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陈与义的临江仙,高咏楚词酬午日,天
《临江仙》 陈与义 高咏楚词酬午日,天涯节序匆匆。榴花不似舞裙红,无人知此意,歌罢满帘风。万事一身伤老矣,戎葵凝笑墙东。酒杯深浅去年同,试浇桥下水,今夕到湘中。 这是一首端午节悼念屈原的词,也可以算是抚今追昔的怀古词。或谓此词为在湖湘时所作,恐怕不确,结句说“试浇桥下水,今夕到湘中”,倘若身便在湘中,当作“试浇桥下水,桥下是湘中”了。靖康之变后,陈与义曾避乱襄汉,转过湖湘,后来又担任过郢州知州,为避贵仲正乱躲入洞庭,所以湘中他确实多次去过,但要因此就说是当时所作,那便武断了。 临江仙词的开篇先写“高咏楚词”,端午节为纪念屈原而有包粽子、赛龙舟等多种活动,词人却认为最佳的纪念方法乃是朗诵屈原的爱国诗篇。接着,他说“天涯节序匆匆”,“天涯”二字,点出乃南渡后作,与汴梁故都已是天涯相隔,而自己也因此被迫漂泊经年,转眼又是端午佳节了,所以说“节序匆匆”。 端午划龙舟五月端午,正是石榴花盛开的季节,但词人却说“榴花不似舞裙红”,或谓此乃怀念昔日在汴梁的生活,以作今昔对比,但如此一来,词的格调立刻降低,而且也与前言后句不相契合。其实这里是类似于“暖风熏得游人醉,还把杭州当汴州”之意,说时人只知过节,却忘了端午节的本意,只知歌舞享乐,却忘记了中原大地陷于敌手,所以词人要慨叹“无人知此意”了。 石榴花“歌罢满帘风”,便是词人歌唱楚辞,一曲既罢,悲枪满怀,所以也感觉悲风满帘风。以“万事一身伤老矣”为过片,一方面词人心怀家国,觉得有很多事情需要自己去做,另方面亦觉岁月荏苒,已近暮年,恐怕力不从心。蜀葵虽然不是向日葵,开花时也会朝阳,所以说“墙东”,蜀葵凝笑,当是与词人蹙眉相对比,蜀葵向东,则是词人心怀故土之象征。 向日葵“酒杯深浅去年同”,暗含“种桃道士归何处”意,谓佳节饮酒还与去年相同,但此时政局和词人心境却又有异。于是悲枪哀悼之际,以酒浇江,以祭奠屈原,料想此酒顺江而流,今晚便会流到当日屈原投江之地去吧。词人于端午日,别人都在歌舞度节之际,却歌楚辞、奠屈原,他所怀念的并不是简单的屈原个人,而是屈原忧国忧民的不屈精神。 祭奠屈原当年秦军入郢,楚失半壁,屈原愤而投江,词人内心肯定是在慨叹,如今大宋也失去半壁,惨况一如战国时代的楚国,但是屈原的精神还有谁能够继承下去吗?自己虽有壮志,终究垂垂老矣,也只能悲歌楚辞,但不知自己的悲歌能否唤醒沉睡的朝廷和民众,去全心一意地北伐中原呢?家国之忧、恢复之志、拳拳赤心,跃然笔端,使人不禁泪垂。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iliuhuae.com/slhgs/12813.html
- 上一篇文章: 读读古诗中的夏天,感受古人的另一番情致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