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白癜风医院 http://pf.39.net/bdfyy/bdfyc/150505/4618896.html

冬奥的纪念品既蕴含了奥林匹克精神,又包含着强烈的中国特色,也是使普通人和奥林匹克联系起来的最紧密的纽带之一,因此获得了大家的强烈喜爱。

在上期内容中,我们带大家了解了春季的时令民俗。今天,我们将带大家走近冬奥会《十二月令·民俗图谱》系列徽章的夏季部分,看看在制冷设备并不发达的古代,人们是怎样度过炎热的夏天的呢?

四月牡丹

-清明戴柳-

客中初夏

宋·司马光

四月清和雨乍晴,

南山当户转分明。

更无柳絮因风起,

惟有葵花向日倾。

都门竹枝词·打陀罗

清·李孚青

清明佳节柳条拖,

放学儿郎手折多。

早送爷娘上坟去,

好寻闲处打陀罗。

清明节的传统习俗是祭祖扫墓,但在四月徽章中,设计师为我们展示了不一样的两种民俗:左下一名妇人带着小孩手执扫帚,头插柳条,展现的是“插柳”“祭扫”的风俗;右上房子的窗户是可翻转结构,向上打开窗户,就能够看见屋内几人围坐在桌旁,桌上有纸张,展现的是“收书画”的习俗。

每年的农历四月中下旬,牡丹花也将在一众期待中次第开放,因此四月时令花卉为牡丹。徽章上,一片青绿昭示着春意已深,而画面上大朵的牡丹花绚丽绽放,不负“国色天香”之名。

清明插柳的习俗,其来源存在着多种说法。其一是说,介子推为明志守节而焚身于大柳树下,晋文公痛心不已,于是以焦柳木做屐以警示自身。待到来年,晋文公率领臣子来到介子推殉身的柳树前,却发现原本烧焦了的柳树居然死而复生。晋文公当下便将其赐名为“清明柳”,并且当场折下几枝柳条戴在头上,以示怀念之情。

除此之外,清明插柳的习俗还有纪念神农氏、辟邪除祟、留住春意、赠别友人等来源和传说,蕴含了中国古代人民质朴的价值观念。

南方四月,正将迎来梅雨季节。温度湿度俱高的天气,对于书法字画等收藏来说有着致命的打击。因此,赶在梅雨正式到来之前,古人特别要将书画等纸制品做整理、收藏和防潮防蛀的处理工作。

《遵生八笺》记载:“收书,于未梅雨时,开阁厨晾燥,随即闭门,内放七里香花或梓脑,不生蠹鱼。收画,未梅雨前,逐幅抹去蒸痕,日中晒晾令燥,紧卷入匣,以厚纸糊匣口四围。”表现出古代人民“敬惜字纸”、敬重文化的优良品德。

五月石榴

-龙舟竞渡-

节令门·端阳

清·李静山

樱桃桑椹与菖蒲,

更买雄黄酒一壶。

门外高悬黄纸帖,

却疑账主怕灵符。

“五月榴花照眼明”,当目光落在五月这一枚徽章上时,任何人都不免发出这样的感叹。鲜红的石榴花围绕在画面周围,显示出蓬勃而旺盛的生命力。石榴花下,一艘艘龙舟击水拍浪,争先恐后地向前划去,壮士们奋力摇桨滴落的汗水、嘶声呐喊透出的雄威,似要穿透画面。妇女携着孩童站在栏杆边观看,小童仿佛也被这热烈的氛围所感染,仿佛快要翻过栏杆,加入到赛龙舟的队伍当中。

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又称端阳节。在我国的南方地区,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只有之一。相传,楚国人因不舍屈原投江,纷纷划船追寻遗体。他们借划船驱散水中鱼群,同时向水中抛撒米粒等,以避免鱼群吃掉屈原的尸身,这也就是端午节吃粽子和划龙舟习俗的由来。

事实上,据《河姆渡遗址第一期发掘报告》称,早在年前,远古先民已用独木制作成舟。如果说这仅能证明独木舟的起源较早的话,近年来被学者视作龙舟发源地的湖南沅陵,其龙舟产生于距今约年前,是因招魂的需求而诞生的,同样要早于屈原的年代。因此,龙舟竞渡是为了纪念屈原只是一种传说罢了。不过无论出于何种原因,赛龙舟、观龙舟都是五月一项极为激动人心的民俗活动。

徽章背面的诗句,选取了清人李静山的“樱桃桑椹与菖蒲,更买雄黄酒一壶”。端午时近初夏,樱桃桑葚等浆果渐已成熟,食来齿颊留香。而五月,在古代素有“毒月”之称,禁忌颇多,所以人们常会选择挂艾草菖蒲、喝雄黄酒来辟邪祛毒。从现代科学的角度来理解,这或许是因为春夏季节变换,容易产生肠胃、皮肤等方面的疾病,而艾草等植物有止痒、祛湿等功效,并且气味辛香,雄黄酒外用也可达到杀毒驱虫的效果,因此这样的习俗代代流传下来。

六月荷花

-荷塘清暑-

竹枝词

民国·佚名

消夏何如什刹海,

红菱雪藕不论钱。

现代人关于夏天的印象,大概是空调冷饮WIFI这“三件套”,但对于老北京来说,亭亭玉立的荷花、薄皮沙瓤的大西瓜、一饮而尽的酸梅汤大碗茶……这些才是最具夏天味道的“限定记忆”。

六月徽章就选取了老北京传统的消夏场景:在所有其它植物都热得打蔫儿的时候,只有荷花仍然保持着挺立,粉白的花瓣或开或合,错落于碧玉圆盘间。人们打着伞、摇着扇,来到卖瓜的小贩跟前挑一块儿最可口的,一口气吃个痛快;大碗茶的生意也火爆得很,摊主是个精干的妇女,长嘴茶壶让她舞得游龙一般,茶汤从壶嘴儿乖乖地落入小孩捧着的大碗里,哪怕有一滴流出来,那都算是本事不到家……

肖复兴在《老北京的夏天》一文中曾说:“盛夏之际,在老北京,什刹海最为人爱去之处。”六月的什刹海,除了有杂技百戏这样常见的项目,更为风雅的是在荷塘之上搭凉棚、设茶座,湖边则有各种夏季时令小吃售卖。试想暑热炎炎,却有这样一片阴凉之地,荷风虽不及十里,却也可使得满座生香,更有时蔬瓜果,刚从田间地头来,还带着绿叶儿和露珠儿,好生新鲜可爱。怪不得这里会成为人们消夏最爱的去处了。

徽章上体现出的民俗,有些沿袭至今,展现出中华文化强大的生命力;有些已经不为人所知,却通过插画的形式再次活跃在大家眼前,显示历史沉淀形成的独有魅力。

除了这些,你所在的地方还有哪些有趣的夏季风俗呢?快在评论区告诉小编吧!

往期回顾:

挥别冰墩墩,这些“新朋友”也值得你认识(一)

来源:冀时客户端

文字:藏器

图片:微博

猪熊小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iliuhuae.com/slhtz/105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