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dquo金陵十二钗rdquo判
擅长皮肤病白癜风诊疗 http://disease.39.net/bjzkbdfyy/170809/5608569.html 作者简介:潘建华,江苏省红学会会员,江苏省镇江中学高级教师,镇江市学科带头人。致力于《红楼梦》与高考、《红楼梦》与中学生阅读、《红楼梦》与中学语文教学等问题的思考和探索,发表文章三十余篇。 什么是典故?典故指出自古代典籍中的轶事、趣闻、寓言,人物传说或有出处的诗句、文章。“用典”即运用典故,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引经据典”。用典是古代诗歌常用的一种修辞方法,如果用得巧妙,可以使诗词意蕴丰富、简洁含蓄、庄重典雅,使表达更加生动形象,从而提高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金陵十二钗”判词中就有很多这样的用典。 一、“可叹停机德”中的“停机德” “停机德”的典故出自《后汉书·列女传·乐羊子妻》。 (羊子)远寻师学。一年归来,妻跪问其故,羊子曰:“久行怀思,无它异也。”妻乃引刀趋机而言曰:“此织生自蚕茧,成于机杼。一丝而累,以至于寸,累寸不已,遂成丈匹。今若断斯织也,则绢失成功,稽废时日。夫子积学,当‘日知其所亡’,以就懿德;若中道而归,何异断斯织乎?”羊子感其言,复还终业,遂七年不返。 乐羊子远行求学,一年后因想家就回来了。他的妻子用剪刀割断织布机上的绢布,以此告诉丈夫一个道理,中途放弃学业,如同被割断的绢布,就会前功尽弃。劝勉丈夫继续求学,谋取功名,而不能半途而废,后人把乐羊子妻这种贤淑的品德,称为“停机德”。 “可叹停机德”是薛宝钗的判词。“可叹”是可惜、可怜、让人感叹的意思。整个句子的大意是,面对贾宝玉这样的“顽石”,薛宝钗的“停机德”真是可惜了!大有一种明珠投暗、对牛弹琴的无奈和慨叹。其实,《红楼梦》里并没有什么正面描写薛宝钗规劝宝玉读书仕进、求取功名的情节,侧面描写的有几处。如第三十二回,湘云劝说宝玉要和贾雨村这些为官作宰的人多来往,将来也好应酬世务。宝玉一听就火了,对湘云下了逐客令。袭人连忙出来打圆场说:“云姑娘快别说这话。上回也是宝姑娘也说过一回,他也不管人脸上过的去过不去,他就咳了一声,拿起脚来走了。”可见薛宝钗“也说过一回”类似湘云说的“混账话”。第三十四回宝玉挨打后,宝钗第一个赶来探视,她对宝玉说:“早听人一句话,也不至今日。别说老太太,太太心疼,就是我们看着,心里也——。”这里的“一句话”或许就是照应第三十二回中那句没有明写的薛宝钗劝说宝玉读书入仕的话。第三十六回还有一段描写贾宝玉不满薛宝钗的心理活动的文字:“好好的一个清净洁白女儿,也学的钓名沽誉,入了国贼禄蠹之流……真真有负天地钟灵毓秀之德!”正是因为薛宝钗时常“见机导劝”宝玉,才引起贾宝玉对她的极度反感。即便他们后来结成了“金玉良缘”,也只能是“同床异梦”。 二、“堪怜咏絮才”中的“咏絮才” “咏絮才”的典故最早见于《世说新语·言语》。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 一次大雪,东晋名相谢安召集众子侄谈文论诗,他问众子侄:“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谢道韫的哥哥谢朗答道:“就好像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谢道韫说:“不如比作柳絮被大风吹得满天飞舞。”