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简单介绍了心理学四大流派:精神分析学派、行为主义学派、人本主义学派、认知理论与认知心理治疗学派,以个案呈现的形式揭示了四大心理学流派思想、心理治疗方法在园艺治疗活动中的运用。本研究通过报告在心理学四大流派指导下的四个园艺治疗个案,并对个案进行深入、细致、严谨地心理学理论依据、心理辅导方法、心理治疗技巧的分析,揭示出了“心理治疗取向”的园艺疗法活动的心理学理论基础、运行机制、实际操作流程、效果评估。

关键词:心理学四大流派;园艺治疗;个案

引言

美国园艺治疗协会对园艺疗法的定义是:“对于有必要在身心方面改善的人们,利用植物栽培与园艺操作活动,从其心理、身体等方面进行调整的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称为园艺疗法。”[1]

研究者在实践过程中发现运用园艺疗法对人们进行“心理”调整时,缺少“心理学取向”园艺疗法的系统心理学理论原理、操作方法作为支撑。研究者通过多年园艺治疗实践、理论研究,对各大心理学流派、各种心理辅导技术的运用于园艺疗法就行了探索,初步摸索出了园艺疗法中心理治疗的理论支撑、操作流程。

本文选用当今心理学界普遍认可的、发展较为成熟的、体系较为健全、运用较为广泛的心理学四大流派[2]:精神分析学派、行为主义学派、人本主义学派、认知心理治疗学派,以个案研究的形式揭示了四大心理学流派思想、心理治疗方法在园艺治疗活动中的运用。

通过大量园艺治疗个案的实施、分析,研究者期望构建出“心理学取向”园艺治疗的系统心理学理论基础、操作原理、治疗方法,进而推动整个园艺疗法在理论与实践等多个层面的研究、运用。

一、精神分析在园艺疗法中的运用

1.1精神分析学派简介

精神分析学派是现代西方心理学主要学派之一。它以无意识心理过程和动机为其理论系统的出发点和核心;开辟了潜意识研究的新领域;它重视人格的研究、重视心理应用[3]。下文是笔者运用精神分析学说的“人格三层次论”:本我、自我、超我之间的关系,解读园艺疗法活动中来访者制作“园艺微景观”的心路历程。

1.2运用精神分析方法解读、制作园艺微景观作品“西行之路”

1.2.1园艺微景观作品描述

案主将作品取名为“西行之路”。正面看,唐僧在菩提树下打坐;作品背面,轻轻扒开草丛、从细沙堆里可以掏出穿着花衣服的八戒。唐僧周围莺歌燕舞,却正襟危坐;而八戒“见美女就移不开眼,见美食就走不动路”。

1.2.2对园艺微景观作品的体验与解读

询问案主:唐僧和八戒在作品一前一后,正反两个方向的原因

案主:“因为师徒在较量,他俩在斗气,吵架……”

作品体验阶段,案主注视作品:脸慢慢变红、呼吸紧促、捧着作品的手微微发抖,陷入了一种负性情绪中。

带案主做了几组深呼吸调整状态,恢复平静后,他说:“花园让我很累、深深地无力感、害怕。可却不知道,为什么会有焦虑、累、纠结之感。”

运用深呼吸、冥想法,将案主带入了深度放松之中;引导他对园艺作品进行自由联想与意象对话;分析发现:随意摆放的“微景观”其实是案主潜意识的投射。

园艺作品中“唐僧”为了取得真经,获得自我实现,坚定遵循教义。他理智刻板的个性代表了作者的理想、扮演了“超我”的角色:它位于人格结构的最高层,遵循道德原则。

园艺作品中沉迷于酒色、心中充满了贪图享乐蛮荒之力的“八戒”,是作者“本我”的体现:位于人格结构的最低层,是由先天的本能、欲望所组成,包括各种生理需要。本我是无意识、非理性的,遵循快乐原则。

唐僧、八戒之间隔着一座小山丘,其实是“本我”、“超我”的矛盾体现。他们“吵架”使得作者感觉到了焦虑、纠结、难过、累。这种状况如果持续过久、冲突过重,就会导致神经症或者更严重的心理问题。

若个人承受来自本我、超我和外界压力过大而产生焦虑时,“自我”就会出场:它位于人格结构的中间层,调节本我和超我的矛盾。遵循现实原则。它会启动防御机制如:压抑、退行、抵消、投射、升华等来解决本我、超我之矛盾。

