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写得出金缕衣吗我读懂了这首金缕衣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 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这首《金缕衣》是广为流传的《唐诗三百首》(清代孙洙)的压卷之作。 如果纯粹从诗艺上来看,或许能找出不合律的硬伤,比如重字。 这首诗是七绝吗?七绝能写成这样吗?肯定不是七绝,只能把它归于七古或乐府诗。诗体都不是太大的问题,真正的疑问在于:为什么这首类似打油诗的四句能如此感发我们的心灵?应该不只是因为诗的艺术,还有诗的内蕴。 这首诗的作者,《全唐诗》《唐诗三百首》皆标明是“无名氏”。但流行的说法是“杜秋娘”。杜秋娘是怎样的一个人? 伟大诗人杜牧曾经与她相识。世事沧桑,她曾经过着奢华的生活:先是在美女如云之中脱颖而出,成为了镇海军节度使李錡的宠妾;李錡被杀之后,被籍入宫,受到唐宪宗李纯的宠爱,又成为了雍容华贵的皇妃;宪宗英年驾崩之后,又成了皇子李凑的辛勤保姆;眼看自己辛勤抚育长大成人的皇子“眉宇俨图画,神秀射朝辉”,并即将登上帝位之时,李凑却被废弃。最后,到杜枚再次偶遇她时,她已经又被遣回故乡金陵,沦落为一个穷困潦倒的孤苦老妪。 杜牧见到故人,感慨万千,挥笔写下长诗《杜秋娘诗(并序)》。 其间杜秋者,不劳朱粉施。 天生丽质,素面朝天,不点朱唇,不施粉黛。自然美。原生态美女。她压根不需要打扮得分外妖娆,她相信自己就是美女,从来就是。她的名字是“秋娘”,在唐朝时,就是“美人”的意思。 秋持玉斝醉,与唱《金缕衣》。 杜秋娘手拿玉杯,在陶醉的状态下,给来客献唱《金缕衣》。不管《金缕衣》是不是出自杜秋娘的手笔,但毋庸置疑,她是这首歌的原唱者。或许正因为如此,很多人把这首莫名其妙就能震撼人心的诗歌归于她的名下。有人可能质疑:她有这个水平吗?我不想正面回答这个问题,只想先请大家读一读其它的唐诗。 翠色连荒岸,烟姿入远楼。 影铺秋水面,花落钓人头。 根老藏鱼窟,枝低系客舟。 萧萧风雨夜,惊梦复添愁。 这是鱼玄机十三岁那一年写的诗,并且即席赋诗。当时,大诗人温庭筠在风月场所以“江边柳”为题探试她的才情。当然,命意之中的“柳”就是敦煌曲子词《望江南》之中的“柳”: 莫攀我,攀我太心偏。我是曲江临池柳。者人折了那个攀,恩爱一时间。 不料鱼玄机一挥而就,聪颖的才智简直直逼写出了《七步诗》的曹植,让温庭筠又惊又喜。但他不敢接受她的爱。最终,还是让混乱而狂暴的爱情勾走她的芳魂,要了她的命。① 水国蒹葭夜有霜,月寒山色共苍苍。 谁言千里自今夕,离梦杳如关塞长。 这是“万里桥边女校书”薛涛的诗,诗里透露出来的是饱读诗书的文化底蕴。“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回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化用翻新,不着痕迹,诗境清空,句短情长,“亦妓中翘楚也”。无怪乎,小她十岁的大诗人元稹也与她有过缠绵悱恻的“姐弟恋”。② 自从别后减容光,半是思郎半恨郎。 欲识旧来云髻样,为奴开取缕金箱。 这是太原妓的诗,瞧这首七绝写的,合韵合辙! 悲莫悲兮生别离,登山临水送将归。 武昌无限新栽柳,不见杨花扑面飞。 这是武昌妓写的,也是七言绝句,押微韵。既具古意,又唱新声。 在那个繁华的唐朝,写诗几乎是人的本能,好像谁都可以吟出不俗的诗篇,如名妓者,鱼玄机、薛涛是也;如无名者,武昌妓、太原妓、红绡妓、莲花妓之属也。一翻《全唐诗》就可读到歌妓写的诗。