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河南南部,有一个确山县。它地处桐柏、伏牛山系向黄淮平原过渡地带,属亚热带与暖温带交界区域,气候温润,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热同季,气候条件和地形地貌丰富。

这里也是我国植物特性南北分界和过渡地区,植被十分丰富多样。马尾松、杜鹃、枫香、珂楠等北缘分布树种和大叶朴、野皂荚等南缘分布树种皆可在此得见。得益于独特的气候条件,这里还是中国北方著名的兰花品种资源库。

出确山县城往西六十里,有一个小镇名叫竹沟。竹沟又称沟竹,因“簧竹茂盛”而得名。这里三面环山,一面靠水,丘陵起伏,群峰列屏,春回大地之际,漫步此间,赏菁菁翠竹、闻鸟语花香,十分幽爽宜人。

竹沟之美,不只在自然风光,还在历史底蕴。20世纪30年代末40年代初,这里经历过一段烽火岁月。

当仲春时节,这里不仅竹染新碧,而且石榴花开得正好,那火红艳丽的颜色可以带你领略一番它所经历过的壮烈历史。

竹沟来了一位神秘的“胡秘书”

年9月,僻静的竹沟小镇,来了一行人。领头的这位,着少将服,佩少将领章,正是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师旅旅长徐海东。他刚在延安养病、学习了一段时间,此时受中共中央委派到华中新四军江北指挥部去。

随行的还有一位“胡秘书”。一路上,“胡秘书”很自然地不断给徐海东拿衣递帽。但徐海东似乎很不习惯这位身边这位“秘书”的照顾,于是“胡秘书”时常悄悄提醒他:“要注意身份,这就像演戏,我们要演好。”

谁也想不到,这个“胡秘书”,原来就是大名鼎鼎的刘少奇!

此时,正是第二次国共合作时期。尽管中国共产党为促进国共关系的好转竭尽全力,但是国民党顽固派的反共逆流却愈演愈烈。面对日益恶化的局势,中共中央决定,要加快发展华中的步伐。带着这个重要任务,刘少奇再次从延安南下,前往华中。

出于安全考虑,刘少奇此行不能公开露面。恰巧,徐海东有可以公开活动的机会,于是党中央决定以徐海东少将名义,率检查组从延安出发去竹沟。刘少奇化名胡服,给徐海东当“秘书”,对外称“胡秘书”。

就这样,虽一路波折不断,但借着国民政府授予徐海东的少将军衔的名头,都侥幸过关。一行人终于在9月25日抵达竹沟。

“竹沟就是小延安”

其实,这并不是刘少奇第一次来竹沟。早在年末,刘少奇就曾来到这里,组建起了中共中央中原局。

竹沟形势险要,东达徐州、西通宛洛,是中原西达宛襄的要塞。小镇的主街道,是驻马店通往南阳、襄樊的官道和必经之路,南来北往的客人多数在此歇脚,当时商贾云集,买卖兴隆。街道两头建有东寨门和西寨门。

意思是抵制众多丑恶的东西,后来演变为抗击外来的侵略。

东寨门上方镌刻有三个字——“遏群丑”!

西寨门上方也刻有三个字——“固吾圄”!

意思是巩固和保护好我们的家园。

今天人们来到这里,都喜欢到这两个寨门前留个影,而且一定要把寨门上方那三个响亮的字,装到镜头里。

年,确山建立了党的基层组织。土地革命时期,这一带的桐柏山区是红军长征后党在南方8省坚持游击战争的14个地区之一,王国华、周骏鸣等在这里创建了红军游击队。

全面抗战爆发后不久,彭雪枫受中央委派来竹沟主持工作。年6月,中共河南省委由开封迁驻竹沟。同年11月,党的六届六中全会决定在竹沟成立以刘少奇为书记的中共中央中原局。

于是,刘少奇、李先念等从延安先后抵达竹沟,发动群众,开展敌后游击战争。竹沟成为中国共产党在中原地区发展的重要阵地和战略支撑点。

当时的竹沟,可以说是中原地区的革命摇篮。刘少奇主持中原局工作期间,举办了多个党训班、训练班,为中原各地培养了多名军政骨干。

竹沟也是新四军成长壮大的一个重要基地。新四军的不少部队就是从这里出发,会合各地党所领导的武装力量发展起来的。新四军二师一部、四师、五师都是从这里出发会合各地党所领导的武装力量发展起来的。

