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开启过纸模式
过纸是扫墓的俗称,是指后代子孙携带祭品到墓地去祭祀祖先,以示对祖先的追思和尊敬。过纸分“过春纸”和“过冬纸”,过春纸是在清明节前举行,而过冬纸则在冬节前举行。 过纸时参祭人数越多家族越感到光彩,故家族有在外地工作的子孙们,再忙也要赶回乡参加过纸。不少旅居港澳台和侨居海外的族人,也常于清明或冬节回乡过纸,以示不忘祖先,不忘故土。 过纸当天最好选在阳气较旺的时候进行,一般在上午7时后—下午5时前,不宜在天未亮和日落时过纸。孕妇、病人、来例假的女性、七岁以下的小孩和外人最好不要参加过纸祭祀活动。参祭者衣着要整齐,穿黑色或素色衣服比较适宜,以示对先人的礼貌和尊重,表达哀思之情。祭扫时不要大声喧哗、嬉笑怒骂或踩踏他坟。不要随意在先人的墓地照相合影。 祭扫者到达墓地后,先将墓前、墓堆上的杂草拔除,填土整坟,刷新墓碑,然后先拜土地神,再拜祖墓。祭祀将毕时,就要在墓碑和墓堆上压5—7层纸镪,这就是扫墓叫过纸的原因。如果是去年清明后才修的新坟,墓碑顶端要压12张冥币,闰月则压13张。 过纸的祭品也有一定的讲究,除香烛、冥币、纸镪外,还须备有鸭、猪肉、鱼“三牲”、糖果和水果等物品。合族祭扫的重大祭祀活动,须备全猪、全羊献祭,但忌用牛肉或狗肉献祭。祭品还须备有烫熟的蚶,祭祀完毕,祭扫者吃了蚶,将蚶壳压纸镪,意为留给先人当钱用。祭品的数目忌为单数,祭祀的食物忌先被人食用过,这样是对先人的大不敬。过纸祭祀活动结束后,祭扫者应选择在人气旺的地方走一走,意为避免沾染不利。回家后,要清扫鞋子,并将鞋子的鞋尖朝里,用石榴花仙草水洗手洗脸,消除负面影响。 新时期,“过纸”提倡简朴,有人改用鲜花祭拜先人,习俗也逐步改变。 来源:《玉浦风情》作者:黄俊杰 图片取自网络编辑:魏宇琪 赞赏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iliuhuae.com/slhzz/1078.html
- 上一篇文章: 新鲜水果石榴的营养价值
- 下一篇文章: 嘉德秋拍王雪涛生平第一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