谢安听了非常赞赏。后人便把谢道韫这种杰出的才华,赞誉为“咏絮之才”。 “堪怜咏絮才”是林黛玉的判词。“堪怜”是值得怜惜,让人怜爱的意思。“堪怜咏絮才”就是说,林黛玉能诗善文的才华真是让人怜爱。有人统计,一部《红楼梦》里,林黛玉一共创作了二十五首诗歌,体裁涉及到五律、七律、七绝、四言、歌行、五排、集句、词等八种之多,其中代表作有《葬花词》、《桃花行》、《秋窗风雨夕》、《五美吟》、《唐多令·咏絮》等。至于她的诗歌成就,我们不妨以《红楼梦》中人物的评价为证。第十八回元妃看毕姊妹们题咏大观园的诗歌后,笑道:“终是薛、林二妹之作与众不同,非愚姊妹所及。”第三十八回题菊花诗,林黛玉一口气写了《咏菊》《问菊》《菊梦》三首,且看李纨的评价:“今日公评:《咏菊》第一,《问菊》第二,《菊梦》第三,题目新,诗也新,立意更新了,只得要推潇湘妃子为魁了。”在众姐妹的十二首咏菊诗中,林黛玉的三首诗独领风骚,连中三元,实属不易! 三、“榴花开处照宫闱”的“石榴” 石榴,又称“安石榴”“海石榴”。古代歌咏石榴的诗文很多,著名的篇目有潘岳的《安石榴赋》、江淹的《石榴颂》、李白的《咏邻女东窗海石榴》、白居易的《题山石榴花》、韩愈的《榴花》、杜牧的《山石榴》、李商隐的《石榴》等。 在古代文化中,石榴被赋予很多种美好的寓意。人们借石榴多籽,用来象征多子多福,祝愿子孙繁衍,人丁兴旺。借石榴花火红艳丽,用来比喻生活红红火火,幸福吉祥;也用来比喻美丽女子的迷人风韵。 由石榴一词而衍生出来的“石榴裙”,本义是指一种色如石榴之红的裙子,用来借代年轻漂亮、俏丽动人的女子,人们常称迷恋某女子为拜倒在其石榴裙下。 据说唐朝的杨玉环特别喜爱石榴,爱赏石榴花,爱吃石榴子、爱穿石榴裙。她曾亲手在居住的宫殿周围种植石榴树,留下了“贵妃花石榴”的美名。相传唐玄宗为了取悦杨贵妃,下令在华清宫、西绣岭等地遍栽石榴,于是出现了长安“榴花遍近郊,城垣栽石榴”的盛景。 “榴花开处照宫闱”是贾元春判词中的第二句。字面意思是写景,形容后宫栽满了石榴树,石榴花开时处处艳丽灿烂。深层含义是象征,暗示贾元春深得皇帝宠幸,光彩照人犹如盛开的石榴花。在分析石榴这个具体意象时,读者见仁见智,或取“石榴裙下”,认为是形容贾元春的美丽;或取“石榴多子”,而意会出贾元春已经怀有身孕。笔者认为这些理解都无关宏旨,未尝不可。但是如果仅凭石榴与杨贵妃有着某种关系,就臆测出这首判词写的就是杨贵妃——贾元妃只是杨贵妃的替身而已,进而推导出《红楼梦》的作者不是曹雪芹,而是《长生殿》的作者洪升的结论,就未免显得牵强附会、胶柱鼓瑟了。 四、“虎兔相逢大梦归”中“虎兔相逢” “虎兔相逢大梦归”,是贾元春判词中的最后一句,其中对“虎兔相逢”的解释一直存在着争议。 概括起来说有三种:一是时间说,《红楼梦》第九十五回续书里这样写道:“是年甲寅年十二月十八日立春,元妃薨日是十二月十九日,已交卯年寅月,存年四十三岁。”寅年即虎年,卯年即兔年,续书的意思就是,贾元春死于虎兔相交之年。这种把“虎兔相逢”只是简单地理解为一个时间概念,似乎没有多大意义。 二是属相说,认为属兔的人和属虎的人命相犯冲,不宜婚配。如果结婚,属兔的人将不得善终。这种说法类似坊间传闻,实在不足为据。 三是政治说,认为贾元春卷入到两派政治斗争当中,“虎兔相逢”只是比喻说法,“兔”比喻贾元春,“虎”比喻谁不知道,也许是皇帝,也许是皇后,反正是能主宰贾元春命运的人。