开展得轰轰烈烈的抗日救亡运动,给竹沟赢得了一个“小延安”的美名。

延安有窑洞,竹沟也有窑洞;

延安有抗大,竹沟有党训班;

延安有延河,竹沟有大沙河;

竹沟就是小延安。

——刘少奇

竹沟还是刘少奇的名著《论共产党员的修养》进行构思和初稿写作的地方。

在竹沟主街道北,有一片青砖小瓦的明清院落。刘少奇等中原局和中共河南省委的同志们,曾在这里居住和工作。

晚上,他在昏黄的灯光下伏案写作,常常一写就到了凌晨三四点。就这样夜以继日,呕心沥血,终于完成。

竹沟的一树石榴红

刘少奇在竹沟的时候,一天他到街道上散步,偶遇一位老农带着他的小孙女正在栽石榴树,他上前跟这个老农攀谈了起来。

老农说,石榴树好啊,花好看、果实好吃,石榴皮还能入药。刘少奇望着一棵棵石榴树苗,感慨地说,如果我们老百姓的生活如石榴树一样过得红红火火,甜甜蜜蜜就好了。

临别时,老农把一棵石榴苗赠送给了刘少奇,回来之后他把这棵石榴树栽到了办公室前。

年10月下旬,石榴成熟的季节还未褪去,刘少奇率领中原局机关和教导队学员等余人进行战略转移,也从此离开了竹沟。

刘少奇离开竹沟后不久,国民党中央政府下达“武力除掉新四军竹沟留守处”的指令。驻南阳的国民党第三十一集团军司令汤恩伯,亲自拟定了进攻竹沟的方案。

由于力量悬殊,竹沟军民虽浴血奋战,终寡不敌众。敌人占领竹沟后,开始了一场血腥屠杀和抢掠,制造了震惊全国的“竹沟惨案”在这场事变中,新四军干部、战士、伤病员、家属及革命群众共200多人被杀害。甚至,连那棵少奇同志栽下的石榴树他们也没有放过,连根拔起,随意丢弃。

惨案的发生,激起了全国抗日军民的极大愤慨。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张云逸、朱理治、彭雪枫先后发表演讲和通电,谴责国民党顽固派的罪恶行径。《新中华报》、《抗敌报》、《拂晓报》等报刊先后发表文章和社论,对国民党顽固派进行揭露和抨击。

冬去春回。敌人终于撤退了。竹沟的百姓立刻把这棵干枯了整个冬天的石榴树栽回了原处,精心呵护培育。石榴树居然活了过来,每到春天,榴花似火,满庭芳华。

“文革”时期,这棵石榴树曾再次被人连根拔起来扔掉。一位名叫张金明的老人趁夜偷偷从树上剪下一枝,插在自家院里,悉心照料。小小树枝居然也活了下来。“文革”结束后,这棵石榴树移栽原处。

于是,如果某一天,你来到竹沟,走到刘少奇当年的办公室门口,就会看见一棵枝干遒劲、姿态优美的石榴树。不知历经了多少岁月,多少沧桑,它仍在顽强生长,焕发着无限生机。

笔者来到竹沟之时,正值寒冬,万叶凋零,生机萧索。但却见苍苍竹丛依然翠不惊寒。不禁想起董老的一首诗:

竹叶青青不肯黄,枝条楚楚耐严霜。昭苏万物春风里,更有笋尖出土忙。

如今,阳春三月,微风拂面,春暖花开。这个美好的季节,值得再赴竹沟,去重温那个炮火纷飞的年代里革命者的初心和风采,看那一丛丛挺拔坚秀的竹子,以及那一抹竹沟石榴红。

文/谭智俊图/网络

编辑/文婷

欢迎投稿:huangchenggenxia

.







































白癜风早期能根治吗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专项基金援助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iliuhuae.com/slhtz/16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