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否原著看明兰解决问题的思路,我才发现做
在《知否》原著里,明兰看待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路很值得学习,这不仅仅关乎个人心态,也关乎办事能力和思维方式。身为一个小官家的小庶女,早早没了生母,明兰的处境其实并不比别家庶女好多少,光婚恋,她遇到的难处也不少,但她处理和应对很多事情,都自有一套方法,下面详细看看明兰分别是如何处理嫣然和曹表妹的难事,又是如何应对墨兰的。 余家当初因为嫣然和顾廷烨的亲事说不好,又有嫣然继母撺掇挑唆,于是闹得家里父亲和祖父不合,家宅不宁。而嫣然也一直十分自责。 《知否》原著里说嫣然哭了好几天,哭得脱了形,人也十分虚弱,她担心的是祖父年纪大了,经不起折腾,她怕祖父挺不过去,甚至想要不自己索性嫁到顾家去算了。 余家老祖母和嫣然,都是温室里娇养出来的花朵。余老太太遇事完全束手无策毫无主见,而嫣然只有哭泣的份儿,既没有办法也没有计谋应对,只能由着长辈安排,平白被继母摆弄,还凭空想出一些最坏的结果来,自己吓自己。 明兰在安慰嫣然的时候,说辞一套一套的。说是安慰,但其实明兰的安慰很有分量,这不仅仅是安慰,更是在给嫣然指出一条明路。 在她看来,余家因为嫣然的事而父子反目,并非什么原则性的大事。她分析给嫣然听: “这有什么好气的?你爹又不是背主叛国,不过是想攀亲叫人给说糊涂了,人生在世间,难免有个过失……我还被打过手板呢。迈过这个坎儿,父子血亲难不成还结仇了?你也是,这会儿虽闹僵了,可只要好好嫁了人,过他个十年八年的,小日子过得红火如意,回头拉着夫婿儿女,带着好东西回娘家,难道你爹还能不认你?”这番话说得十分在理,有理有据,有说服力。明兰首先是给余家的事情定性,告诉她这并非什么了不起的大事。在古代,最厉害的罪名莫过于背主叛国之类,既然余家不与这类事沾边,那就不是原则性问题,所以不必特别生气。 其实,人们之所以会在面临难题时手足无措,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弄不清事情本身是怎么一回事,抓不住事件本质。而只要能透过现象看本质,那么问题就能迎刃而解。嫣然的事就是如此,她担心父亲和祖父翻脸,怕祖父经不起这事而生病卧床。但明兰一眼就看透本质,她告诉嫣然,只要不是那种大事,父子之间是没有隔夜仇的,总能找到和解的机会。 明兰继而告诉嫣然,人生在世总会犯错,她自己也犯过错,所以余家老爷也只是一时糊涂,想给女儿攀个好亲事,而余家老祖父不允罢了。此时虽闹崩了,但这个坎儿未必就过不去,只要迈过去了,他们父子始终会修复关系的。她又教给嫣然,只要她以后日子过得好,多多孝敬祖父和父亲,就不会有什么大问题。 另外,针对嫣然对祖父身体状况的担忧,明兰细细解释,余老太师当首辅时,什么大风大浪没经历过,不是照样挺过来了吗?今天又怎会栽跟头?更何况只要她能好好服侍祖父,不再愁眉苦脸就好。况且,既然她和顾家一没下定二没过礼,就不算悔婚,于自身名誉就没有坏处。 在明兰看来,这件事还有转折,余阁如此老动气,又有休书压着,想来余大人和嫣然的继母都有忌惮,不会做得太过分,否则他们可能早就先把婚事定下了。 在处理曹家表妹一事时,她的说法在情在理,但又立场坚定态度明朗。 明兰先说,她不想自己在操持家务、孝顺长辈、教养子女之际,夫婿却在和他人倾诉什么石榴花、兔子灯莲花灯之类的陈年琐事,若是如此,那自己成了什么?岂不成了一件摆设吗? 明兰继而又说曹家表妹的遭遇确实可怜,但如果弘文哥哥一定要照顾她,也未必只有纳她为妾这一个办法。如果要照顾表面只有这一个办法,那就再无其他解决问题的思路了,明兰的另辟蹊径,足以将贺弘文和曹表妹所面临的纳妾这一条出路打破。将局面打破并指出第二条路,才是更好的解决办法。 明兰直言,难道弘文哥哥不纳表妹为妾,表姑娘就没有活路了吗?既然弘文哥哥收缩待表姑娘如亲妹子,那便真待她如亲妹子吧,给她找个好人家,备份嫁妆,给她在夫家撑腰,难道不行吗? 