兔子遇到老虎,结果只有一个,就是被老虎吃掉!结合《恨无常》中的“眼睁睁,把万事全抛。荡悠悠,把芳魂消耗”“儿命已入黄泉,天伦呵,须要退步抽身早”等诗句,贾元春最后死于非命当是事实,但是究竟是自杀还是他杀,则很难下结论。 五、清明节放风筝 古人认为清明节放风筝,可以放走晦气,消灾除难,给自己带来好运。具体做法是,放风筝前,把自己知道的灾祸疾病写在风筝上,然后等风筝飞到天空中就剪断风筝线,让它随风飘去,希望能带走所有的霉运。 这个典故用在贾探春的判词中,似乎远不是放走晦气和霉运那么简单。第七十回写贾探春和众姐妹放风筝,“探春正要剪自己的凤凰,见天上也有一个凤凰,因道:‘这也不知是谁家的。’众人皆笑说:‘且别剪你的,看他倒像要来绞的样儿。’说着,只见那凤凰渐逼近来,遂与这凤凰绞在一处。众人方要往下收线,那一家也要收线,正不开交,又见一个门扇大的玲珑喜字带响鞭,在半天如钟鸣一般,也逼近来。众人笑道:‘这一个也来绞了。且别收,让它三个绞在一处倒有趣呢。’说着,那喜字果然与这两个凤凰绞在一处。三下齐收乱顿,谁知线都断了,那三个风筝飘飘摇摇都去了。”贾探春的风筝和另外两个风筝绞在一起,似乎暗示她的婚姻“剪不断、理还乱”,将出现重大的变数。第二十二回写众人猜灯谜,贾探春的谜语是“阶下儿童仰面时,清明妆点最堪宜。游丝一断浑无力,莫向东风怨别离”,谜底也是风筝,象征她出嫁后就像那断了线的风筝,一去不回。 六、“湘江水逝楚云飞” “湘江水逝楚云飞”是史湘云判词中的最后一句,其中化用两个典故。一是娥皇、女英的故事。娥皇、女英是尧帝的两个女儿,姐妹俩都嫁给舜帝为妃。后来舜帝去南方巡视,死于苍梧。二妃往寻,得知舜帝已死,就在湘江边哭祭,泪洒青竹,竹上生斑,因而得名“潇湘竹”或“湘妃竹”;二妃也投江而死,因称“湘夫人”。演绎了一段非常凄美的爱情故事。另一是楚怀王梦会巫山神女的故事。典故出自宋玉的《高唐赋》:楚怀王游览高唐观,感到困倦,白天就睡着了,梦见一个女子,说:“我是巫山之女,听说大王游览高唐观,愿为您侍寝。”怀王于是和她同寝,离开时告辞说:“我住在巫山南面险峻的高山,早上化作灿烂的云霞,傍晚变成霏微的烟雨。”后人用“巫山云雨”“朝云暮雨”来形容男女之间的欢爱之情。 这两个典故有一个共同点:爱情虽然美好,却很短暂。曹雪芹化用这两个典故,就是暗示史湘云曾有过一段幸福而短暂的婚姻生活。 七、“子系中山狼”中的“中山狼” “中山狼”出自明代马中锡的《中山狼传》。春秋时期,晋国大夫赵简子在中山狩猎,遇到一只狼就拼命追赶。狼遇到东郭先生说:“先生,有猎人追杀我,能借你的布袋躲一躲吗?躲过这场灾难,我会报答你的大恩的。”东郭先生就让狼藏在口袋里。躲过追杀后,狼出了布袋就扑向东郭先生,它要吃掉东郭先生。后来用“中山狼”比喻那些忘恩负义、恩将仇报的人。 “子系中山狼”是贾迎春判词中的第一句。“子系”合在一起是繁体字“孫”字,此处借指孙绍祖。孙绍祖究竟是什么人?小说第七十九回有交代:“这孙家乃是大同府人氏,祖上系军官出身,乃当日宁荣府中之门生,算来亦系世交。如今孙家只有一人在京,现袭指挥之职,此人名唤孙绍祖,……贾赦见是世交之孙,且人品家当都相称合,遂择为东床娇婿。”这段文字里有两点信息很重要,一、孙绍祖的祖上曾是贾府的门生,想必得到过贾府的庇护和恩泽;二、把贾迎春许给孙绍祖是贾赦的主意,虽然后文写贾母、贾政反对也无济于事。俗话说,受人点滴之恩,当涌泉相报。