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治疗白癜风 http://www.xxzywj.com/index.html
什克洛夫斯基说:“为了恢复对生活的感觉,为了感受到事物,为了使石头成为石头,存在着一种名为艺术的东西。用语言的“奇特化”或“陌生化”作为重新唤起人们生活感受的手段,是使形式变得模糊、增加感觉的困难和延长时间的手法,因为艺术中的感觉行为本身就是目的,应该延长....“而《百年孤独》就是这样一部艺术作品。起初读《百年孤独》是出于一个功利性的目的,因为此本书是中学生建议阅读书目之一,本来想着自己先读一遍,然后利用知乎将中心思想归纳一下,再挑几句名人名言,然后像“得到APP”一样,通过听书模式,向儿子讲解一番,这样他可以和期望快速进步的成年人一样快速读完一本书,提高效率。但当我用读读言情小说一样的速度看此书时,发现根本无法愉快地读下去。此书是本奇书。人物对话极少、虽然人物众多,但人名重复,父亲、儿子、孙子、曾孙、玄孙都叫一样的名字,奥雷里亚诺和阿尔卡帝奥。没有冲突的故事情节、没有起伏的叙事节奏。整本书就是通过一个有着上帝视角的旁观者,用冷峻观察的目光注视一个家族几代人的生死沉浮,从繁华开始,以孤独终结。这不是一本小说应有的套路。而奇就奇在,即使读的不是很愉快,但充满吸引力,让人主动降低阅读速度,一字一句地读下去。就算缺少了故事、情节和英雄式的人物。语言本身就足够了。美与丑、善与恶、魔幻与现实、诚恳与讽刺、主观与客观、都在一句话或一段话中表现,充满了迷惑与矛盾。虽然延长了阅读时间,增加了感受的困难,却第一次感受到了语言的魅力。举例让大家感受一下:“爱情这棵芳香四溢却暗遭虫蛀的番石榴树正渐渐走向死亡……约略懂得幸福晚年的秘诀不过是与孤独签下不失尊严的协定罢了……她幸苦多年忍受折磨好不容易赢得的孤独特权,绝不肯用来换取一个被虚假迷人的怜悯打扰的晚年.....””人世间没有任何的理想值得以这样的沉沦作为代价……“”因为孤独已经为他筛选记忆,将生活在他心中累积的无数垃圾尽行焚毁,并净化、升华了其他记忆,即那些最苦涩的记忆,使其永远存留......……之前曾在《数学之美》中看到,文字的本质其实是一种使用编译技术后的符号。从远古的象形文字(太阳、人、月亮)到拼音文字(26个英文字母),使用的就是编译技术,从形象到抽象,实现了文字的超越。让文字成为符号,表达特定的意思。而历代的文学家们,通过更高超的创造,更富力的想像,伴之以加减乘除,将这些符号演变成更复杂的系统。所谓的二级符号系统就是指更加抽象的意象。比如中国古诗词中的月亮通常指相思、怀念。梅、兰、竹、菊指君子。而对《百年孤独》来说,只要有人提起“多年以后.....这四个字,就会让我们想起《百年孤独》。基于以上所感,突然有两种很自私的想法,一是千万别将《百年孤独》拍成影视作品供烂大街消遣,这种文学语言是独一无二、无法取代的。只能永远放在高高的文学殿堂里,读不懂的人只能远远地看着她、谈论她。而只有真正喜欢她的人才能触碰她、了解她。二是就算未来科技如何发达,都不要实现自动翻译,机器是冰冷的、文字是鲜活的,我们永远期待某个阳光明媚的午后,在窗前翻开她。或在某个睡不着的夜晚,静静地读到她。或者为了教育孩子,即使为了功利目的,就像开头提到的那样,不经意的想到她图片也好,视频也罢。就算技术越来越先进、分辨率越来越高,越来越让人沉沦的还是眼、耳、鼻、舌、身、意的花花世界。只有文字艺术,才能恢复对生活的感觉,才是重新唤回人们感受生活的手段。这个生活是抽象了的生活。这个世界,是抽象了的世界。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iliuhuae.com/slhzz/138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