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皮肤科哪个医院好 https://m-mip.39.net/nk/mipso_4658077.html
由中共临沂市委宣传部、中共临沂市委网信办、临沂市总工会、共青团临沂市委、临沂市妇女联合会、临沂市教育局、临沂日报报业集团联合主办,琅琊新闻网承办的“我和党的故事”“我家的共产党员”系列网络征文活动正在进行中此次征文比赛对象为全市中小学生、网民围绕主题的原创作品征稿截至年9月0日比赛分为小学组、中学组和成人组分别设置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优秀奖、优秀指导教师奖和优秀组织奖“我和党的故事”优秀作品展示0母女情   年秋,20岁的陈若克时任中共山东分局妇委委员、八路军山东纵队直属科科长。而5岁的王换于,是山东省沂南县马牧池乡东辛庄村一名普通的妇女。按说,她们没有交集。   陈若克路遇王换于虽是偶然,亦是必然。那时节,陈若克工作战斗在沂蒙,路遇过无数沂蒙女人,可能是她与王换于缘分更深一层。也因那次路遇,陈若克的文化启蒙,从此改变了王换于整个后半生。   年秋天的一天早晨,陈若克与一位女战友去附近的村庄宣传抗日。在山路上,见一位大娘迎面走来,大娘看上去已有50多岁,但步伐矫健。陈若克便与大娘打招呼。大娘说去妹妹家走亲戚。也许她们都走累了,便在一块青石板上坐下来休息拉呱。三个人越拉越近乎,拉得大娘改变了走亲戚的念头,说不去妹妹家了,你们俩到俺家去吧,便领着两个女八路回了她家。陈若克她们帮着大娘边干活边拉呱,一拉就是一天。那天晚上,她们俩也没回驻地王庄,就住在了大娘家。三个女人挤在炕头上,无拘无束地彻夜长谈,陈若克向她宣传了许多革命道理,让这个一直生活在大山深处的普通妇女心里越来越亮,她才真正知道八路军是一支什么样的队伍,也就是在那一天一夜的时间里,知道自己该做什么。   与大娘的长谈,陈若克才知道大娘的身世。大娘出身贫寒,母亲生了六个孩子,饿死了两个,她最小,父母给她取名“小六儿”,虽瘦得皮包骨头,但却奇迹般地活了下来。9岁那年,遇大旱,又遭蝗患,为求生计,以两斗谷子换到沂南县马牧池乡东辛庄于家当媳妇,过了门人们便叫她于王氏、“于泮家的”。在于家生儿育女,一晃50多岁。   陈若克也向大娘讲了自己的悲惨生活。她是广东出生的上海人,原名陈玉兰,父亲是一家报馆的小职员,母亲是家庭妇女,自幼父母双亡,她岁就到工厂当了童工,一干就是7年。革命的风起云涌让她早熟,6岁就参加上海工人运动,7岁入党,并成为支部负责人之一。后入华东军政干部训练所学习,在随陈沂去陵川办八路军晋南干校时,与后来成为中共山东分局书记的朱瑞相识相爱并结婚。年5月,受党中央派遣随丈夫朱瑞来到山东,6月到沂蒙,是年才20岁。她先后担任山东分局妇委委员、山东省妇女救国联合会常委、山东分局组织部科长、八路军山东纵队直属科科长。   相似的命运和动荡的时局,以及推心置腹的交谈,她们成了“忘年交”。   而从此,陈若克就时常住在大娘家里,陈若克说,自己从小就没有母亲,拜了大娘为“干娘”。大娘也打心眼里喜欢和疼爱这个八路军女儿。她们一起宣传抗日道理,一起参加妇女会议,一个铺上睡觉,汇聚了人间美好人伦关系的总和。之后,在大娘的建议下,便和丈夫朱瑞一同驻在大娘家。   王换于入党时才真正有了自己的大名,在填写党员登记簿时,大娘的名字又成了问题,总不能写“小六儿”或“于王氏”“于泮家的”吧。入党介绍人想了想大娘的身世,对大娘说,既然您娘家姓王,又是两斗谷子换到于家的,那就叫“王换于”吧。   王换于入党不久,被选为村妇救会会长和艾山乡副乡长。她创办战时托儿所,照料抚养八路军第一纵队机关工作人员和革命烈士近百名革命后代,最多的时候,托儿所的孩子达47人。在日寇“扫荡”前,山东省参议会副参议长马宝三交给她一份重要文件,让她一定保护好。她层层包裹着这份文件,历尽千辛万苦、换了若干个地方,珍藏了整整37年,直到年她病重时,才交给组织。不识字的她,并不知道这份《山东省联合大会会刊》的内容,但她知道,即使自己搭上性命,也要保护好这份重要文件。这份印着山东省所有抗日组织机构和干部名单的文件,如果泄露,必定千百人头落地。这本书填补了山东党史资料的空白,是一份极为珍贵的历史见证。   陈若克在沂蒙两年半。   94年月26日,陈若克连同她只有9天的女儿,牺牲在敌人的屠刀下,那一年,她仅仅只有22岁。2月中旬,陈若克的遗体被秘密运到东辛庄,王换于流着眼泪为她的女儿陈若克做了寿衣,并冒着生命危险,偷偷买了两口棺材,隐蔽地将陈若克和她女儿安葬在村东她家的菜园里。那里长着一大一小两棵苦楝树,树下有一大一小两座坟茔,分别埋葬着陈若克和她的女儿。村民们说,那两颗苦楝树是陈若克娘俩的英灵的化身。而她的丈夫朱瑞,年牺牲于辽沈战役。   王换于逝世于年,那一年,她0岁。   作者:朱卫军山东省临沂市交通运输局02我的入党故事:“三问”悟初心