园艺作品中“自我”防御机制已启动:白天八戒是半埋于细砂堆、隐藏草丛中,本我是压抑的;暮色降临,时机一成熟就腾云驾雾回到高家庄,享美食美酒、拥美女入眠是退行;经常在心里犯嘀咕:去西天取经有什么用呢,是对道德理想的否认。唐僧坚守取得真经的理想、坚持至高的道德是人生的升华。

1.2.3“西行之路”的再创作与治愈

通过园艺作品清楚地呈现、理清了来访者意识、潜意识层面的状态,人格三层次的关系,呈现既是“治愈”,治疗目标其实已经达到。为了加深园艺疗法的疗效,笔者向案主提出以下建议:通过增减作品中的一些元素,使感觉更好一点。

案主将八戒从草丛中拉了出来,面朝前方;将唐僧侧了一下身能用余光瞟到身后的八戒;移开阻隔在师徒间的小丘,改用细砂铺就一条小道;最后在“八戒与唐僧”之间摆放了一个“孙悟空”玩偶,作者解释:悟空保护信奉师长但会考虑“八戒”的感受、会选择折中的方案化解他们之间的矛盾。

笔者让案主仔细观察、体验修改后的作品,谈谈他的感受,他说:细砂小道连接了内心与理想;孙悟空能上天入地,能量强大,心里有底,取经之路走得更踏实。其实作者摆放的悟空扮演的是“化解”本我、超我矛盾的“自我”的角色;“小丘变小道”、师徒二人侧身能交流也提供了一种解决问题的途径。

二、行为主义心理学理论在园艺疗法活动中的运用

2.1行为主义学派简介

行为治疗是以减轻或改善患者的症状或不良行为为目标的一类心理治疗技术的总称。

系统脱敏是行为疗法中最经典的代表,实施时,首先要了解什么样的刺激情境引起患者的异常行为表现(以焦虑和恐惧为例),然后把焦虑反应由弱到强排列成“焦虑阶层”。接着教会患者一种与焦虑、恐惧相抗衡的反应方式即松弛反应,使患者感到轻松而解除焦虑;最后把松弛反应逐步地、有系统地和那些焦虑阶层配对出现,形成交互抑制情境。系统脱敏方法用于治疗恐怖症、强迫性神经症以及某些适应不良性行为[4]。下文园艺治疗个案中,治疗师运用了园艺植物“薄荷草”使得案主快速放松、松弛缓解焦虑。

2.2系统脱敏——运用薄荷草芳香治疗当众演讲紧张焦虑的案例

2.2.1案主基本情况

男36岁,被推为部门领导候选人,参加竞聘,因无演讲经验,担心表达失误,影响前途。近半月失眠、多梦、紧张焦虑。案主性格内向、追求完美。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

2.2.2治疗方法

1、教给案主放松技巧

第一步:询问案主在什么情境下能快速放松。案主告知薄荷的清凉能使自己迅速放松。

第二步:测试。轻轻搓揉新鲜薄荷叶,将其放在案主鼻前。深吸进一口薄荷香气保持一会(停10秒),慢慢将气吐出来(停5秒),重复多次次。案主感觉呼吸平稳、全身肌肉放松,有温暖、舒适、愉快的感觉,慢慢放松。测试有效。

第三步:案主全身处于舒适状态,让其在薄荷草的帮助下,通过呼吸,练习放松训练:全身肌肉能迅速进入放松状态为合格。体验肌肉紧张和放松状态在感觉上的区别,以便准确掌握松弛过程,每次30-40分每天1-2次。

2、设定引起焦虑的情景并排序

焦虑情景

焦虑等级

1、走在竞聘演讲会场的路上

焦虑等级2分(轻度)

2、到会场门口看见许多同事领导

焦虑等级2.5分(轻度)

3、在会场内看见讲台以及台下坐着的听众

焦虑等级5分(中度)

4、主持人宣布下一个就是自己演讲

焦虑等级6分(中度)

5、走上讲台环视观众

焦虑等级7分(高度)

6、演讲开始:开口说第一句话

焦虑等级8分(高度)

表一:焦虑情景与等级

3、逐级进行脱敏

第一步:案主坐在舒适的位置上,使自己全身放松。

第二步:开始想象自己构建的焦虑场景,从低级开始想象,每想到一个场景保持30秒,想象要逼真、生动,不回避和停止。

第三步:如想象到某个场景出现了紧张焦虑,停止想象,用芳香植物做深呼吸放松训练方法来对抗紧张焦虑,可反复训练。如果想象时没有紧张焦虑则进行下级场景训练。如此逐级而上,直到案主对最高等级的刺激不感到紧张焦虑为止。如出现强烈反应,需要降级训练。每天3次,每次20分钟。

