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中经常采用托物寓意的手法,诗人们为了表达内心的惆怅或喜悦之情,就将情感寄托于具体的事物,既含蓄生动,又发人深省。比如郑板桥描写竹石,“千磨万击还坚劲,任你东南西北风”;还有王安石刻画孤桐,“凌霄不屈己,得地本虚心。”下面这首诗也是同样的方法,先一起欣赏。

题榴花

唐代:白居易

一丛千朵压阑干,翦碎红绡却作团。

风袅舞腰香不尽,露销妆脸泪新干。

蔷薇带刺攀应懒,菡萏生泥玩亦难。

争及此花檐户下,任人采弄尽人看。

白居易出生于河南新郑,他曾担任进士考官,授翰林学士,36岁时又被提拔为左拾遗,可见他不仅才华横溢,而且官运亨通。可是后来宰相武元衡遇刺身亡,白居易上表主张严缉刺客,被认为是越职言事,遂被贬为江州司马。这首诗就是在此期间创作,诗人将石榴花与蔷薇、荷花等进行对比,表达了他对人情世态的感叹。

“一丛千朵压阑干,翦碎红绡却作团”,首联从形和色两个方面,表现了石榴花的茂盛热烈和鲜艳娇美。石榴花表面光滑具腊质,橙红色,花瓣有5到7枚,呈红色或白色。诗人用“一丛千朵”,夸张地表现了花的形态;“翦碎红绡”,采用比喻的手法,将其比作“红绡(薄绸)”,也描绘了石榴花的柔滑与艳丽。

“风袅舞腰香不尽,露销妆脸泪新干”,颔联承接首联,继续描写石榴花的内在美。作者用“风袅舞腰”、“妆脸”、“泪新干”等词汇,把花儿比作娇媚的佳人,运用拟人手法,表现了石榴花的婀娜娇美。

“蔷薇带刺攀应懒,菡萏生泥玩亦难”,颈联开始转折,蔷薇带刺、菡萏粘泥,诗人用“蔷薇”、“菡萏(荷花)”的不易接近,来反衬石榴花的平易近人,其实是暗喻自己如石榴花,不会勾心斗角,也不懂见风使舵,更没有暗藏祸心。

“争及此花檐户下,任人采弄尽人看”,尾联收束全诗,表达了自己的感慨。石榴花不仅外形美丽,而且实用价值高,不像蔷薇与菡萏只能远观。众人不仅争相观看美丽绽放石榴花,而且还肆无忌惮地采摘,诗人委婉地表达出自己被人无端陷害的愤闷。

这首诗是白居易被贬后的诗作,借榴花抒发感慨,却无一字提及榴花。诗人用精妙的语言,描写了榴花的外貌特征与内在风韵,并借榴花的遭遇表达内心的愁闷和愤慨。终于知道李白为何喜欢喝酒,因为喝酒是一种情感的释放,可以让哀伤、忧愁和沮丧等等,都暂时抛到九霄云外。

白居易也爱喝酒,冬天里与刘十九围着小火炉,吟诵着“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幸福就像一杯白开水,平淡却又必不可少;激情仿佛就是一杯烈酒,醇香却只是一时的麻醉。不过白居易还懂禅理,所以他能在困境中屹立不倒。虽然“任人采弄尽人看”,但一个人须在世上磨练,才可立得住,方能静亦定、动亦定。

云水

赞赏

长按







































有人去过北京中科医院
北京去哪个医院看白癜风比较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iliuhuae.com/slhtz/40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