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治疗方法 http://baidianfeng.39.net/a_bdfnzhm/130903/4249431.html
石榴花的典故与功效

石榴花的典故

五月榴花照眼明,枝间时见子初成。

可怜此地无车马,颠倒苍苔落绛英。

宋·朱喜《题榴花》

五月的石榴花,红得如火似霞,撩人心醉,实在令人喜爱。但这样的好花,却盛开在车马罕至、人迹稀少的荒野,好不令人惋惜。作者在诗中通过石榴花表达了仕途坎坷之情。但是,他何曾知晓,这石榴花早在唐贞观年间就为汉藏的亲密友谊立下过汗马功劳。

众所周知,唐贞观十五年,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吐藩松赞干布,由礼部尚书、江夏郡王亲自护送入藏。松赞干布特地从拉萨赶往青海迎接。一路上风雨兼程,历尽艰辛。不料回藏途中,松赞干布染上恶疾,腿肿发热,溃烂成疮,随行御医一时医治无效。文成公主急中生智,忙令李尚书将送给藏人的医书药典拿来翻查,发现石榴花能治松赞干布之病。于是,便收集石榴花,采挖石榴花树根皮,捣烂敷在松赞干布的疮患处。时隔几时,烧退肿消,稍事调治,便告痊愈。松赞干布等吐藩贵宾对汉族医术敬佩不已,对文成公主尤为叹服。

石榴花

石榴花的作用与功效

石榴除观赏、鲜食外,还可作为中药入药使用。石榴花、石榴根皮具有消肿止血、退热消肿之功,能治久泻、便血、脱肛、滑精、带下等症。文成公主用石榴花和根皮治愈松赞干布之病,乃取其解毒消肿之功。从现代医学上讲:即是抑制病菌扩散,抵抗病毒侵蚀,则疮愈矣。

石榴全身是宝,花、叶、果实、果壳、根皮均可药用。石榴花“阴干为末,和铁丹服一年,变白发如漆”,可见其有乌发之功,但更多的是用石榴花以止血。如民间常用石榴花晒干研末,吹入鼻孔,一日数次,治疗鼻出血。用石榴花、白及各等分,晒干或烘干,研末混匀,外敷伤口,可止外伤出血。石榴根皮能杀虫,适用于驱蛔虫、蛲虫、绦虫。石榴皮酸涩,其功用有三,一为涩肠,二为驱虫,三为止血。涩肠可以止泻痢。止血多用于大便下血。

石榴皮可驱蛔虫。石榴皮治脱肛也很有效。

对于石榴花和根皮的药用功效,后人总结歌诀如下:

榴花根皮尽是宝,涩肠滑精驱虫好。

脱肛崩漏泻血痢,创伤疮毒白带了。

石榴皮中含丰富鞣质。另含树脂、甘露醇、树胶、果胶及异槲皮甙等。石榴根含消旋石榴皮碱。现代药理研究证实,石榴皮具有:

1.抗病原微生物作用:石榴皮对多种致病性细菌有强的抑制作用,石榴皮煎剂在体外对4种痢疾杆菌均有强的抑制作用。

2.驱虫作用:石榴树皮于印度用作抗蠕虫药也有长期历史,从中提得的石榴皮碱是其药典的抗绦虫药。消旋石榴皮碱有强烈的杀绦虫作用,其万分之一的溶液能于5~10分钟内将绦虫杀死。

石榴的典故与功效

石榴的典故与功效

小树枝头一点红,嫣然六月杂荷风。

攒青叶里珊瑚朵,疑是移银金碧丛。

清·康熙

榴者瘤也,丹实垂垂如赘瘤,故名石榴。五代吴越王钱馏改榴为“金樱”,《酉阳杂俎》言:“榴甜者名天浆”。又因“三尸虫得此果则醉”,故道家书中谓之“三尸醉”。

石榴原名安石榴,据史载,约在公元前2世纪,石榴产在当时隶属中国王朝的西域之地—安国和石国(今乌兹别克的布哈拉和塔什干),汉代张骞出使西域时,才将其引入内地。这其中还有一段优美佳话。