2.2.3效果评估

案主自我评估、辅导者评估、心理测验结果均显示其紧张焦虑情绪消失。案主在竞聘报告中思路清晰、语言流畅还有即兴发挥的片段,获得同事与考核人员好评,竞聘成功。

2.2.4园艺治疗后记

用园艺体验或者植物辅助系统脱敏的技巧成功的关键是:治疗者须先教求助者学会放松技巧,治疗者可以通过询问或者准备多种辅助放松的植物,让来访者尝试,挑选合适的放松植物;另外芳香植物可以用精油代替;也可以引导求助者在疗愈花园中漫步,寻找可以使自己快速放松的情景。

三、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在园艺疗法活动中的运用

3.1人本主义心理学简介

人本主义心理学学派强调人的尊严、价值、创造力和自我实现,把人的本性的自我实现归结为潜能的发挥,而潜能是一种类似本能的性质。人有一种天生“自我实现”的动机,即一个人发展、扩充和成熟的趋力,它是一个人最大限度地实现自身各种潜能的趋向[5]。在这个案例中,笔者采用了人本主义心理学的理论对案主就行了园艺治疗。

3.2人本主义园艺治疗个案:破坛子不破摔——破坛子花园之重生

3.2.1案主情况

小强,高二学生,凌乱的发型中夹杂几挫红头发,头偏向一边,躲闪着他人的目光。同学发现他这两天不讲话,在书上写满“爆发”,还将自己收藏的东西送给他人。

3.2.2园艺辅导过程

小强一直低不语,我给他到了一杯水。

我说“这里没有其他人,你可以好好休息,我会陪着你。”

沉默半小时后他开口问我:“老师,我真是一个坏学生吗?”

我拿出一张纸叫他写自己的“坏”:成绩倒数;人缘差;因为吸烟学校给了处分;迷恋游戏……

我将他写的东西放在一边,从治疗室的架子上拿出了一个破陶盆还有一些碎片,摆在他面前。

“我不是超人,解决你的问题需要准备一段时间。要不你先帮我做些事情吧。我打算在里边种一些植物。”

带着小强在苗圃里挑选了一些花花草草,找了一些小玩偶。我俩花了1个小时布置好了破陶盆花园。

小强给这个组合盆栽取了一个名字“重生”。

他望着作品说:“开始很吃惊,老师怎么收集这种破玩意儿?它早该扔垃圾堆。我就像这只破坛子,一点用也没有。上周班主任请家长谈话,回家被老爸揍了一顿,我就想破罐子破摔,打算恨恨地揍班主任一顿,然后离家出走或者做其他的打算。”

“其他的打算?”

小强边比划边说:“我,站在顶楼,像一只陶罐,做一自由落体运动……”

“你说你打算……”

小强打断了我的话:“您不要担心。来咨询室前,是觉活着没意思,打算破罐子破摔,看了眼前的这个园艺作品,打消了这个念头!谢谢您的良苦用心!”

“谢我干嘛!我要谢谢你帮我创作了这么美的作品。”

剩下的时间我和他谈论园艺作品:“在坛子里种花,破坛子获得了重生。打算在自己的坛子里种些什么呢?”

他思考了一会儿说:“以前成绩好,家人、老师对我都好。后来成绩差了,父母总打骂我……”

“成绩!我想我成绩好了,生活就好了……”

我很真诚地恭喜他找到了自己花坛里的植物。“那现在就栽种上吧!咱只需将学习这一块补上,你的花坛就会漂亮起来。”后来对他的辅导就转成了学法指导。

他主动将“重生”作品带回去照顾。

期末,小强换了发型,理了一个特精神的大平头,高兴地告诉我:“张老师,我这次期末考试进步了名,整整名……”

社会心理学有一个效应——“破窗效应”,就是说,一个房子如果窗户破了,没有人去修补,隔不久,其它的窗户也会莫名其妙的被人打破。而这样做的结果,是使仅仅坏了一扇窗的孩子变成所谓的“差生”,他们的逆反心理越来越强,反正你们都不拿我当好人看,我索性就跟你对着干,坏就坏到底吧!他自己就会出现这种破坛子破摔的想法。