孙绍祖不仅没有报答贾府的荫庇之恩,反而像中山狼一样忘恩负义、恩将仇报。第八十回写道:“迎春方哭哭啼啼的在王夫人房中诉委曲,说孙绍祖‘一味好色,好赌酗酒’,……又说老爷曾收着他五千银子,不该使了他的。如今他来要了两三次不得,他便指着我的脸说道:‘你别和我充夫人娘子,你老子使了我五千银子,把你准折买给我的。’”贾迎春的悲剧固然是由孙绍祖造成的,但是她父亲贾赦也难辞其咎。为了区区五千两银子,就出卖亲生女儿的一生幸福;孙绍祖明明是“好色、好赌、好酒”之徒,贾赦却偏说他“人品家当都相称合”。世上竟有这样昏聩无耻的父亲! 八、“一载赴黄粱”中的“黄粱” “黄粱”又叫“一枕黄粱”“黄粱一梦”,见于唐朝沈既济的传奇《枕中记》。从前有个姓卢的书生,整天为得不到荣华富贵而苦恼。一天,他在旅店里向道士吕翁诉苦,吕翁给了他一个枕头,让他睡觉。这时,店主人正在煮黄粱饭。卢生枕着枕头做起了美梦,梦见自己封官拜相,娶妻生子,享尽荣华富贵。可是一觉醒来,一切依旧,连店主人的黄粱饭都还没煮熟。后世多用此典来比喻虚幻的事和不能实现的欲望。不过,“黄粱”还有“黄泉”之意。“一载赴黄粱”,意思就是贾迎春嫁给孙绍祖,一年后就被折磨而死。 九、“凡鸟偏从末世来”中的“凡鸟” “凡鸟”合成一个字是繁体字“鳯(凤)”字,典故出自《世说新语》。三国时,魏国著名文学家嵇康和吕安是好朋友。一次吕安来访,嵇康不在家,他的哥哥嵇喜出来迎接。吕安不进去,只在门上写了一个“鳯”字就走了,嵇喜很高兴,以为吕安是夸奖他。后来有人告诉嵇喜说:“鳯,从鸟,凡声。吕安讥讽你是一只‘凡鸟’,不愿与你交往。”后来就用“凡鸟”来比喻庸才,平庸之人。 王熙凤是一只“凡鸟”。首先表现在她的衣着打扮和言谈举止上。第三回王熙凤初次登场,她的穿戴“彩绣辉煌”,却处处透着俗气。初见黛玉时,她表面上嘘寒问暖,一会哭一会笑,其实都是为了讨好贾母,逢迎机变、巧言令色中显得非常世故。其次表现在她贪婪、自私、狠毒的性格上。她爱钱也爱权,为了达到目的,不择手段,无所不用其极。毒设相思局、弄权铁槛寺、计赚尤二姐、大闹宁国府等经典情节,都是最好的证明。难怪贾琏的小厮兴儿这样评价她:“嘴甜心苦,两面三刀,上头一脸笑,脚下使绊子,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第六十五回)这段评价真是鞭辟近里、入木三分。 王熙凤又不是“凡鸟”。她管理着贾府这个几百口人的大家庭,既要处理各种各样极其复杂的人际关系,又要应付柴米油盐酱醋茶等繁琐事宜,她言谈爽利,心思缜密,八面玲珑,游刃有余。特别是在协理宁国府时,虽然事情千头万绪,她却能处理得井井有条。“杀伐决断”“威重令行”,表现出办大事的魄力和本领。 曹公对王熙凤这个人物是充满同情的,把她比作“雌凤”,说她是“脂粉队里的英雄”;感叹她生不逢时,生在“末世”,脚下又是“一片冰山”。读者对王熙凤这个形象是充满喜爱之情的,正如著名红学家王昆仑在《红楼梦人物论》中所说:“恨凤姐,骂凤姐,不见凤姐想凤姐。” 订阅号推荐 媒介之变 从移动互联网世界的剧烈媒介迭变,观察未来世界的面孔。 红楼心语 芹梦轩 传记文学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iliuhuae.com/slhzz/9230.html
- 上一篇文章: 梦见花朵鲜花
- 下一篇文章: 著名作家苏铁苏铁春天,来茂名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