可见,写诗,是唐朝高级歌妓的基本工(顺便说一句,当今中文系教授大多也不如唐代的官妓,其他的语文工作者就更是一蟹不如一蟹啦),而杜秋娘能写出《金缕衣》就一点也不奇怪。 劝君莫惜金缕衣, 劝君惜取少年时。 花开堪折直须折, 莫待无花空折枝。 什么是金缕衣?缀有金线的衣服。劝你不要把金钱浪费在穿衣打扮上,年青人就应该珍惜并挥霍欢乐的时光,一旦老了,你就玩不动了。有妞可泡你就泡,一旦老了就空了,一旦空了就哀叹,哀叹一生像枯枝。很妙的是,前一个花喻指少女,后一个花喻指青春时光。更妙的是,前一个“花”也可以喻指青春时光,后一个“花”也可以喻指少女身体。前后互喻,妙趣横生,相得益彰,回味无穷。尤其妙的是,或者都可以喻指少女身体,或者都可以喻指青春时光。东方诗人、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泰戈尔也类似唱道: 摘下这朵花,拿了去罢,不要迟延!我怕它会萎谢了,掉在尘土里。 它也许配不上你的花冠,但请你采折它,以你手采折的痛苦来给它光宠。我怕在我警觉之先,日光已逝,供献的时间过了。 虽然它颜色不深,香气很淡,请仍用这花来礼拜,趁着还有时间,就采折罢。 ——《吉檀迦利·六》 没有人永远活着,兄弟,没有东西可以经久。把这紧记在心及时行乐吧。 我们的生命不是那个旧的负担,我们的道路不是那条长的旅程。 一个单独的诗人,不必去唱一支旧歌。 花儿萎谢;但是戴花的人不必永远悲伤。 弟兄,把这个紧记在心及时行乐吧。 必须有一段完全的停歇,好把“圆满”编进音乐。 生命向它的黄昏下落,为了沉浸于金影之中。 必须从游戏中把“爱”招回,去饮忧伤之酒,再去生于泪天。 弟兄,把这紧记在心及时行乐吧。 我们忙去采花,怕被过路的风偷走。 去夺取稍纵即逝的接吻,使我们血液奔流双目发光。 我们的生命是热切的,愿望是强烈的,因为时间在敲着离别之钟。 弟兄,把这紧记在心及时行乐吧。 我们没有时间去把握一件事物,揉碎它又把它丢在地上。 时间急速地走过,把梦幻藏在裙底。 我们的生命是短促的,只有几天恋爱的工夫。 若是为工作和劳役,生命就变得无尽的漫长。 弟兄,把这紧记在心及时行乐吧。 美对我们是甜柔的,因为她和我们生命的快速调子应节舞蹈。 知识对我们是宝贵的,因为我们永不会有时间去完成它。 一切都在永生的天上做完。但是大地的幻象的花朵,却被死亡保持得永远新鲜。 弟兄,把这紧记在心及时行乐吧。 ——《园丁集·六八》③ “花”作为意象,普遍被古今中外的诗人喻为美好的事物,尤其普遍的是被喻为少女,因为不只有身体之美好,还含有时光之珍贵。身体之美好与时光之珍贵形成同构。泰戈尔笔下的“花”也可以解读为少女身体和青春时光的互喻。诗歌的语言是隐喻,可以说如果没有隐喻就将不会有诗歌;诗歌是高度修辞的语言,它必须通过隐喻的功能才能达到至美的境界。正如我们上文所分析的,《金缕衣》至少有四种解读的方式,每一种解读,都让我们在体味语言神奇的同时,感受到了青春生命的魅惑和急促。这首诗可以用以怀旧追忆,可以用以抓住当下,可以有欢欣的心动,可以有淡淡的哀伤……每个人在自己人生经历的观照下,都会引起内在悲欣情感的波动。弱水三千,取一瓢饮。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花”喻为少女或时光,就像黄金成为全球通用的货币一样必然,并且在文学作品中都有着帝王一样的统治地位。这也是必然吗?记得郭沫若先生曾经考证过,“帝”本是花朵全形的摹状,只是后来写作“蒂”的。赵国华先生说:“古人今人都常常以鲜花象征女性、比喻女性,也绝非偶然。今人的整体比喻,源于初民的局部象征,花朵是植物的生殖器官,女阴是女人的生殖器官,前者成了后者的象征,二者如此恰到好处地对应起来,反映了远古人类对植物形态观察的细密,可以被认为是人类对植物学最早的建树之一。 