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叹这才叫中国文化三门峡南沟村的剪纸
来自腾讯·大豫网《企鹅爱河南》 “小哥哥,小妹妹。心又细,手又巧。拿起剪刀铰啊铰。铰一只狗,铰一只猫。铰一只麻雀喳喳叫”。 一首剪纸歌我们从小唱到大,还记得小时候一看见奶奶家的窗户上贴着红红的窗花,就知道新年到了。 任更厚老人今年已63岁,是南沟剪纸协会会长,他10来岁就开始开始跟父辈学习剪纸,至今已拿起小剪刀50多年。 临近过年,任更厚要剪大量的窗花,他在事先备好的纸上三笔两笔变勾勒出石榴花的图样。 画好图样,任更厚用剪刀在纸的一角戳个小洞,掏出随身携带的报纸捻个纸钉,插进小洞里防止下剪时窗花散开。 一双大手干农活、种庄稼,长满老茧,很是粗糙,但用起小剪刀来却是行云流水。 南沟村是一个有着数千年历史的古老村落,早在夏朝便建有村庄,据任更厚介绍,南沟村目前有多人,就有多人从事剪纸,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命名为“中国剪纸第一村”。 南沟村至今仍保留着“尚黑”的夏朝遗风,剪纸“四绝”之一便是颜色尚黑色。 在其他地方,剪纸的颜色多为红色,以图吉利。但过去南沟村剪纸全是黑色,甚至连装饰洞房用的剪纸也是黑色的。 近年来,受外界冲击,南沟剪纸的颜色开始多起来,但主色调仍然是黑色。 南沟剪纸还有一绝就是技艺传男不传女。其他地方从事剪纸的多是大姑娘、小媳妇,而南沟村过去从事剪纸的都是老爷们,技艺传男不传女。 “现在男女都平等了,女的也从事剪纸,但男人的剪纸技艺要高出女人许多”,任更厚笑到。 78岁的任孟仓是村里的“名人”,也是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民间剪纸)代表性传承人。 任孟仓和老伴一起住在地下四合院里,这座建于50年代的“穴居”是三门峡陕县有名的地坑院,是在平整的黄土地面上挖一个深约6米的长方形深坑,然后在坑的四壁挖若干孔窑洞,用于居住、养牲口等。 闲暇时刻,任孟仓便和“小伙伴”在窑洞里闲聊剪纸。 南沟剪纸还有一绝——边剪纸来边唱歌。其他地方艺人剪纸时都是悄没声的,而南沟剪纸是大家围坐一起,边剪边唱,唱的歌词都是极具地方特色的民间小调。 除了剪纸者边剪边唱外,旁边还有人伴唱,以壮声威,既好看又好听。 近些年,为了更好地发展剪纸,村里也开始用红纸和染色纸剪,先用白宣纸剪好图样,再用染料晕染涂色,十分鲜艳。 染色后的剪纸不能在阳光下晒干,需得慢慢晾干。 任孟仓及任更厚除了剪窗花外,还会剪大幅的剪纸作品,“孔雀戏牡丹”、“天女散花”、“八骏图”等纤毫毕现。 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60岁诞辰,又是牛年,任更厚变根据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五牛图》,制成剪纸长卷,长达5米,栩栩如生。 任孟仓在地坑院住了一辈子,和老伴的婚房里贴满黑色的“喜字”剪纸。“喜事布黑花,渊于夏文化”。 南沟村人崇尚黑色,尤其是喜庆场合,比如洞房喜宅,都会贴满黑色剪纸,这种习俗在国内极为罕见。 “黑色庄重大方,不易褪色,经久耐用。只要纸不破,颜色就不变。所以喜事用黑色,寓意天长地久。”任更厚解释。 冬日阳光正好,任孟仓站在自家地坑院内,笑容祥和。窑洞的门框历经岁月洗礼,慢慢褪色,而窗户及门框上的剪纸却传承下来,依旧黑亮,历久弥新。 大豫网:henanqq 懂河南人,更懂河南生活 河南最大的生活服务攻略平台 豫姐私人 扫一扫下载订阅号助手,用手机发文章赞赏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iliuhuae.com/slhtz/4150.html
- 上一篇文章: 猪年纪念币纪念钞都发行了哪几种
- 下一篇文章: 石榴,花的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