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天听完一部名人传记,解救你的阅读焦虑。

十点人物志开启「人物传记精华领读」栏目,提炼经典人物传记精华,带你欣赏书中核心情节与内涵,节省阅读时间,建立对原书的阅读兴趣。

希望通过这个栏目,为你淬炼名家的思想经验,获得改变人生的力量。

每部传记共有10天领读,每日更新一期。

?点击上方绿标即可收听主播北辰朗读

领读

不雨亦潇潇

今天,我们开启一本新书——《旷代大儒:纪晓岚传》。

在河北省境内,有一个历史悠久的县,叫做“献县”。这里,地势坦阔,道路宽广,是京畿通往东南地区的门户。汉王朝曾在这里设立河间国,汉武帝的同父异母兄长刘德,便是第一代河间王。

刘德因工于整理古籍,并抢救文化遗产有功,故其死后被谥为“献”,后人也就称刘德为“河间献王”。而献县之名,正由此而来。

▲献县隶属于河北省沧州市

时间如流水,你我皆过客。历史悠久的献县曾因河间献王而得名,但在之后的千年时光中便堙没于世、默默无闻了,直到清朝,这里出了一个宗师级别的大人物,才使得这古老的地方重新焕发出昔日的光彩。

这个人便是风流才子、一代文宗,被世人誉为“诙谐大师”的纪晓岚。

在中国文化史上,纪晓岚展一代英姿,开一代风范,成一代宗师;恐怕连他本人也没有想到的是:他除了以上的成就外,还成为了影视剧中的“宠儿”,《铁齿铜牙纪晓岚》系列的问世,使得“纪大烟袋”之名更为深入人心。

那么,历史上的纪晓岚果真是个大烟袋吗?真实的纪晓岚又是怎样的一个人呢?让我们开始今天的阅读吧。

天性好动

雍正二年(公元年)六月十五日,纪家发生了一件喜事——纪天申的第五个孙子纪晓岚(纪昀)出世了。

纪晓岚从小便天资聪颖、禀赋异常,因此备受家人宠爱。在他两三岁时,便表现出了异于常人的充沛精力。他每天睡觉很少,常常白天玩上一整天,而且晚上还要玩到深夜,乳娘困得眼皮都睁不开了,纪晓岚却玩得兴趣勃勃、乐此不疲。

四五岁时,婢女晚上带他到屋外去玩,他东钻西跑,同白天一样快。于是,人们发现这孩子实在有些与常人不同:在漆黑的夜里,他的两眼炯炯发光,不用点燃灯火,就能看到黑暗中的物件,这实在令人惊叹不止。

幼年的纪晓岚,很喜欢听大人讲故事,整天缠着大人们讲个没完。故事讲得最多的,是他的爷爷纪天申。在老太爷的五个孙子中,小纪昀口齿伶俐,乖巧异常。老太爷常把他搂在膝前,讲述古往今来的传奇故事、神话传说。

后来,老太爷一句一句地教他背诵律诗绝句,往往刚教三四遍,他就能一字不错地背诵下来。老太爷惊喜异常,于是便盘算着,要给孙子请一个有名望的先生,早些给他开蒙。

于是,刚满五岁的纪晓岚便开始了人生的学习生涯。纪晓岚天资聪颖,不仅《三字经》、《千字文》等启蒙读物背得滚瓜烂熟,就连《五经》、《四书》也多有涉猎。

纪晓岚的四叔纪容端不仅精读经史,还擅长诗词,在纪晓岚跟随先生攻读“四书”的同时,纪容端便开始教他作诗对句。纪容端在启发侄子认真思考时,常教诲他说:“世间没有不能属对的事物,只要认真思考,总是能找得到、对得上的。”

有一天,纪晓岚又去找四叔对对子,当他走到四叔屋内时,四叔说:“你看屋里,还有什么物件没有对过?”纪晓岚看到婶母李氏正在里间做针线,坐在炕沿上,双腿下垂,一双小脚上穿两只红缎绣花软鞋,十分惹眼。就冲着四叔挤眼一笑,用手一指:“此物尚未对过。”

四叔一笑,出一上联道:“三寸金莲瘦。”纪晓岚眨眨眼:“一双绣鞋轻!”说罢,笑不可支。

李氏一听这叔侄俩在拿她开玩笑,连忙停下手中的针线,嗔怒着拿起炕上的笤帚,骂道:“小兔崽子,这也能用来作对吗?”纪晓岚见婶子发怒,连忙撒腿就跑,口中还笑嘻嘻说道:“何物不可对,何必动无名。”这一来,就连婶子也被他逗笑了。

除了拿婶子对对子,纪晓岚还拿嫂子打趣。纪晓岚三哥纪晖的夫人是本县陈家的闺女。陈家世代书香,是县里数得上的大姓人家,陈氏只有十七八岁,容貌端庄秀丽,姣美的身材,温柔的性情,一张笑脸活泼可爱,加上她从小饱读诗书,长于琴棋书画,更让人们刮目相看。

也正因如此,小纪昀很喜欢亲近这位嫂子。叔嫂俩常在一起写诗填词、互相唱和,感情非常融洽。

妙趣横生

有一次,纪晓岚去看望嫂子,当他走到纪晖的门口时,见陈氏由使女陪着,正在院里观看石榴花。纪晓岚开口问道:“嫂子近日可好?多日不见,万般思念,小弟特来拜望。”

“昀弟来了,快请屋里坐,这么多天不到我屋里来玩,恐怕是你的魂被什么人勾走啦!”