在古文字中,‘▼’、‘▽’即是‘帝’,‘帝’又为‘蒂’之初字,前者的字形源于象征女阴的抽象鱼纹,后者的字形源于象征女阴的花朵全状,‘▼’、‘▽’与帝通,是因为有女性生殖器象征和崇拜的相同内涵。”④就是在当代艺术中,将花芯隐喻为女性器官也很普遍,如摄影界的莫多蒂、绘画界奥基富等。她们以女性视角重新表现花卉、诠释花卉意象,并对花卉“性”征大胆地进行艺术想像和创作。这无疑是与远古文化遥相呼应,是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的前卫创新。 为什么在当代这种隐喻艺术还有强大的生命力?可用瑞士心理学家荣格的理论来解释,那就是由遗传保留的无数同类型经验在心理最深层积淀的人类普遍性精神,即“集体无意识”。“集体无意识”中积淀着的原始意象是艺术创作源泉。所有象征性的作品,归根溯源,都可以在“集体无意识”领域中找到。因此,他说:“一切文化都沉淀为人格。不是歌德创造了浮士德,而是浮士德创造了歌德。”浮士德早就存在,歌德只不过是唤醒了他,激活了他。同样,“花”作为人类原始意识的原始意象,一直就存在,诗人们只不过是唤醒了我们的意识,激活了我们的遥远记忆,从而顿悟,产生美感。“花”原来是“帝”,元始之尊。远去的女性生殖崇拜文化,虽然渐渐在父系社会中如逝去的电波,但却从来没有消失,而是以作为一种文化沉淀在人类心理的最深层。 正月里采花无花采 二月间采花花正开 三月里桃花红似海 四月间葡萄架上开 五月里石榴尖对尖 六月间芍药赛牡丹 七月里谷米酿成酒 八月间闻着桂花香 九月里菊花怀里揣 十月间松柏人人爱 冬月腊月无花采 霜打的梅花遍自开 这首《采花》,谁都可以听得出它的弦外之音、言外之意,这分明就是一曲热情洋溢的爱情歌曲。“采花”与《金缕衣》中的“折花”有着同样的意义:有妞你就及时泡,错过时机泡不到。这首古老的民歌,通过口耳相传,肯定经过不断的润色,其原始直白的热辣词儿被过滤掉并雅化了,但这热辣曲风却一如既往,回响在我们的心灵,唤起了我们内心深处的美好情愫。 《金缕衣》也同《采花》一样直白质朴,全然无视诗的金科玉律,一任天然率真,竟也成为了千古绝唱。 注释 ①鱼玄机,女,晚唐诗人,长安(今陕西西安)人。曾是李亿妾,因李妻不能容,出家为女道士。与著名文学家温庭筠为忘年交,唱和甚多。后来被京兆尹温璋(鱼玄相机曾经拒绝过他的求欢)以打死婢女之罪名处死。与李冶、薛涛、刘采春并称唐代四大女诗人。其诗作现存五十首,收于《全唐诗》。 ②薛涛(约~约),唐代女诗人,字洪度。长安(今陕西西安)人。父亲薛郧在四川做官,早年去世以后,薛涛和母亲相依为命。薛涛聪慧貌美,八岁能诗,熟悉音律,多才多艺,声名倾动一时。韦皋任剑南西川节度使时,薛涛得以召见并入乐籍,成为歌伎。后世称歌伎为“校书”就是从她开始的。薛涛和当时的著名诗人元稹、白居易、张籍、王建、刘禹锡、杜牧、张祜等人都有过唱酬交往。她居住在成都浣花溪边,自造桃红色的小彩笺,用以写诗。后人仿制,称为“薛涛笺”。 ③《泰戈尔诗选》第108页、第87页,冰心译,人民文学出版社,2015年版。 ④《生殖崇拜文化论》第236页,赵国华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版。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iliuhuae.com/slhhj/12064.html
- 上一篇文章: 小偏方治大病民间偏方的家庭应用本书对
- 下一篇文章: 小哥用石榴花做了2种美食,让人馋的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