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白癜风医院怎么样 http://m.39.net/pf/a_4477503.html

在阜康市水磨沟乡水磨沟新村,在温情而诗意的红山湾旁,坐落着一个满载着各族兄弟姐妹深情厚谊的民族团结大院。民族团结的情谊在这里生根发芽,感人至深的故事在这里广为流传,美好生活的愿望在这里开花结果……这就是阜康市水磨沟乡白生年民族团结大院。

白生年是一名普通的汉族村民,憨厚朴实、热情开朗,掌握着一口流利的哈萨克语,他利用自身语言优势,从农业种植到政策宣传,引领和帮助村里的各族农牧民,了解党和政府的好政策,掌握种植庄稼的好本领......

年,水磨沟乡响应国家号召,积极鼓励牧民到山下定居。在山上住了一辈子的牧民们已经习惯了山上的生活,不愿改变。但是,白生年知道,实施搬迁定居工程是党对牧民的好政策,医院、没有学校、交通不方便等都是生活上的大难题,搬到新村后,这些生活的难题都会解决。搬!一定要搬!

年,富民安居房盖好后,白生年示范表率第一个就搬了进来。还把各族牧民朋友都邀请到自己家的大院里,给他们讲搬迁的好处:“大叔你看,山下也可以种田放牧,而且条件要比山上好。山下的学校、医院离得近,政府还安排了工作岗位给我们解决就业问题,我们的日子会越来越好的!”邻居们在白生年的劝说下,纷纷搬下了山。

蓝天白云下,一排排整齐的院落,一条条宽敞的村道,水磨沟新村像一幅美丽的画卷。

乡亲们说:“现在的日子是我们在山上想也不敢想的,去市里做工一天能赚两百多,白生年家的大院就是我们的联络站,白大哥经常给我们联系活干,在山上可没有这么便利的条件。”白生年说:“山还是那个山,石头还是那个石头,我们改变了想法,才会改变生活。”

水磨新村90%的村民都是哈萨克族,从山上搬到新村后,左邻右舍依然像住在山上时一样,经常到白生年家拉家常、唱歌跳舞、下棋打牌。谁家有困难了,也会上门来找他帮忙,小到一个电灯泡,大到盖房种田,他不仅教,而且还帮着一起干。

就这样,在朝夕相处中,白生年家的小院就成了乡亲们的大院,白生年和乡亲们从“乡里人”变成了“家里人”。

白生年把党的各项惠民政策宣讲到每家每户,在自家院落里开办宣讲班,引导各族农牧民要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民族团结,像珍视自己的生命一样珍视民族团结,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

他不仅为大家宣讲党的好政策,还把中华民族流传下来的农耕智慧播撒在每个人的心田。从“谷雨前后,种瓜种豆”到“清明忙种麦,谷雨种大田”,从二十四节气到收割打垛,从小小黑板到田间地头,白生年和乡亲们一起种下梦的种子,收获的是秋风吹起的麦浪,是每个人脸上的笑容,是民族团结的力量。

为了推动水磨新村民族团结氛围和新农村基层文化建设,白生年在大院里设置了图书室、台球室、KTV演播室、乒乓球场等活动场所,使乡亲们的文化娱乐活动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大院的北区还设有便民商店、小额取款网点、购电网点。

每当过节、农闲时,他家的大院总是聚满各族邻里乡亲,充满了欢声笑语。让白生年最开心的就是乡亲们来到大院里喝上几杯奶茶,说说家里的新变化。

年,白生年的女儿要在乌鲁木齐开蛋糕店,但一时凑不齐开店的启动金,乡亲们听说后,纷纷来到白生年家,你家,我家的凑起钱来……

村里的麦尔丹把买完种子仅剩的5万元钱塞到白生年手里说:“白大哥,你帮我们的实在太多了,我真希望咱闺女家的蛋糕店开起来,但我只有5万块钱,都给你,你先拿着用,什么时候还不着急。”白生年握着麦尔丹的手,眼睛湿润了。

这一桩桩、一件件的事,时时刻刻记在白生年和乡亲们的心里。如今,“民族团结大院”这块牌匾已成为村里各族兄弟姐妹的骄傲,白生年也成为了一个优秀的草根宣讲员,把自己和乡亲们的民族团结故事讲给更多的人听。(阜康市委统战部王一茗)

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

爱护民族团结

像珍视自己的生命一样

珍视民族团结

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拥抱在一起

监审:谢荣新

审核:刘焕梅

责编:张译升

本期编辑:李志强靳镕臣

投稿邮箱:cjzmztjyjqxcz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iliuhuae.com/slhhj/75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