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到端午,就不由得想起名垂千古的“香草美人”屈原。我们从小耳濡目染,都知道端午节的存在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为了纪念他报国无门投身汨罗江的壮举。

而对于花奴们来说,屈原的意义更了不得,他的《离骚》,几乎是一部先秦时代香草植物小百科,那些兰蕙白芷们涉及菊科、兰科、唇形科、睡莲科、锦葵科、芸香科、木兰科、樟科、木犀科……

还记得那句“荃不察余之中情兮”吗?其中的“荃”,就是每逢端午必挂起的“菖蒲”。

菖蒲端午打开方式:驱邪避疫

最近,很多地方的菜市场上就多了许多售卖菖蒲和艾蒿的摊位。祖母或妈妈们会买来几束,或挂在墙上,或放在大锅里熬汤洗澡。端午接近盛夏时节,蚊蝇等昆虫开始活跃,这样的药浴让孩子们蛇虫远离、不易生病。

菖蒲是一种文人草,不仅屈原,它更常被中国古代的文人所唱诵,小型的菖蒲还是他们案头盆栽的常客。据称,古人夜晚读书、做活,会在油灯下放一盆菖蒲,因菖蒲叶有吸附空气中微尘的功能,可避免熏到眼睛。

菖蒲的叶子被揉碎后,带着柠檬味的清香,而根茎的香味更为强烈。干制的菖蒲根至今还被广泛用作中药,菖蒲的精油则被用来制造香水。

艾蒿端午打开方式:驱邪避疫

端午节,与菖蒲齐名天下,并一同挂在门上的又一花草就是艾蒿了。

艾蒿又名艾叶、艾草、蒿子、灸草。可用于抗菌及抗病毒,平喘、镇咳、祛痰,止血及抗凝血,还有镇静及抗过敏的作用,并可护肝利胆等。

揉碎一片艾蒿叶,散发出的强烈气味,是由于它一系列的桉树脑、艾草油、侧柏酮、三萜类化合物和香豆素。正是这样的“艾香”,让端午节时悬在门前的艾蒿被古人认为有“避邪”的功效。

有的奶奶还会将艾草晒干、捣碎,制成枕头给孩子用,宝宝在春季各种疾病多发的时候,就能健康平安。还能制成艾条供针灸时使用。

蜀葵端午节打开方式:观赏

端午节插艾草、吃粽子、喝雄黄酒赏花,很多地方还延续着这样的习俗,合家外出赏蜀葵,并带回家里插在花瓶中以驱鬼、辟邪。蜀葵还有个骇人的别称叫一丈红,由于端午前后始花,又被称为“端午花”。

能被尊称为“端午花”,可没那么简单。蜀葵根、茎、叶、花、种子均可入药,有清热解毒、镇咳利尿的功效,和菖蒲、艾蒿有异曲同工之妙。

蜀葵大概是最容易养活的庭院花草,只要种下种子花苗,这种花儿就会一直兢兢业业地绽放花朵,这种原产四川的植物,如今已经扩展到大大小小的花圃庭院之中。蜀葵的果子还能直接吃,带点甜椒种子的味道,微甜的青草味儿。

石榴花端午打开方式:观赏

端午节前后气温渐高,正值石榴生长旺盛期,佩戴石榴花也是端午节的风俗之一。

早在唐朝,端午节就有以榴花辟邪的习俗,古人还将其视为多子多福、金玉满堂的象征。

石榴花,有止鼻衄、吐血及外伤出血的作用,还能治白带过多,外用可治中耳炎,还可做成菜肴。石榴嫩叶可健胃理肠、消食积、助消化,外用可治疗眼疾和皮肤病。石榴能清热解毒、健胃润肺、涩肠止血等,石榴皮炒后可药用。

芦苇和箬端午打开方式:包粽子

端午节的主角,毫无疑问就是粽子,包粽子的粽叶各地各不相同,有包括箸叶、桂竹叶、月桃叶、芭蕉叶、荷叶等,其中北方多用芦苇叶,南方多用箬叶。

芦苇叶↓

箬叶↓

芦苇全株均可入药,芦苇叶包粽子,一可以定型,二是易于剥皮,三带有淡淡清香,能提升粽子的口感。

枇杷端午打开方式:食疗养生

每年端午节后,是枇杷大量上市的季节,枇杷是早熟水果之一,与杨梅、樱桃并称“初夏果品三姐妹”,可生津止渴、清肺止咳、和胃降逆等功效。

枇杷不仅利肺气,还能“润五脏”,老年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等在冬天多发的疾病,夏天多采取扶正固本治疗,亦即“冬病夏治”,而枇杷和核桃按2:1的比例一起吃,能够滋肺补肾,提高肺系功能,增强抗病能力。

端午节的风俗民情里,都是门道和学问。花儿草儿们身上,寄予的是平安幸福,也是世世代代的希望。

(转载请至后台留言授权)

(图片来源于网络)

6月8-12日期间,老农还有端午特惠专场、限时抢拍专场和拼团专场,每晚8:30-9:30,全场优惠达到冰点,识别







































鐧界櫆椋庢不鐤楁渶濂界殑鑽?
鍖椾含甯傜櫧鐧滈娌荤枟鍖婚櫌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iliuhuae.com/slhtz/2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