  “我还是从前那个少年,初心从未有改变,百年只不过是考验,美好生活目标不断实现……”全国两会期间,人民日报推出建党百年主题MV《少年》,映照出百年大党始终为人民谋幸福的历史光影,也吟唱出新时代“赶考人”坚定不移跟党走的共同心声。

  0年月7日,我正式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回望来时的足迹,由共青团员到共产党员,由普通群众到基层党员干部,在身份转变过程中,为牢记来时的路,看清脚下的路,坚定前行的路,常以“三问”悟初心。

  一问:为什么入党?饮水思源,不忘初心。入党从来不是硬性要求,党是一种信仰,入党更是一种责任、一种担当、一种光荣。我生活在郑城镇苏家崮山下,从小听着《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首歌长大,爷爷奶奶总是给我们讲94年发生的苏家崮战役,战士们将生死置之度外,英勇顽强,奋力杀敌。那时的我有所疑问:面对敌人他们不害怕吗?是什么让他们心甘情愿献出自己的生命?随着知识的不断积累,学习了黄继光、董存瑞、刘胡兰等革命故事,学习了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史,我逐渐明白,这是信仰的力量,他们凭着一颗“让人民翻身得解放”的初心,面对敌人的疯狂镇压,面对艰难的生死考验,不畏惧不退缩,流汗流血甚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党和人民的忠诚。

  后来,从校门到机关门,从学生到基层干部,身边发生的党员故事更加坚定了我入党的决心。上世纪80年代,地方镇九间棚村党支部书记刘嘉坤与其他八位共产党员一起,不怕吃苦不怕累,带领全体村民架电、修路、治水,并积极发展种养殖业,经过多年的艰苦创业,彻底改变了贫穷落后的面貌,九间棚成为远近闻名的“小康村”。许步忠扎根基层25年,真心真意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从写下入党申请书的那天开始,便时刻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我要向战斗在苏家崮的英雄们看齐,向身边的老党员们看齐。

  二问:入党能干什么?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0年的春节,一场疫情打破了原本宁静的生活。面对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广大党员干部们冲在前,医院王相海、胡萌逆行出征支援湖北;村(社区)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带头放弃春节休假,组成志愿服务队守护一方安全;80岁的老党员捐款元,他说“年龄大了,不能挡在前,只能通过捐款支持了”......他们都有共同的名字,共产党员!

