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夏,二十四节气的第七个节气,年5月5日08时51分16秒开始,斗指东南,太阳黄经达45°,表示盛夏时节的开始,正式进入立夏。

《历书》:“斗指东南,维为立夏,万物至此皆长大,故名立夏也。”立夏,是标志万物进入旺季生长的一个重要节气。

「立夏」的“立”是“开始”,“夏”是“大”的意思,“立夏”是指春天播种的植物到这时候已经直立长大了。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立夏,四月节。立字解见春。夏,假也。物至此时皆假大也。”此处的“假”也是“大”的意思。明人《遵生八笺》一书中写有:“孟夏之日,天地始交,万物并秀。”立夏表示告别春天,是夏天的开始,不过距离真正酷热的夏天还是有一段时间。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时至立夏,万物繁茂。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曰:“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

《黄帝内经》有云:“秋冬养阴,春夏养阳”。立夏节气,养生的关键在于顺应阴阳,让阳气更加茁壮地生长。养阳重在养心,俗话说:立夏养好心,无病一身轻。这个时间正是保养心气最重要的一个时节。

“不饮立夏茶,一夏苦难缠”,立夏炎热,切忌冰饮,只有饮用热茶,才会让人感觉更舒畅。有医学研究表明,饮用热茶10分钟后,人体温度能下降1~2℃,维持时间约达20分钟。

建议可饮存放三至五年以上的野生古树生普,既有如春夏绿茶般的鲜爽之味,又已将新茶时的寒凉之气退去,炎炎夏日,解暑养生,两全其美。

▲野生古树生普泓韵

杨万里(年-年),南宋文学家、官员。字廷秀,号诚斋,出生于吉州吉水,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

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且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

诗中写到四时交替暗相催,到了夏天不再似春日花开烂漫,所以诗人也不想看那百花落尽的景象,然而诗的后面两句却突然语意一转,写到了立夏那天石榴花一枝独秀的景象,这让诗人眼前一亮,觉得很是惊喜,也很是欣慰。

西海二十四式壶之七「石榴三镶半瓢壶」,源自清代制壶名家杨彭年与金石学家陈曼生合作的作品“半瓢壶”。器型「半瓢壶」也叫“曼生壶”。陈曼生“西冷八家”之一,清嘉道年间,曾致力推进紫砂壶艺,传说他手绘十八种壶式,请紫砂陶工杨彭年、邵二泉等为之制作。然后再由陈曼生及其幕客江听香、高爽泉、郭频迎、查梅史等人撰铭奏刀雕刻於壶上,在紫砂壶艺中溶入文学、书法、篆刻等艺术要素,形成一种独特的文人壶风格。

清代

半瓢壶(杨彭年制/陈曼生铭)

「半瓢壶」造型设计简洁,整体平滑光亮,腹底大,呈半瓢状。盖及盖钮与腹呈相似弧形。嘴短而直,近嘴处稍曲向上。柄向外回转呈倒耳状,此壶典雅古朴,造型朴掘,制作精工。在壶身一侧,有陈曼生用刀刻的铭文:“曼生督造茗壶弟四千六百十四,为泉清玩”字样。

清代

半瓢壶(杨彭年制/陈曼生铭)

满洒冷金斑,壶体造型别致,为平底。嘴近出水处稍向上弯。壶盖呈馒头形,有套环钮。壶柄与嘴对称,从肩出经回环拉腹有跟。把梢印“彭年”,底印“阿曼陀室”,这是曼生壶的重要识别标志。

清代

半瓢壶(杨彭年制/陈曼生铭)

曼生,开创了文人壶的黄金时代;而朱石梅,清末紫砂名家,略晚于陈曼生,他延续了文人壶的雅韵,同时也创制了另一种紫砂壶风格。据年蒋茞生的《墨林今话续编》记载,砂胎锡壶是朱石梅首创。

朱石梅所参与制作的锡包壶,选用上好的锡料,做工上好的壶胎,并在锡皮上刻绘图样,熔紫砂与锡、玉于一壶,壶式多变,世称“三镶壶”,

清末

朱石梅为眉寿老人制诗文梅花图锡壶清末

朱石梅刻锡包紫砂壶

石榴花,落叶灌木或小乔木石榴的花,嫩枝黄绿光滑,常呈四棱形,枝端多为刺状,无顶芽。花期是集中在春夏季节,是在每年的5月份——7月份,是西安市和黄石市的市花。

石榴花的花语:成熟的美丽/富贵

▲石榴三镶半瓢壶

材料:紫砂/玉石/包金边

规格:高7.2cm,口径5.8cm,腹径10cm

此壶宜泡:普洱/岩茶

添加茶童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iliuhuae.com/slhtz/51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