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情与崇高:端午节俗的当代意义

萧放

中国是具有悠久文明的国度,凸显时间文明的是天时与人时合一的节日体系,四时有序,八节成列,春有元正新年、元宵、清明,夏有端午,秋有七夕、中秋、重阳,冬有除夕,这八大节日是中国汉族地区及许多少数民族共享的传统节日。端午是夏季唯一大节,年它与羌年一道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作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端午节,它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与重大当代意义。

端午,充满人伦关怀的温情节日

端午,仲夏时节的节日。它起源于人们对湿热时节的禁忌。但我们的先民很早将它过成充满人间温情的节日。“端阳节”、“天中节”、“天医节”、“龙舟节”、“诗人节”、“粽子节”、“卫生节”、“女儿节”,众多节日名称就能让我们感受到端午的节日温度。

端午是一个充分体现人情伦理的节日。端午作为三大民俗大节日之一,是民间社会生活的重要节点,人们将端午作为和谐家庭社区关系的重要时机。这是麦香的时节,新麦收获,接出嫁女儿回娘家尝新。未婚女婿上门拜见岳父岳母,未成年的小女儿也得到特别打扮与关爱。家人团聚,相亲相爱,其乐融融。端午“女儿节”,让家庭充满温情。

石榴花红五月天,赛龙船,“庆端阳”,是南北水乡端午节的重头戏,村落、社区、企业、单位组成各自龙舟队,在江河湖泊开展水上竞技。人们在扒龙船、送龙船下水,到龙船竞赛与夺标中的齐心协力。不仅营造了节日欢快热烈的气氛,而且也实现了村落社区的凝聚与交流,民俗活动增强了社会团结。香包、粽子、麦粑、端午节礼与龙船活动,让本来充满风险与不安的仲夏时间,变成抚慰人们精神、充满人情温度的节庆时间,人们在端午中享受着家庭的关爱与社会的温暖。正如一首民谣所唱:

棕子香,香厨房

艾叶香,香满堂

桃枝插在大门上

出门一望麦儿黄

这儿端阳,那儿端阳

处处都端阳

这样的有温度的传统节庆,自然在日常生活中充满了融洽与和谐社会的积极意义。

端午,卫护生命健康的节日

端午是人们卫生保健的节日。端午节,时值仲夏,南北气候湿热,蛇蝎出没、疫病流行,人们受到季节性的恶劣生存环境的威胁,这就是端午时间被凸显的最初原因,被人们名为“恶月”“恶日”。为了保障生命的健康,我们先民在端午节逐渐形成了系列卫护生命的保健民俗。采百草为药、取午时水、喝端午茶、戴五色线,点朱砂雄黄、儿童穿预防“五毒”侵害的背心、门口挂艾蒿、菖蒲、或艾蒿煎水洗浴,佩戴装有药草的香包等等,这些避瘟保健的节俗有着实际的生活辅助意义,所以一度有人将端午节称为“卫生节”。

“五毒”背心

珍重生命、卫护健康是人类自我保护的本性,也是社会得以延续的保证。中国传统节日自古就重视对人的生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iliuhuae.com/slhhj/65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