纪晓岚笑嘻嘻地说:“我晓得三嫂就会怪罪,所以今天是来请罪的!”说着,他将手中的篮子递给陈氏,又学妇女的样子给她拜个万福,引得陈氏咯咯笑个不停。

陈氏请他室内落坐,又打发使女去取来新鲜的瓜果。陈氏看了纪晓岚一下,一双秀目忽闪两下,微启朱唇说道:“多谢贤弟照应,嫂子很是感激。只是你这些天没来,我也没了做诗的兴趣。今天我想出个对联,五弟你来对对怎么样?”

一听到对联二字,纪晓岚更是笑得合不拢嘴,忙笑着答道:“这下嫂子可输定了,请赐教吧。”陈氏一笑,徐徐吟道:“五月五日,五弟篮中提五粽。”

晓岚一边瞄着三嫂的脸色,一边用闺阁之事打趣她。三嫂伸手假意要打,晓岚起身就跑。

陈氏被他羞得不得了,哪里肯饶,就追他到了院里,纪晓岚看嫂子脸红红的,咯咯笑着不依不饶,扭头就向院外跑,一头撞到三叔纪容恂怀里,“哎呀”一声喊了出来。

陈氏本想不再追到门外去,可是听见外面有喊声,便来到门口,要看个究竟。陈氏一看正是公爹,忙收敛笑容,郑重大方地向公爹施礼。纪容恂猜想侄儿又来这里调皮,便正色训道:“昀儿,不许惹嫂子生气!”

晓岚偷眼看看三嫂,向她挤挤眼,意思是让她在叔父面前说上句好话,免得挨训,不想陈氏脸上换了一层色彩,很严肃地向公爹说道:“我为昀弟出了一联,叫他来对,他却信口胡扯。”

纪晓岚见嫂子是有意让他难堪,又看看叔叔生气的样子,便分辩道:“嫂子说得不对,我是认真对哩!”

三嫂想他平时是很敬畏叔叔的,料他当着叔叔的面,不敢把刚才的对句说出来,就更想难为他一下,于是说道:“坏小子,不讲老实话。我给你出的一联是:‘五月五日,五弟篮中提五粽’你是怎么对的?”

“我.....我对得蛮好的啊。”纪晓岚看看三叔莫名其妙的神色,又转头看看嫂子不依不饶的样子,灵机一动,笑笑说道:“我对的是:‘三更三点,三嫂床上叫三哥!’有什么不好啊?”

说完,三个人都笑了起来。纪容恂见是叔嫂俩开个玩笑,也不好多说什么,骂了一声“淘气鬼!”后便转身走了。

纪晓岚的童年就是在这样诙谐有趣的环境中渡过的,当然,除了日常的趣味生活外,纪晓岚每天放学回家后,都会钻到祖父纪天申的书房里,一本一本地浏览爷爷的藏书,经史子集、百家杂说,无所不读。

渐渐地,家中的藏书,附近书铺的藏书已被他读了个遍。

纪晓岚虽然勤奋好学,天资聪颖,但毕竟年纪幼小,且又生性好动,如不加以引导管教,难保日后不会走上歧路。正是出于这样的考量,纪晓岚的父亲纪容舒拿定主意将纪晓岚带到北京,让他在自己身边,便于今后管教。

在一个寒冷的早晨,几辆马车行出了纪家的大门,走上了北去的官道。12岁的纪晓岚跟随着父亲、母亲同哥哥、妹妹一块儿,踏上了进京之路。

结语

今天,我们读到了童年时期的纪晓岚不仅博览群书,而且思维灵活。为了更好地管教孩子,纪晓岚的父亲决定带着他一起前往京城。时光倏忽,一眨眼五个年头已过,当纪晓岚再一次回到家乡的时候,他已是一个17岁的大小伙子了。

那么,纪晓岚为何会在离乡五年后突然回到家乡?已经长大成人的纪晓岚又有着怎样的变化呢?让我们期待明天的阅读吧。

你们要的打卡功能上线啦~

点击下方按钮

完成今日传记打卡

??

打卡签到

《溥仪:我的前半生》⑩

半世繁华落尽,我的后半生开始了

《溥仪:我的前半生》⑨

骗得了别人,骗不过自己

《溥仪:我的前半生》⑧

曾吃遍山珍海味,如今我自己种地

-背景音乐-

戴娆《铁齿铜牙纪晓岚》

-领读-

不雨亦潇潇,魔鱼池塘中的锦鲤,邑人城邦中的卫士;性喜观书,亦爱看剧。81。

-主播-

北辰,十点读书签约主播,央广资深主持人,国际认证心理咨询师,明星私人心理医生,被誉为最治愈声音。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iliuhuae.com/slhtz/104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