石榴

张骞到达西域安石国以后,在他下榻的宾馆门前,有一棵树繁花怒放,色艳如火,张骞甚为喜爱,经常站在其旁观赏,经打听得知它是石榴树。后来天旱了,石榴花叶日见枯萎,张骞不时担水浇灌,从而使其枝叶返绿,榴花复艳。张骞完成使命回国时,安石国国王赠金送礼他皆不要,却请求带回那棵石榴树,国王欣然应诺。不幸的是张骞一行途中遭匈奴人拦截,冲杀中那棵石榴树失落了。人马到了长安,汉武帝率百官出城迎接,正在这时,只见一位红衣绿裙的妙龄女子,气吁吁,泪滴滴,向张骞奔来。汉武帝及百官皆惊,不知出了何事?张骞定眼一看,也大吃一惊,这不是在安石国宾馆被自己轰出门外的那位姑娘吗?原来,张骞起程的前一天夜里,他的房门被轻轻推开,只见这位姑娘正向他施礼,请求与恩人一同前往中原。张骞一时弄不明白是怎么回事,暗想必是安石国的使女想随自己逃往中原。自己身为汉使,不能因此惹出祸端,于是将其劝出门外,不想今日她又追来。张骞问道:“你不在安石国,千里迢迢追赶我们究竟为何?”那姑娘垂泪回答:“奴不图富贵,只求回报浇灌之恩,中途遭劫,使奴未能一路相随。”言罢忽然不见,旋即化为一棵花盛叶茂的石榴树。张骞恍然大悟,并向汉武帝禀报了在安石国浇灌石榴树的事。汉武帝大喜,便命花工将其移植到御花园中,从此中原大地就有了石榴树。所以,明·沈周诗中曾云:“张骞带得西来种,中秘千珍及万珍。一个臭囊藏不尽,又从身外覆精神。”张骞带回石榴,只是历史上的传说,在长沙马王堆出土的医籍上,记载石榴传入我国是在西汉之前。另外,早于张骞的汉代天文学家张衡在其《南都赋》中就有“聘枣若榴”一语。这个问题,有待于史学家们进一步考证。

当石榴从西域引进后,首先在京都长安周围种植,到了唐代,长安周围的石榴栽种,已有相当规模。而临潼东距长安25公里,自然条件得天独厚,因而所产的石榴品质较优。现在华清宫七圣殿四周的石榴,据说是唐代杨贵妃叫种的,杨贵妃亲手种在骊山之麓的一株石榴,至今依然枝繁叶茂。

朱震亨,字彦修,元代著名医家,浙江婺州义乌人,家居义乌丹溪,故学者们尊之曰“丹溪翁”。他相貌怪异,目有大小轮,神光奕然。医术高超,名重江浙,四方求学者归之如云。丹溪翁有位书友,每次患病时只要闭着眼给他切脉,处方一帖,往往药到病除。

有年夏天,书友腹部疼痛,腹泻,丹溪给他开了一帖中药,服了不见好转,又开三帖,服后还是无效,弄得丹溪没了主意。再把药量加重一点,仍旧是老样子。

那位书友无奈,即到朱丹溪的学生戴思恭医生家求医。戴思恭,从朱丹溪学医。丹溪见其聪明过人,倾心教他,思恭从此医术提高很快。戴思恭知道他是老师的好友,热情接待了他。

寒暄以后,书友求他治病,戴思恭感到奇怪,问道:“你的病先生看过了吗?”书友说:“看过了。”戴又详细询问病情,审视舌苔,仔细切脉,并认真分析了朱丹溪的处方,说道:“先生开的药方是对的,晚上给你加上石榴皮三钱,试试看。”书友回到义乌,服药三帖,腹泻霍然而愈。

有一天,书友去见朱丹溪,满面红光,精神颇佳。丹溪很奇怪,问明情况,拿过处方一看,不觉高兴得喊了起来:“对呀,好就好在这味药,石榴皮固涩、杀虫、止泻痢,治腹痛,缺它不可。这真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识别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iliuhuae.com/slhzz/55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