  我入党能干什么?已经干了什么?还会干什么?每自问如此,便常常回望来时的路,看看脚下的路,规划前行的路。年入职,作为一名基层网信战线的人员,常以民为先,搜集民众网上诉求,线下解决实体问题,解群众所忧,急群众所难,纾群众所困。进社区入户宣传、普及网络安全知识,提高群众网络安全意识。熟练掌握网言网语,做好舆论引导,站在网民视角凝聚网络正能量,守好互联网舆论阵地,切实把“能干什么”的初心落实于行动。

  三问:怎样才能合格?行源于心,力源于志。自己应怎样做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党员?每问于此,我便会以党章为根本遵循,自纠自查,自警自励。常葆斗争精神,把奋斗作为立身之本,在笃学笃信笃行中找准工作的切入点和着力点,把问题想在前面,功夫用在平时,不断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主动肩负起新时代的职责和使命,做好一名党的奋斗者。常怀律己之心,不断净化自己的朋友圈、生活圈、社交圈,把纪律挺在前面,始终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坦坦荡荡为官,坚定拒腐防变的理想信念,真正把“如何干好”的初心贯穿于日常。

  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以“三问”悟初心、践使命,用昂扬的姿态答好新时代答卷。

  

作者:陈倩平邑县委宣传部

03我和党的故事   作为一名有着十八年党龄的“老党员”,党的光辉一直闪耀在我的心间,时时刻刻我都能真切地感受到党的伟大力量。党就像一位有着博大胸怀的母亲,指引着我在正确的道路上前进。   大二的第二个学期,在鲜艳的党旗下,我举起了右手,庄严宣誓: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从那一刻,我的青春的心不再漂泊,我的信念里满载着忠诚,我的血液里流淌着坚定的理想。   党旗飘扬在我的心空,我的心空没有阴霾;党旗飘扬在我的心空,我的心空阳光明媚。我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后,考入了沂南县地方史志办公室,踏上工作岗位,我才知道要学习的东西还有很多,我萌发了继续深造的心念。经过三个月的刻苦自学,我考取了硕士研究生。这个时候爱情的橄榄枝也向我抛来,为了不影响学习,我轻轻地掩上了伊甸园的那扇玫瑰色的门。   拿到了硕士研究生毕业证,原本有机会留在美丽的海滨城市青岛,身为共产党员的我,想到沂蒙山区更需要人才,应该到最需要我的地方去。我回到了原来的工作单位,与外人眼里枯燥的史志结下了深厚的渊源。天天与乏味的史志打交道,时间长了心上也有荒草悄悄地生长,这个时候,党旗就会在我的心中冉冉升起,心中的荒芜就会被一扫而空,我得以全身心地投入到研史修志的工作中来。   年,沂南县机构改革,原沂南县地方史志办公室和原沂南县委党史委合并为沂南县委党史研究中心。从这一天,我与党史结下了不解之缘。党的光辉历史金光闪烁照透了我的思想。今年时逢党的百年华诞,我们党史人更应该发挥应有的作用。潜下身子学党史,深入基层讲党史。   为了讲好党史,我从沂南县的地方党史资料中深入挖掘出来五个典型的党史故事,利用星期天和晚上的时间把这五个典型的党史故事整理成为资料翔实、内容丰富、故事曲折、引人入胜的宣讲稿件,分别是:《忠诚为党赤心系民》《初心》《山东战邮薪火传承》《英雄的高金大队》《烽火中的抗日小学》。稿子一遍一遍地打磨修改,有时不知不觉就是一个通宵。为了宣讲的效果,夜深人静时,一个人在办公室反复地诵读,直到熟练背诵。背诵只是基础。宣讲不仅仅是能够背诵出来一个故事,更重要的是能够把自己融入党史故事里,这样的宣讲才有渲染力。   先是一个人面壁宣讲,之后对着家人宣讲,然后再对着朋友宣讲,累得咽炎发作,累得头晕眼花。真正累到了极点就想放弃完美的要求,心里想把故事讲出来也就可以了。每到此时,党史中那些为了革命事业不惜牺牲生命的英雄形象便占据了我的心头,激励着我,给了我动力,激励着我,使我把每一篇宣讲稿都讲得让听众身临其境、深受鼓舞。所参赛的《初心》获得了沂南县“中国梦·新时代·跟党走”百姓宣讲比赛优胜选手,精心筹备的《忠诚为党赤心系民》微党课入选“沂南县我来讲党课汇报会暨沂南县榜样发布会”八大优秀党课之一。   我和党的故事,我愿用一生的真情和忠诚去书写。      作者:范为菊沂南县委党史研究中心“我家的共产党员”优秀作品展示0“唠叨”的爷爷

