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榴花照眼明,枝间时见子初成
《石榴》之一23×31cm纸本水彩年 01 白河湿地公园里,种了不少石榴树。刚到五月份,就开了满树的花,红红火火的,十分热闹。 石榴花朵不大,但是绯红艳丽,照人眼目,皱皱的小花瓣像精灵们的舞裙一样玲珑可爱。 每次我和小宛去白河边散步,都要在石榴树旁停下来,驻足欣赏一会儿。 到了六月份,花朵褪去,随即长出了青色的果实。 开始时只有手指肚那么大,但是夏天温度高,这几日又下了几场雨,石榴果长得很快,几乎一天一个样。 现在它们已经变成了一个个小灯笼,青皮表面浮出一抹淡淡的红晕,像女孩害羞时的脸颊。 再过几个月,小灯笼会变成大灯笼,青绿的果皮会变成红中有黄、黄中带绿的漂亮颜色。 那时候,有口福的人就可以吃到美味的石榴了。 02 从古到今,石榴就深受人们喜爱。 这也难怪,石榴的好处实在太多。 中国人向来喜欢红色,石榴花一开就是红红火火的,满树繁花看着吉祥喜庆。 石榴结的果也多,真个是硕果累累,果实里边又有无数的小籽,正迎合了中国人多子多福的企盼。 石榴花的绯红花瓣,和女孩们爱穿的裙子颜色相近,裙子由此被称为石榴裙,石榴裙便成了女子的代名词。 石榴籽饱满晶莹、光彩照人,常用来形容美女的牙齿:榴齿含香。 石榴不仅可供赏花品果,有那么多美好的寓意,它还具有非常强的生存能力,不管在哪都易种易活。 石榴树又属灌木,长得不高,这样就不会遮挡太多的阳光,在院子里种植非常合适。 故而,从前无论是南方的庭园还是北方的四合院,人们都喜欢种上几棵石榴树。 《石榴》之二35×54cm纸本水彩年 03 不过,据说在汉武帝的时候,石榴可不是家家都能栽的普通树种。 那时,它可是刚从国外引进的奇花异木,是张骞出使时从西域带回来的驼来品。 因为千里迢迢就带回来那么几株,所以极为珍贵,只能种在汉宫御苑之内,供皇帝嫔妃们一睹芳容。 后来,培植得多了,便渐渐移入王公贵族的宅邸,最后才轮到寻常百姓家。 到唐朝的时候,因为种植过多,石榴已然是司空见惯,几乎臭了大街。 元稹《感石榴二十韵》一诗就曾记述此事: 初到标珍木,多来比乱麻。 深抛故园里,少种贵人家。 从曾经的阆苑仙葩变为一簇乱麻,石榴的身价可谓一落千丈。 但是对于石榴来说,却是大大的利好,它们的种群从此繁荣壮大,生生不息。 同时,这也更加证明了人们有多么喜欢石榴,多么爱种石榴。 《榴花》38×38cm中国画年 04 因为喜欢,匠人们把石榴图案装饰在家居器物上。 因为喜欢,文人雅士们常以石榴为题吟诗作画。 历代名家歌咏石榴的诗词可谓多矣! 白居易、李商隐、韩愈、元稹、王安石、苏轼……都曾为石榴写诗填词。 比如韩愈有《题榴花》:五月榴花照眼明,枝间时见子初成。 李商隐有《无题》:曾是寂寥金烬暗,断无消息石榴红。 王安石有《咏石榴花》:浓绿万枝红一点,动人春色不须多。 这些都是吟咏石榴的名家名作。 不过,我个人最喜欢的一首,却出自一位明代才女之手。 这位才女名叫黄峨,她是人称明代第一才子的杨慎杨升庵的夫人。 杨慎的一曲“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流芳千古。 黄峨的《寄外》和《庭榴》两诗,同样声著士林,堪称绝唱。 《庭榴》全诗如下: 移来西域种多奇,槛外绯花掩映时。 不为秋深能结实,肯于夏半烂生姿。 翻嫌桃李开何早,独秉灵根放故迟。 朵朵如霞明照眼,晚凉相对更相宜。 这首以石榴自喻、托物抒怀的七律,写得闲雅从容、风致翩翩、才情过人,读之真如嚼榴实满口,韵味无穷。 《石榴》之三纸本水彩年 05 我和小宛都很喜欢石榴,但原因各有不同。 我喜欢石榴花的颜色鲜艳,明媚可爱,几乎要拜倒在石榴裙下。 小宛则喜欢石榴籽的晶莹剔透、巧夺天工。石榴成熟的季节,她常常要买上几只掰开来,好好欣赏一番,最后才恋恋不舍地一饱口福。 我觉得石榴籽味道虽然鲜美,可一粒粒吃起来很麻烦。 小宛却嫌石榴花的颜色过于热烈,多少有那么点俗气。 所以她更喜欢画石榴果,很少画花。 我呢,一边写作这篇小文,一边心里幻想: 我俩以后要是能有一个院子的话,一定要在里面种上几棵石榴。 那样,我俩就能够与自己喜欢的石榴朝夕为伴、寒暑相对了。 虽然这只是一个幻想、一个美好的愿景,可万一有一天真实现了呢? 呵呵,呵呵。 (完) 往期回顾 蜇居乡下,最难忘的还是陪伴了我俩四年的兔宝宝们(上) 自己种的月季花开了,小宛画画我配诗,秀一下 鸡年几幅水彩画,世间一曲鸡恨歌 宛城蛰居琐记:南阳鸟事 诗文及绘画作者介绍 王城府 70年代生人,毕业于北京大学 曾供职于国家机关、中央电视台,现为自由媒体人 郝宛英 毕业于清华美院,现为职业画家 壁画作品《星夜秘境》入选第十一届全国美展 水彩作品《寒塘寂寂》、《辛夷》入选E京华·雅昌艺术家联展 纤维作品《暗示》获第二届中国现代工艺美术展铜奖 长按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iliuhuae.com/slhgs/6796.html
- 上一篇文章: 食用石榴的注意事项石榴的功效与作用
- 下一篇文章: 路边绿化带常见的花,居然都是国花,长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