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如何治疗白癜风好 https://m-mip.39.net/nk/mipso_4780766.html
五月榴花红

文/王士朝

立夏刚过,校园西北角的院墙外,石榴树繁密的绿叶间便露出了零星的、红红的花骨朵,那一个个花骨朵,像小孩子光光的脑袋,从枝叶间探头探脑地向外张望着。几天没见,再见时,那盛开的石榴花竟密密匝匝、红艳艳一片,而那石榴树则像一位穿了深绿长裙的妙龄少女,头上盖了一块红红的盖头,煞是好看!

走近了看,那绽放的石榴花一簇簇、一串串、一朵朵,像喇叭、像灯笼,娉娉婷婷,婀娜多姿。那火红的花朵,热烈、奔放,落落大方,而那含苞待放的花蕾,有的像妖娆的红宝石,有的像情窦初开的少女,粉面含春,羞涩难当。阵阵微风吹来,朵朵花儿颔首微笑,美得让人陶醉。

小时候我家院中也有一株石榴。从初春石榴发出细细的、尖尖的新芽开始,到五月怒放出美丽的花朵,再到中秋时结出晶莹的果实,少年的我,喜欢在石榴树下看书、做作业,累了,仰脸看花、看叶、看果实,心无旁骛,自得其乐。

我喜欢石榴花,喜欢它的热烈奔放,喜欢它的激情四射,喜欢它的充满活力。年过半百,回望来路,很多时候,我总觉得,我的性格的形成,受了石榴树太多的影响。

石榴,又名安石榴、若榴、丹若、金罂、金庞、涂林、天浆等。明李时珍曰:“榴者,瘤也,丹实垂垂如赘瘤也。”《博物志》云:“汉张骞出使西域,得涂林安、石国榴种以归,故名安石榴。”《齐民要术》云:“凡植榴者须安僵石枯骨于根下,即花实繁茂。则安石之名义或取此也。若木乃扶桑之名,榴花丹似之,故亦有丹若之称。”傅玄《榴赋》所谓“灼若旭日栖扶桑者是矣”。

石榴原产波斯(今伊朗)一带,公元前二世纪时传入中国。“何年安石国,万里贡榴花。迢递河源边,因依汉使搓。”石榴主要有玛瑙石榴、粉皮石榴、青皮石榴、玉石子等不同品种。成熟的石榴皮色鲜红或粉红,常会裂开,露出晶莹如宝石般的子粒,酸甜多汁,因其色彩鲜艳、子多饱满,常被用作喜庆水果,象征多子多福、子孙满堂。

中国正宗的石榴在陕西临潼,临潼是中国石榴文化的发源地。当年周恩来总理陪同外宾访问参观秦始皇兵马俑时,见山上因汞含量超标而什么都不长时,问为什么不种石榴,于是石榴大盛,毛主席纪念堂前的18棵石榴即为陕西父老从临潼移植。

石榴不仅具有很高的观赏和食用价值,而且自古就是一味良药,其药用部位主要有根皮、茎皮、果皮及花等。石榴皮味酸涩,性温,归肝、胃、大肠经,有涩肠、止血、驱虫等功效,可治腹泻、痢疾、便血、脱肛、崩漏、带下、虫积腹痛等症。石榴花性平,味酸涩,主治鼻衄、吐血、中耳炎、痢疾等。石榴根性温,味苦涩,有杀虫、涩肠、止带、收敛等功能。

石榴果实如一颗颗红色的宝石,果粒酸甜可口多汁,营养价值高,富含丰富的水果糖类、优质蛋白质、易吸收脂肪等,可补充人体能量和热量。果实中含有维生素C及B族维生素,有机酸、糖类、蛋白质、脂肪及钙、磷、钾等矿物质,能够补充人体所缺失的微量元素和营养成分。还富含丰富的各种酸类,包括有机酸、叶酸等,对人体有保健功效。

