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天津6月24日消息(记者刘阳)时间定格在年1月6日,新疆于田县天津援疆干部席世明,那个朴实的援疆干部在自己深爱的土地上倒下了,而他走之前却心心挂念一个不足两岁的新疆孩子。

“有的人死了他却活着”,席世明就是那个用生命书写援疆大爱的人。6月22日,由天津市合作交流办、天津援疆前方工作指挥部、静海区委区政府联合召开的“沙漠之子”——天津援疆干部席世明先进事迹报告会,在席世明的家乡静海区举行。

席世明生前的同事、朋友到现在仍然无法释怀。天津市静海区工信局新兴工业化管理科科长东永珍几度哽咽:“总感觉那个我喊了20多年的‘世明兄弟’,还在我们身边,随时会回来……”

 他乡胜故乡“小石榴”的故事

“年初,在下班回家的路上,他不经意地和我提起,说他想去援疆。”东永珍说:“当时我就愣了,以他的家庭状况,他不适合去,”他的孩子尚小,还有八十多岁的母亲,“他却说想趁着年轻,干点实事。”当东永珍再次见到席世明的时候,是他援疆回来探亲。东永珍回忆道:“他讲起新疆的事总说‘我们那里怎样怎样’,仿佛新疆才是他的家,那个时候我们和他开玩笑说他是新疆来的客人。”

就是这样一个把新疆当成家的人,他在最后时刻没有提及家中11岁的儿子,而是想着不足2岁的新疆孩子。援疆医生卢玉香回忆,“咱们下周末去看‘小石榴’吧,两个月没见怪想她的。”43岁的他突然病发血性脑卒中,被医院,头痛难忍的他对援疆医生卢玉香说。

而这个小女孩却是席世明和援疆队友们一起从死神手中夺回来的。那是年4月17日,35岁的维吾尔族孕妇马依木尼汗,被诊断出重度贫血,却不听医生劝阻,执意出院。她不是不知道自己的决定可能会一尸两命,只是对于这个年均收入都不到元的家庭来说,仅一千多元的输血费用就是个天文数字。无奈,年轻的母亲只能回家等待死神的降临。

席世明听说这个消息,二话没说当即带头捐出元,很快,身边的援友们纷纷捐款,短短20分钟就凑齐了元。新鲜的血液终于流淌进马依木尼汗的身体,她顺利渡过了难关,生了一个七斤六两健康女孩。马依木尼汗激动地热泪盈眶,抱着孩子恳请工作组给孩子起名。席世明脱口而出,“就叫小石榴吧!一是祝愿孩子像石榴花一样美丽,二是寓示着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后来援疆工作组探访马衣木尼汗时发现她家院落破旧,连土炕都没有。席世明带领工作组成员亲自动手修缮凉棚、挖筑馕坑、平整地面,短短几天,小院焕然一新。后来,席世明还帮马依木尼汗在天津援疆企业找了一份可以照顾家的保洁工作,每月有两千多元的稳定收入。

除了“小石榴”一家,席世明帮助过14家贫困户和5名贫困学生,他对待结对亲戚图尼萨汗也是亲如手足。席世明入疆以来,不论工作有多忙,每个月都要抽出几天和图尼萨汗一家人团聚。年麦图迪患上肾炎,治疗费用高达10元。为了帮助麦图迪,医院,并连夜发起捐款。在治疗过后,席世明又帮助麦提图尔地盖羊舍,养牛、驴,如今,图尼萨汗全家脱贫,人均年收入突破元。图尼萨汗说:“他每次来都带很多东西,在他的帮助下家里脱了贫。现在生活好起来了,一直很感激他。”

引“活水”强“造血”天引进79个项目

席世明挂职深度贫困县于田县招商局副局长,主要负责招商引资。他深知有资金才能做产业,有产业才能促就业。而招商就是此中重中之重。而如何引入源源不断的“活水”,就需要让企业了解这里。

席世明忙于工作,对自己的日子却不太在意。在援疆干部的记忆里,他很少跟大家一起吃饭,要是回来晚了就吃点剩的,或者自己对付几口。收拾遗物的时候,大家发现,他囤积最多的就是方便面,在他的冰箱里,还有很多冻饺子、冻馒头、甚至是去年端午节的棕子。

天津援疆前方指挥部林浩说,他把更多的时间,献给了援疆事业。不到两年时间,席世明陪同多名客商,走遍于田县13个乡镇,多个村庄,每周多公里路,引进79个项目,带动10多人就业。从项目的选址到最后落地,他负责到底。他总说,援疆三年,能为当地老百姓做点实实在在的事儿,把更多的企业留下来建设边疆,也算是没白来。就是这份真诚打动了许多来此投资的企业。四川老板钟国金毅然投资万元,建起“新希望”纺织有限公司,带动多人就业。

招商局局长徐伟,是席世明一起搭班子的同事。徐伟说,年1月2日,那天静海区委组织部到于田考察区内的几位援疆干部。如果没有特殊情况,考察结束后,席世明很快就会提职了。

徐伟以为席世明要回静海任职了。晚上发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iliuhuae.com/slhcs/118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