  爷爷今年84岁了,是一个黑瘦、背脊佝偻的老庄户、老党员。虽然他步伐不再矫健,可是骨子里仍然透着硬朗。从小到大,爷爷虽然没有教我什么大道理,但他的一言一行却深深影响了我。

  爷爷常说,种地不易,要珍惜粮食。从我记事起,爷爷就会给我讲他年轻时候的故事,告诫我要勤俭节约,不浪费粮食:“那几年,闹灾荒,没饭可吃的时候只能上山挖野菜,后来野菜挖光了,我们就吃豆饼啃树皮充饥……”爷爷常说:“现在的生活条件好了,多少人却不懂得珍惜了,想当年,老家里穷,见不着荤腥,吃的最多的就是瓜干煎饼卷咸菜,但那时的人们身体反而壮实,更没有因此而变得懒惰,反而拼了命地干农活儿,就是为了早日摆脱贫穷。”小时候爷爷常做一些粗粮和野菜给我吃,比如野菜咸胡豆、地瓜面大包子等。更是让我忆苦思甜,珍惜当下这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

  爷爷常说,农村是根,要热爱农村。爷爷对农村的热爱,是深到骨子里的。爷爷热爱农村,也热爱农村的生活。爷爷喜欢干农活,对粮食有着很深的情怀。小的时候爷爷每次在场坝晒完麦子后,都会认认真真地将散落在场坝上的麦粒一粒粒捡起来,现在爷爷年纪大了,像种麦子这样的农活已有些吃力,但是闲不住的爷爷在家门前开辟了几处菜地,种些瓜果蔬菜。种菜、施肥、锄草……忙得不亦乐乎。爷爷说只有干活,才有精气神。看着满院子的瓜果飘香,是他最有成就感的事情。他常和我说:“我在农村生活一辈子了,我的根就在农村,在城里啊,我住不习惯,你也要多回农村走走,呼吸一下山里的新鲜空气也是对身体有益的。”刚毕业的我来到农村工作,成为了一名村级便民服务专职代办员。爷爷得知这个消息后,高兴地说:“咱们家祖祖辈辈都是农民,你去了农村工作,要多为咱农村做贡献,为咱农民做实事。”我牢记爷爷的话,经常入户走访,帮助他们代办所需办理的事情,用汗水丈量土地,在扎根基层中磨练意志,在奉献人民中成就自我,在服务群众中践行理想。

  爷爷常说,瓜熟有过程,人熟要历练。初到农村工作的我,刚走出大学生活的“象牙塔”,丰满的理想终究抵不过现实条件的艰苦:偏僻破旧又昏暗的的办公室,夏季闷热冬季寒冷的大棚食堂,上山下乡全靠脚力……,我常常向爷爷抱怨农村的苦。爷爷对我说,你还记得小时候吃“苦”瓜的事吗?我的思绪飘向十几年前……

  因为我爱吃甜瓜,每年的春天,爷爷都要在院子里种上甜瓜种子。当新鲜的小甜瓜长出来时,每每我都缠着爷爷要他给我摘甜瓜,爷爷却不肯,一定要等到它们长大,馋得我天天在甜瓜旁转悠,一边流着口水,一边期待着甜瓜快快长大。看着藤上一个个手掌大小的小甜瓜,我忍不住摘了一个,匆匆忙忙往嘴里塞。“啊,呸!”刚嚼了两下,甜瓜就被我吐了出来,“甜瓜怎么是苦的,太难吃了!”爷爷笑着说,“让你贪吃,没熟的甜瓜就是这个味儿!”我讪讪地把咬了一口的甜瓜还给爷爷,爷爷接下那瓜,对我说,“凡事都不能着急,没长好的小甜瓜可是一点也不甜,你得等,得有耐心。着急吃甜头却只能吃苦头,明白了吗?”我点点头,从此,再也没吃过“苦”甜瓜。想到这我恍然大悟,今天所经历的“苦和累”,就是明天的“花和果”。成长并非一蹴而就,只有在“摸爬滚打”中不断成长,在基层多“墩墩苗”,在农村的大舞台中主动拜村民们为师,弥补阅历的缺乏、经验的缺少和能力的短板,在历练中学本领,才能接“地气”有“底气”,“厚积”而“薄发”。