在共和国的伟人当中,有一位,非常喜爱石榴,且他与石榴花的故事就发生在我们河南。

年11月,中共中央六届六中全会决定撤销长江局,成立中原局,刘少奇兼任中原局书记。第二年初,刘少奇一行抵达河南确山的竹沟,在此主持中共中央中原局的工作,前前后后加在一起,他在竹沟工作生活了70多天。

年1月28日,雪后初晴,刘少奇经南阳、泌阳,抵达竹沟。由于保密工作的需要,他化名“胡服”。当地方言里,“胡服”与“伙夫”发音很相似,所以,当地不少老百姓以为这位浓眉大眼的人就是个普通的“伙夫”。

如今,竹沟还流传着当时老百姓编的一个顺口溜“越过千重水,踏破万重山,胡服到竹沟,妙计定中原。”刘少奇在竹沟走访老百姓时,发现一个老乡家种着石榴树,他感慨地说:“我们的党员干部,就该像石榴树那样,扎根、开花,映红竹沟,映红全国!”后来,这位老乡就把那棵石榴树连根刨起,送给了他。少奇同志亲自动手,和身边工作人员一起,把它栽在了自己的办公室门前。

可以想象,那时的刘少奇有多少个日夜在窗下借着微弱的灯光工作,偶尔劳累时,看到门口那棵充满生机、茁壮成长的石榴树,就会会心一笑,又转回屋里继续工作。就是在竹沟,刘少奇修订完成了著名的《论共产党员的修养》。

年9月,刘少奇从外地再次返回竹沟工作,那时的石榴已经成熟,红彤彤的石榴挂满枝头。10月9日,石榴成熟的季节还未过去,刘少奇就离开了竹沟,率领中原局机关和教导队学员等余人进行战略转移。当年11月,国民党当局进攻竹沟,当地多名军民被杀,制造了震惊全国的“竹沟惨案”。他们占领竹沟后,听说这棵石榴树是共产党一个大官栽的,就连根拔掉。国民党刚一撤退,竹沟群众又把这棵干了一冬的石榴树栽在了原处。

“文化大革命”期间,刘少奇蒙冤,这棵石榴树被造反派连根拔出,抬着游街示众。竹沟镇的张金明老人冒着生命危险,趁着夜色偷偷在那棵石榴树上剪下一枝,插在自家院子里,悉心照料。“文革”后,老人把已长成的石榴树献出,重新种到了刘少奇的办公室门口。

年11月,刘少奇夫人王光美携儿子刘源,与李先念夫人林佳楣一起来到竹沟,他们听说石榴树的故事后很受感动。“竹沟革命纪念馆”的工作人员就把已是满头白发的张金明老人请了过来,王光美站着与张金明聊了20多分钟,回忆起一幕幕往事,老人家唏嘘不已,感慨万千。

年,刘少奇的俄籍长孙阿廖沙专程来到竹沟,与这棵石榴树合影。

如今,河南确山的这株石榴树,每年仍会花开花落,向后人默默诉说着刘少奇与河南的那段故事……

在十四年抗战中,有一位将军,他非常喜爱石榴,且他一生中最壮烈、最感人的故事就发生在我们南阳。

年秋天,一篇题为《75年前,抗日名将黄樵松抬棺血战南阳城,如今南阳人有几人还记得?》的文章在网上热传。那篇文章让我看得血脉贲张,而黄樵松将军此前在台儿庄战役血战正酣时所写的《榴花》诗,其豪迈刚烈之气,则感动得我泪花涟涟。

年3月23日,日军由枣庄南下,在台儿庄北侧的康庄、泥沟地区与中国守军警戒部队激战,台儿庄战役正式打响。24日,日军0多人在飞机、大炮和坦克的配合下,开始向台儿庄大举进攻。

3月27日中午,驻守在台儿庄外围的黄樵松师长向部队发出了“双方每巷必争,每屋必夺,敌进我退,我进敌死”的命令。3月31日,激战多日后7连多人只幸存了57人,而此时日军已占领台儿庄的五分之四,我军战士身心俱疲。此时,黄樵松当机立断,命令这57名战士集中起来,组成敢死队,对日军展开最后搏杀。没有大炮重机枪,这57名战士手持长枪、斜挎大刀、腰里挂满手榴弹冲向日军。

