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军连在哪家医院坐诊 https://wapyyk.39.net/doctor/694482_comments.html

在我们的训练营里,有位妈妈分享了孩子的经历:

小鸭子出壳了,孩子问我,小鸭子的妈妈呢?我说:它们的妈妈不在,你来当它们的妈妈吧。孩子很激动,一整个下午还有晚上都看着小鸭子——给鸭子摆食盆喂食、放饮水盆、清理鸭舍等,积极高涨;在画画的时间还画了小鸭子的简笔画。

妈妈说,孩子的情绪稳定了不少,也知道体贴人了。

在家庭里,孩子一直处在被照顾的状态,也认为这是理所应当的,也体会不到爸妈的辛苦,当然就是公主和王子的角色了。我们的妈妈利用小鸭子完成了孩子角色的转变。

大赛爸爸说

语言在教育中苍白无力,唯有真实的体验能让孩子发生改变。这也是不少学校和幼儿园增加植物角,让孩子切切实实地照料绿植的原因。

我们的妈妈在这点上做得非常好,她选择了小鸭子,小鸭子像个小绒球,毛茸茸的很可爱,很容易激发出孩子的爱心;这些小鸭子没有妈妈,孩子的同情心也会萌生出来。妈妈很会推动情感的发展,让孩子做小鸭子的代理妈妈,孩子会学着妈妈照顾自己的样子来照顾小鸭子,在这个过程中,她的劳动意识和动手能力都提高了,渐渐地有了责任心。

另外,和生活息息相关的画画内容,能帮助孩子发现生活的美好,从而激发出她对生活的热爱,调出好心情。

所以,她有了让大家吃惊的变化——没了小情绪,也能体贴人了。

如果您的孩子情绪容易起伏,大赛爸爸给我们以下建议:

1.细心观察孩子,发现孩子的“爱”

每个孩子关心的事物变化都不太一样,有的孩子喜欢植物的开花或结果,而有的孩子只喜欢它长高长大;有的孩子喜欢动物的小巧或憨态,有的孩子喜欢它们的或叫或闹……孩子的“爱好”都不一样,我们就根据孩子来选择一个她愿意负责的事物,这也能让她更好地坚持下来,取得更好的效果。

像我们有一个妈妈喜欢石榴,就种上一株石榴,把照料的任务交给了我们的孩子,只有妈妈提醒他才会很不情愿地浇水,后来,妈妈发现孩子常常问种子的问题,于是,孩子就有了绿豆出芽的查资料、探索和细心照料,也因为这个经历,孩子也学会了负责,脾气也收敛了不少。

2.和孩子一起,为他的“爱”创造小惊喜

虽然孩子喜欢,但我们仍然需要在必要的时候提供帮助,特别是当孩子厌倦或后退的时候,我们要制造一些坚持下去的理由。

比如,养一只小鸟,我们让孩子选择养什么鸟什么样的鸟舍和鸟的各种用具,这样的参与让孩子有一种掌控感,更容易提高孩子的积极性。

我们帮孩子找一些养护小鸟的知识和方法,降低养鸟的难度。

我们还可以引导孩子仔细观察小鸟,像喂食后小鸟欢乐的样子等,这些都能激发起孩子的热情。

.和阅读结合,相得益彰

因为喜欢这种小动物,必然喜欢和它有关的书,比如,喜欢小乌龟,我们可以和孩子一起看《乌龟一家去看海》,孩子会学到坚持,又可以更好地养好小龟。

这样不断地反馈,孩子就会不断进步。

陶行知先生说过,生活即教育,生活决定了教育。现在不少幼儿园和学校践行这一教育理念,开发出植物角、动物角等,使孩子们更加热爱生活。我们要让孩子平复心境也要从生活出发,种点和养点什么就是最好的方式。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iliuhuae.com/slhhj/125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