临潼石榴红》、《石榴剪纸代代传》、《临潼石榴剪纸》剪纸资料,极大地丰富了临潼石榴剪纸的内容。

魏彩娥的石榴剪纸之家不仅为剪纸技艺的发展培养人才,更为临潼石榴剪纸走出无资金、无图样、无场地的“三无”困境而不断努力寻找身边的活雷锋。魏彩娥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不为出名不为钱,只为剪纸不失传”。

在魏彩娥老师的努力下,临潼石榴剪纸之家学员在年西安市首届传统剪纸大赛中有三人分获一、二等奖。魏彩娥个人在年获得西安市“十佳巾帼志愿者”荣誉称号和年陕西省妇联“三秦文化优秀女性提名奖”。

魏彩娥的临潼石榴剪纸用纸以大红色为主,其中包括一般红纸、有光红纸、红宣纸和需要的彩色纸。石榴剪纸代表作有三八石榴图、石榴仙子图、贵子石榴图、贵妃石榴图、骊山女娲图等等。所有作品既练技法又突出石榴这一地域特产,充满了时代气息和地理优势。

虽然学习班培训了一批剪纸骨干,暂时缓解了传承人的问题。但是因为临潼剪纸没有走向市场,很多剪纸能手不能利用剪纸技艺解决生活问题。石榴剪纸之家这一纯民间组织的存亡也成为问题。为使临潼石榴剪纸这一地域独特的工艺技术能够继续传承和发展,我们特将“临潼石榴剪纸”制作技艺申报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为了传承这一区位特色明显的剪纸技艺,并希望它能继续发扬光大,传承下去。区政府首先成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小组从年开始,对石榴剪纸技法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调查摸底,并根据调查结果制定出切实可行的保护方案。由区文化局、区财政局联合下发了《关于西安市临潼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实施方案》。

已经开始为临潼石榴之家购置所需的材料和制造工具。

并且对临潼石榴剪纸这一独特的制作技法制定了详细的保护计划。其中包括:

年,首先组织人力、物力对临潼石榴剪纸的传承进行系统的文字整理,在此基础上完成临潼石榴剪纸的录像制作,并且进行DVD光盘保存。

年,将聘请“传统手工艺”方面的资深专家来临举办剪纸研讨会,探究其历史渊源,勾画其发展蓝图。

年,继续每年为临潼石榴之家下拨资金,希望能培养更多传承人,扩大剪纸规模。

到年,通过媒介宣传剪纸,实现大幅提升临潼石榴剪纸知名度的目标。不断增强向外推广的力度,争取把临潼石榴剪纸推向更广阔的市场。用鲜明的临潼剪纸文化提升临潼软实力,并带动临潼经济社会不断向前发展!

刘欢欢:西安市作协会员。有多篇散文散见于《美文》《青年与社会》《西安日报》《秦岭印象》《日月文学》《生态西部》等报纸杂志。另有《蜜蜂和我们的低碳生活》一文获得年全国“蜜蜂赞”散文征文优秀奖。《学做圣人》获得年第一届“散文世界杯”入围奖。《生命的孤独》获得年全国散文作家论坛征文大赛二等奖。《每个人都是春天的过客》一文获得年“华夏情”全国诗歌散文邀请赛二等奖。

刘欢欢

感谢您的阅读和







































卡泊三醇说明书
白滇风医院怎么样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iliuhuae.com/slhtz/20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