在敢死队出发之前,师长黄樵松望着不远处几株火红的石榴,再看看战士们沾满鲜血的脸庞,触景生情,将军悲愤地写下一首绝命诗——《榴花》:

昨夜梦中炮声隆,

朝来榴花满地红。

英雄效命咫尺外,

榴花原是血染成。

据说,在台儿庄战役的最后三天,几乎所有的将士都是默念着这句“英雄效命咫尺外,榴花原是血染成”而冲锋向前、顽强杀敌的。

黄樵松,这个抬棺保卫我家乡南阳的铁血将军,这个写出《榴花》名诗的一代儒将,我反复吟诵着他的“英雄效命咫尺外,榴花原是血染成”,那一刻,我对文天祥的“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确山竹沟的那株石榴仍在,而台儿庄的那株,我不知道还在不在,其实,在不在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不应忘记那段浴血抗战的历史,因为,忘记历史就等于背叛。

还有,当我们望见那火红的石榴花时,我们不应忘记,那榴花,原是血染成!

我喜欢红色,因为红色代表着热情、奔放,这可能是我喜爱石榴的主要原因吧!

其实,不只我喜欢红色,几乎全中国人都喜欢红色,要不,怎么有“中国红”这一说法呢?

中国人向来喜欢红色,那满枝的石榴花象征了繁荣、美好、红红火火的日子,所以很多中国人都喜欢在自家庭院里种植一两颗石榴,以祈求生活如石榴花般红红火火。

农历的五月,是石榴花开最艳的季节,五月因此又雅称为“榴月”。五月石榴花的花神,是传说中赐福镇宅的圣君是钟馗,石榴花也被钟馗故里陕西西安市确定为“西安市花”,至于民间所绘的钟馗画像,耳边都插着一朵艳红的石榴花,更表示让火样性格的钟馗来做火样的花神,它虽是古代民众的诗意想像,却也最恰当不过。

石榴与中国的服饰文化也有着密切的联系,这可能是石榴花很像舞女裙裾的缘故吧。梁元帝的《乌栖曲》中有“芙蓉为带石榴裙”之填词,“石榴裙”的典故,缘此而来。古代妇女着裙,多喜欢石榴红色,而当时染红裙的颜料,也主要是从石榴花中提取,因此人们也将红裙称之为“石榴裙”,久而久之,“石榴裙”就成了古代年轻女子的代称,人们形容男子被女人的美丽所征服,就称其为“拜倒在石榴裙下”。

中国人视石榴为吉祥物,以为它是多子多福的象征。古人称石榴“千房同膜,千子如一”。民间婚嫁之时,常于新房案头放置切开果皮、露出浆果的石榴,预示新人婚后能够多子多福。民间常见的吉利画有《榴开百子》《三多》《华封三祝》《多子多福》等。

这个初夏的傍晚,我又站在校园外的石榴树下,夕阳照在油绿、蜡质的石榴叶上,泛着点点的光,而那嫩绿的枝叶间,榴花正灼灼而开。

赵河公园那边传来优美的歌声,哦,是《石榴花开》:

五月的风,古老城墙徘徊,渭水河畔,石榴花香如海,一朵朵红艳艳,醉了时光,人人见了爱。

秦唐的月,听你摇曳姿态,云彩钟楼,看你舞动裙摆,娇滴滴赛美人,多少传说,千年风采……

审核:仵英哲

编辑:张星

猜你喜欢的文章

?名师有约丨杜学峰:心怀教育梦想幸福专业成长

?心灵茶室

临近高考,学生如何战胜考试焦虑?

?镇平一高

我校43名教师荣获南阳市第四届中小学名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称号,看看有你认识的老师吗

?考场佳作

不惧风雨,坚定飞翔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iliuhuae.com/slhzz/94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