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尝这道记忆中的老昆明美味,仿佛又回到了
热爱美食的人,大多有一颗美丽的心灵,他们把对生活的热爱,浓缩在一盘盘精致可口的菜肴里。昆明人对美食的热爱,延续在一个个肉多不腻的烧麦里。 很多老昆明记忆中的美味,如今再难寻觅,都督烧卖就是其中一种。在老昆明人看来,烧麦是凝结在舌尖上的记忆,一年又一年,大家就在这样的美味中,慢慢长大了。如纸的薄皮包尽了云南的千山万水,裹住了云南儿女的万缕情丝。 对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老昆明们,五一电影院门口“燕鸿居”的都督烧卖绝对是心中难以忘怀存在。那时候食油水少,能吃上个都督烧麦于对于昆明人来说是再幸福不过的了,都是一整个咬入嘴中,闷声咀嚼,冬菇的香嫩配上猪油的丰腴,生怕嘴巴里鲜香浓郁的气息一不小心从嘴里溢出来。 昆明狭窄的老巷子里,总有人寻着香气,排上十多二十米长的队伍买烧卖,二两粮票就可以买上十个。 这一道起源于宜良的小吃,是一种以烫面为皮带馅上笼蒸熟的面点,到现在已有七十多年历史了。宜良烧卖,何以冠以"都督"二字?说来还有一段趣闻。 辛亥革命时宜良人祝可清开设兴盛园,尤以烧卖驰名。祝家做出来的烧卖,也真可以算烧卖中的都督,“羽扇纶巾风姿袅袅”,形态、味道和制作都别具一格。因此店门庭若市,供不应求,老板灵机一机,想出一个办法,凡需烧卖每人只卖三个。这从心理上增加了顾客的好奇,慕名而来者络绎不绝。 一日,有位老者慕名前来品尝,吃后还要,店里就是不卖。他就问:“都督来吃也只卖三个”?祝氏答:“即使都督驾到,也只卖三个”。数日后方知,前来食烧卖的老者便是都督唐继尧。都督烧卖由此得名。 滇菜丰富多样,连烧卖也玩起了花样:外皮是用热油汤和面而成,馅儿则是生熟馅混合,由此形成独树一帜的风格。 细细来看,无论是外形还是馅料抑或是包裹着的外皮,各地的烧卖都有着自己的特色,制法颇多,风味各异,而都督烧卖的制作别具一格。 与其它地方的烧卖不同,昆明都督烧卖的皮坯是用面粉加鸡蛋后用热油汤先合成面团,热油汤是用猪、鸡的骨头熬制的鲜汤,油重汤鲜,合制面团后擀出的皮坯,由于经高温烫过将面粉的酶活化了,吃起来口感回甜软糯。 加盐又不咸,蘸醋又不酸,肉多又不腻,馅心饱含汁。自然味道要好,且软糯回甜。 烧麦的馅心也大有文章,是用生猪肉末、熟猪肉丁加上冬笋粒、香菇粒、火腿粒等调合而成,生熟馅混合,使馅心既有北方面点馅的鲜嫩特点又有南方熟馅的香醇适口,充分体现了云南菜结合南北烹饪技巧的特点。据说,全国也就只有云南的面点会用生熟馅。 都督烧卖包制时要求薄皮大馅,馅心约占重量的百分之九十左右。烧卖外形上要拢口,不像外地烧卖要翻荷叶状的边,呈长石榴花形,入笼蒸熟装盘,连同用醋、油辣椒、芝麻油、酱油、味精、芫荽末等兑好的蘸料一起上桌。 详细制作方法: 揉面之前先在面粉内加鸡蛋、油汤拌匀之后,再揉成面团,揪成一个个差不多大小的面剂(每个重32克),随后拍上淀粉,擀成烧卖皮。 2.接下来就是制作馅料,这个过程稍微有点复杂,也决定了做出来的烧麦味道究竟如何。将笋丝焯熟切末,冬菇切成细丝,鲜猪肉剁成末,熟猪肉、肉皮剁成粒,三者混合拌在一起,加入笋丝末、火腿丁、冬菇丝、葱花、盐、味精、胡椒粉、熟猪油拌匀成馅心。 3.用面皮包入馅心,捏成长石榴花状,入笼蒸熟装盘。连同用醋、白糖、辣椒油、芝麻油、香菜末对成的汁水一起上桌,用烧卖蘸食。 有一千双手,就有一千种味道。关于食物的传承,恰恰是在最平凡的生活里。昆明街头卖都督烧麦的老街老巷越来越少了,可散发着余香的有关于烧麦记忆,会一直在。 ▍来源:图文综合至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处理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iliuhuae.com/slhhj/11930.html
- 上一篇文章: 古波斯的石榴,花落天朝三联节气
- 下一篇文章: 听说这里的花已经开好了春天就是要看花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