3.2.3园艺治疗后记

从小强的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作为园丁应该首先不要轻易认定一个东西破了,要从人本主义思想出发,要注意保护当事人的自尊心,陶罐看起来破了,没用了,园艺制作者将它种满鲜花,使得坛子“价值得到体现、获得创造力、自我实现”,当坛子获得重生,开满鲜花时,当事人的心灵也获得治愈,获得重生。

四、认知心理治疗方法在园艺疗法中的运用

4.1认知心理治疗学派简介

认知疗法是通过认知和行为技术来改变求治者的不良认知,从而矫正并适应不良行为的心理治疗方法。

“认知”是指一个人对一件事或某对象的认知、看法和见解等。例如:医院,小孩可能把它看成是一个“可怕的场所”,不小心就会被打针;一般人会看成是“救死扶伤”之地、可帮其减轻痛苦;医院看成是“进入坟墓之门”。所以,关键不在“医院”客观上是什么,而是被不同的人认知成是什么,不同的认知会滋生不同的情绪,从而影响人的行为反应。因此“认知疗法”强调,一个人的非适应性或非功能性心理与行为,常常是受不正确的认知而不是适应不良的行为[6]。

本案例中,在认知疗法的指导下通过园艺“疏果”改变了案主对“果实被摘掉”的认知将自己的情绪从消极状态调整成了积极状态。

4.2果树疏果——做一棵不断成长的石榴树:职业生涯倦怠辅导

4.2.1个案简介

李先生写给治疗师的信:刚开始工作时,我才华横溢,意气风发,相信“天生我才必有用”。但现实很快敲了我几个闷棍,自己为单位做了大贡献没人重视;平时只得到口头重视但却得不到升职加薪的实惠。总之,自己就像一株幼小的果树,结出的果子自己只享受到了很小一部分。现在,对于工作我开始愤怒、懊恼、牢骚满腹……我甚至想不再那么努力,让自己的所做去匹配自己的所得。

4.2.2园艺辅导过程

通过深入交流后我将案主带到花园中,园子里种了几株石榴,生长强势,今年石榴花开了三茬,坐果率很高,沉甸甸的果实将枝头压弯了腰。

我邀请李先生与我一起为石榴疏果。

给他做了疏果示范:疏除晚果、畸形果,尽量不留双果。多留头茬果,选留二茬果,不留三茬果。弱树多疏少留,壮树可适当多留,幼小的树不留果。

李先生很吃惊并不愿意“摘果子”,还抱怨道:“开得好好的花,长得好好的果,为什么要摘掉?先长出来的是果、后长出来的也是果啊。幼树、弱树长出果子多不容易,你还将它摘掉,你真狠心,像我们的领导对我一样狠心。”

我认真听他倾诉,边疏果边解释:疏果是果园管理措施之一。即人为地去除一部分过多的花和幼果,以获得优质果品和持续丰产。大多数果树开的花都远远多于最后结成的果实。如在开花多的年份,一株成年苹果树有5%的花、桃树有15~20%的花结的果实达到成熟,就可获得丰收。

我指了指园子旁边一节干树庄对他说:这棵石榴树前几年总是花开四茬,在春光逝去、花事阑珊的时节,嫣红似火的石榴花一波又一波地跃上枝头,夺人眼目,硕果累累。但由于树龄不大,开花结果过多,养分供不应求形成许多小果、次果,还削弱树势,在前年一场大雪过后,遭受冻伤,最后感染了病害,慢慢地枯死了。

园丁会通过疏果使果树结果达到合理状态,做到年年有果结,结果又长树。

李先生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之中:“你是说,疏果其实也是在保护果树,让它有充足的养分维持自己的成长!老师我知道了,可能我真的错了!我不该计较果实!我太过于在乎一时的得失,而忘记了成长才是最重要的。以后工作和生活中不论遇到什么困难,我都要做一棵永远成长的果树,因为成长永远比每个月拿多少钱重要。

4.2.3辅导后记

确实得到多少果子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果树在成长!换个角度思考:等小树长成参天大树的时候,那些曾阻碍它成长的力量都会微弱到可以忽略;或者说树经历的磨难也仅仅是成长的助推剂。真的,不要太在乎果子,成长是最重要的。我们要感谢植物用自己的生命故事启迪人们的认知,使得我们重塑自己的心灵,继续走向成长之路。

参考文献:

[1]美国园艺疗法协会.美国园艺疗法官方协会网[EB/OL].







































北京去哪个医院治疗白癜风
北京有治疗白癜风专业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iliuhuae.com/slhtz/34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