对于大多数人而言,一件事倘若只有一条出路一个解决方法,那将令人焦虑沮丧乃至绝望,但要想解决问题,往往需要开阔思路另辟蹊径,看到更多的出路,更多的选择和更多的可能性,如此,才能打开局面豁然开朗。 嫣然是明兰好友,两人之间相处很好。曹表妹也是弘文的表妹,平常接触不多,因此,明兰处理她们的问题,态度和方式相对而言都比较温和,但另有一人,不适合用温和的方式对待,她就是墨兰。 《知否》原著里,墨兰手段心术不输林姨娘,很难对付,偏偏她又是明兰庶姐,躲不掉绕不开,还很受父亲宠爱,明兰唯一一次,与墨兰毫不客气地针锋相对。 那是明兰搬进暮苍斋后,第一次给太太请安的时候,因为她迟了一步,墨兰就话里冷嘲热讽。若在以前,明兰也就忍了,但这次非同小可,这以后是她独立门户了,不是跟在老太太身边了,若这次还示弱了,非但会被如兰瞧不起,就连墨兰也会更加变本加厉,她决定还回去。 请安后,各自回屋,明兰找了个机会和墨兰单独说话时,但她讲话也很有章程,先是开诚布公地向墨兰“宣战”,随后极力恭维墨兰,让她心里十分受用,接着主动示弱,最后给她分析利弊说出自己想法,直言让墨兰不要再找茬。 明兰对墨兰说: “姐姐是个聪明人,明人面前不说暗话,咱们今日摊开来说些心里话。自从大姐姐嫁人后,咱家姐妹三人,论相貌,论才学,论在父亲心中的位置,姐姐都是头一份。”这话一出口,墨兰已经十分得意了。 “四姐姐唯一差的不过是个出身罢了,若四姐姐也是太太肚子里出来的,将来便是大姐姐的福气也当得。我也是庶出的,除了老太太怜惜些,样样都比不上你,姐姐又何必与我置气呢?”明兰把话说得这么明白,墨兰自然不会承认,她只是说:“你多心了,我何尝与你置气,不过今日多说两句罢了。” 按墨兰这种人的习惯,被揭了短自然不会承认,只会否认。但正所谓做贼心虚,她即使否认,内心也会心虚,气势也会弱一些。 明兰继续: “庄先生曾说过,世上事最终是要落在‘利害’二字头上的。咱们同为庶女,四姐姐上有林姨娘护着,下有三哥哥,比我不知强多少,这‘利’字我便比不上。姐姐品貌出众,有凌云之志,姐姐是知道老太太喜好的,妹妹受老太太教导,只知道木头人似的低头过日子,这‘害’字我也姐姐也全然没有,咱们大可和和气气做姐妹不是?”这番话可谓诛心了。墨兰心里如翻江倒海一般,既有些得意,又觉得自己被明兰看穿了。 明兰言外之意:你事事处处比我强,比我美貌,比我有才华,比我更受宠,还有生母和兄长罩着,我已经哪哪都比不上你,你又何必还要为难我?再者,我是个低调做人的老实头,只知道过自己的小日子,既不会不与你争什么也不和你抢什么,所以害不着你什么,你又何必老是捉住我不放呢? 墨兰当然没那么容易缴械投降,她又找了个说法:“妹妹说得好一番道理,适才在太太处,你可厉害得紧!” 明兰说: “人要脸树要皮,妹妹我再不济事,总要顾着老太太。今日头一遭给太太请安便落下一顿排头,又让教养我的老太太如何下得去面子?就如姐姐也要顾着林姨娘的面子是一般的道理,咱们这样庶出的,尤其不能让人瞧不起不是?”这番话说得比较“低三下四”,正好合乎墨兰那趾高气扬的派头,但话却又很有道理,不是软话,还把墨兰的心理揭露无遗。 明兰是个聪明人,把墨兰看得很透,墨兰这个人,因其出身和成长环境,既自卑又自傲,既不甘又不服,因此,才会时常没事自找不痛快,不是和如兰拌嘴,就是和明兰置气,让别人不愉快,也让自己不舒服。这是何苦呢? 而明兰能做到几句话说到墨兰心里,也是因为心思细腻,时常揣摩对方想法的原因。她是个庶女,既没生母又不被父亲重视,要想在盛府好好地活着,就必然要想办法应对周围的人,只有充分了解他们,投其所好,才能达到自己的目的。 从以上三件例子可见,很多时候应对问题需要有清晰的头脑和思路,要有开阔的思维,这样才有利于更灵活更高效地解决问题。 参考资料:《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作者关心则乱,中国华侨出版社。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iliuhuae.com/slhtz/10373.html
- 上一篇文章: 牡丹花的花语和寓意,仅仅是富贵这么简单吗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