  有这么一位“唠叨”爷爷,我觉得自己很富有、很幸福,他讲的“庄户”道理我将受用一生,这些将一直鞭策我、激励我勇往直前,我也将身体力行将其赓续传承。

  

  作者:李欣灿费县综合行政执法局

02红色母爱助我进步   今年“七一”前夕回老家,母亲紧盯着我胸前的党徽说:“难怪为娘的老了,儿子都成老党员了!”   迎着她沧桑的笑脸,我想起30多年前入党的往事。   我是年春参加的工作,在乡党委担任通讯报道员。上班那天,母亲反复叮嘱我:“儿啊,跟组织这么近,一定要照直了好好干,多写出彩的文章,争取不断进步!”   那年我22周岁,一边参加汉语言文学专业的高教自考,一边起早贪黑采写稿件,很快进入角色。当年,我发表了60多篇新闻信息稿件,年底被县里评为新闻宣传先进工作者。母亲一手端着奖状,一手竖拇指夸我,说我万里长征开个了好头,真不错!   第二年,县乡科技体制改革,我采写的《岭泉乡成立三个农民专业合作社》《殷家庄仨老汉喜树科技碑》等稿件,先后被《农村大众》报和山东人民广播电台采用。我还写了几篇小言论,对改进乡风民俗和基层工作发挥了很好的作用。母亲也夸,但更多的是提醒,是给我挑刺。   腊月里,组织委员问我:“小孙,不想进步吗?写个入党申请书吧,党委通讯员,不是党员怎能行!”我这才明白,母亲说的进步原来是入党。   年夏天,我被乡直机关党支部接纳为预备党员。回家将喜讯告诉母亲,就见她眼泪刷地涌出眼眶,一个劲地点头说真好真好,然后转身去了里屋,捧出一张卷边泛黄的纸。   “47年了,连张相片都没留下,这张烈士证书,算个念想吧!”母亲抚平它,喃喃地说:“你姥爷忍饥挨饿,担着货郎挑子送情报,为了赶跑小日本,命都搭上了,这才是真党员呐!”   母亲的话,让我想起那天搞政审犯的一个低级错误。   我父亲是棵独苗,母亲一个妹妹一个哥(五姥爷家的大舅过继到姥姥名下的),主要社会关系就这两家。其时,姨妈和姨夫都在县城工作,组织和宣传干事一趟办妥。等去舅家政审时,他们让我自己去。我大舅是村支书,对外甥的进步自然高兴,哈哈一笑就给盖了章,还在村小伙房里管了我午饭。饭后我写了篇他们村发展家禽孵化致富的稿子,刊登在《临沂大众》报上。   那天下午回家,母亲正在烙煎饼。我扯过一张,卷起来就要吃,母亲虎着脸说:“怎么,中午大鱼大肉没吃饱?自己搞自己的政审,这不是一开始就要走下道吗?”我立马明白了咋回事,忙解释:“采访顺带,再说,大舅很热情,将就村里小伙房,炒了盘鸡蛋让我吃俩煎饼,哪有大吃大喝。”母亲不容置疑:“这也不行,再去出发,补上两块钱的伙食费。还有,你自个儿去违反纪律,让领导们再跑趟!”小妹一旁说:“咱二妗子过晌来坐了一会儿。”   几天后,领导们真就跑了一趟,还顺带替我补缴了两元餐费,母亲的脸色这才和悦起来。一年后,我如期转正。母亲领着我和爹,去西岭上了一个喜坟,还朝东南对准姥爷坟茔方向,烧了一刀纸钱。我有点儿不解,母亲说:“小辈入党是大事,理应给老祖们报个信!”   一晃30多年过去,期间,我几次变动工作,母亲都叮嘱我,要麻利地熟悉新环境,把党员关系转过去,别耽误过组织生活。   因着母亲的关心与提醒,也因着对姥爷的缅怀和景仰,我不敢懈怠,这些年来勤奋学习,努力工作,多次被授予模范共产党员和优秀党务工作者称号。年0月,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我白天到社区宣讲大会报告精神,晚上撰写了“三问三省促学习”等理论文章,先后被《大众日报》和中央政研室的《学习与研究》杂志刊发。   光阴荏苒,转眼间,母亲变苍老了。每次回到她身边,一把攥住你的手,就不想松开,盯着你能看上老半天,唯一不变的,就是那句“照直了好好干,还要继续进步”的絮叨。         作者:孙昌华山东莒南县   03一名共产党员的情怀   在建党百年之际,父亲收到了他的光荣在党五十周年纪念章。颁发仪式上,父亲手捧鲜花,红色的绶带挂着金灿灿的勋章,脸上带着微笑,目光里满是自豪。父亲说在建党百年之际,他已经是五十六周年党龄的老党员,能一步步地见证我们党的发展,见证我们伟大的国家从贫穷走向富强,从落后一点点地走向世界发展的前沿,这都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广大人民群众艰苦奋斗奋发图强的结果。   父亲已经退休,可是退休了依然保持共产党员的本色。记得那次,母亲想种一棵石榴树。母亲一直喜欢石榴树,喜欢五月石榴花盛开红艳艳的样子,喜欢石榴成熟时节满树挂满果实丰收的模样,可是没有能种树的地方。后来母亲看到很多人都在小区的绿化地里种树、种菜,也有了想法,春天的某一天,母亲说某某送给她一棵石榴树,她想种在小区的绿地里,父亲说:“公共绿地怎么能随便种树?”母亲说:“还公共绿地?你看看那绿地都种了些啥,石榴树就有很多,有的地方都种菜了。”父亲说那也不行,谁爱种那是他们的事,咱不去凑热闹。母亲撇了撇嘴没吭声。   我也很喜欢石榴花,就偷偷给母亲使个眼色,出来溜达的时候同母亲一起找了块空地,把那棵石榴树种下,偷偷地浇水施肥,石榴树开花了,红艳艳的让人喜欢。后来父亲不知道怎么知道了石榴树的事,就劝说母亲把石榴树拔掉,母亲怎么舍得呢?那棵树长得那么好,还有母亲的心血在里面。父亲劝说几次无果,刚巧小区下通知说要清理绿地,父亲第一个就把母亲种的那棵石榴树拔掉了,把母亲心疼得不行,直说:“多好的一棵树呀,要是我种菜你给我拔掉我没意见,可是我种的是一棵树呀,小区绿地种的不也是花树嘛。”父亲说等秋天的时候你想吃多少石榴都给你买,石榴不贵我们买得起。母亲嘟囔着说,这是买得起买不起的事情吗。   父亲把金灿灿的光荣在党五十周年的奖牌拿回家的时候,母亲带着老花镜仔细研究了半天,父亲说光荣在党五十周年,不是什么都不做,是要一直用党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一直牢记自己是名光荣的共产党员,你说说,小区的绿地大家都不维护,最后就会成了菜园子,那还要绿地做什么,改成菜园子算了,再说我们是党员,就应该起模范带头作用,关键时刻不就是看党员干部的行动嘛。母亲撇撇嘴:“行行行,你有理。”   父亲是从苦日子过来的人,小时候家里很穷,他经常说他当兵的时候刚换上军装,脱下来的那条补丁裤子,我小姑姑拿回家就穿上了,那时候有多穷你们根本体会不到。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大家走向新生活,我们伟大的祖国才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征途漫漫唯有奋斗,作为一名在党多年的老党员,更应该牢记自己的使命,时刻把党放在心中。      作者:窗外风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传递红色正能量献礼党的百年华诞“我和党的故事”“我家的共产党员”系列网络征文活动正在进行中欢迎广大网友积极参与

征文比赛内容要求

本次征文比赛内容要求:作品标题“我和党的故事”或“我家的共产党员”,或另起同主题题目,体裁以诗歌、散文、小说、纪实文学为主。文章要求主题鲜明、导向正确,立意新颖、构思巧妙,突出爱党敬党、坚定不移跟党走等主题,回顾党的光辉历程,讴歌党的丰功伟绩,记录和党在一起的点滴,以真情实感抒发对党、对国家、对民族的真挚感情。小学组字数要求字左右;中学组字数要求字左右;成人组字数要求字左右。文字用word文档统一编写(标题为方正小标宋二号字体,正文为仿宋三号字体),成人组文中标注作者姓名、工作单位、联系方式;学生组文中标注作者姓名、学校、班级、联系方式和指导教师。

征文比赛投稿方式

本次征文比赛投稿方式:9月0日前,请将作品以邮件形式发到指定邮箱lywymsjb

63.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iliuhuae.com/slhgs/91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