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宁……

农历五月,到处都是绿意盎然,一早就收到朋友发来的绿色大猫猫,送给各位养养眼。

其实,今天是端午节,一年里阳气最旺盛的日子,最能够去驱散阴霾。

最近好些人在后台问:小人很多,如何驱赶?我老公最近工作不如意,感觉同事在卡着他,怎么办?

小人,就是一些会进谗言、搞是非、在各方面给予我们阻挠力量的代名词。

但这个农历五月,就是最好的对抗小人的时候——是的,不仅仅是端午,整个农历五月都适合做一些“接阳气驱赶阴霾”的事情。

而今天的午时,属于阳气最足的时候。

今天中午的11点-13点,可以做哪些事情来吸纳阳气、转个好运呢?

1.可以出门晒晒太阳了,正午的太阳很热辣,晒10分钟就好,就当是一次散步,而且最好可以晒晒后背。记得涂抹防晒霜。

2.佩戴五行增福手绳。把你的珍藏的五色绳拿出来,可以佩戴在手上了,正好在午时帮你做一次能量循环。五色绳有金水木火土的颜色能量,最能化解阴邪。

3.很多地方都流行端午那天赛龙舟,或者去河边浸泡木器,认为这一天得到的水气,可以让全年的木器都不被虫蛀。我们也可以用午时水洗手(如果你高兴沐浴,那更好),还可以用午时水泡茶喝,选择红茶最好了,按照古人的说法,就是整个五脏六腑都可以得到午时水的滋润。

4.可以带着你心仪的开运物/护身物到大寺庙去过香,最能得到驱邪、纳吉效果。

5.如果你有信任的玄学家,也可以向ta结缘午月做过加持的催旺健康运、驱赶小人、提升合作运等的符咒或开运物,效果也是很好的。

不是说农历五月是毒月么?

不是说农历五月初五最凶狠最毒么?

不是说农历五月有很多事情不能去做么?

是的,也不全是。具体的,我整理了一些内容,在本篇接下来的内容里后续,为了方便阅读,删减了2/3的内容(一开始写得很入神和艰深了),小辰帮忙做了一些润色以及排版后,大呼:几乎是网络上最详尽的关于农历怎么毒、怎么破的文章了……

重在要明白、安心地过日子,先派条转运锦鲤来镇场子——

农历五月,在传统民俗中

被认为是一年中的“恶月”或“毒月”

而端午节这天为一年中

“最毒”

“盖五月属午,五日为端午,二午相属为火旺之相,过旺则为毒……

——民国二十三年《奉天通志》

以上是较为官方的说法但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网络上却出现了更为危耸的说法

有没有这么夸张?而五毒,究竟是什么,怎么破?

说毒

农历五月“恶毒”之说确实有书可考

“五月俗称恶月,多禁。忌曝床荐席,及忌盖屋。五月五日,谓之浴兰节。四民并蹋百草之戏。采艾以为人,悬门户上,以禳毒气。以菖蒲或镂或屑以泛酒。是日竞渡,采杂药。以五彩丝系臂,名曰「辟兵」,令人不病瘟。又有条达等组织杂物以相赠遗,取鸲鹆,教之语。夏至节日,食粽。是日,取菊为灰,以止小麦蠹。

——南朝·梁宗懔撰《荆楚岁时记》

《荆楚岁时记》是我国最早、也是现今保存最为完整、影响最大的一部记录岁时节令、风物故事的笔记体专书。

虽然宗懔写了《荆楚岁时记》,但这种笔记体又太过言简意赅了,于是有个叫杜公赡的人便主动来为这些内容做起了翻译和考证,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注解。但是,说到怎么毒的时候,他就说了一句:

“《夏小正》:此月蓄药,以蠲(juān)除毒气。

杜先生真是让人好捉急

说了当没说!

除啥毒气?为啥要除毒气?

看来只有自己动手才能丰衣足食了

那我们就从“毒”本身说起了

一毒:虫之毒

古人将蛇、蝎、壁虎、蜈蚣、蟾蜍统称五毒,民谣有唱——端午节,天气热,五毒醒,不安宁。所以,端午节又被称为五毒日或五毒节,提醒大家要防害防病。

其实,从自然规律上来讲,整个农历五月都是病虫害的重灾期,又何止这五毒。这都得归功于“惊蛰”这个节气。

惊蛰,二月节。《夏小正》曰:正月启蛰,言发蛰也。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

惊天一声雷,把虫子全吓醒了。醒了要干啥?吃吃吃!饿了一整个冬天,吃是当务之急,于是新一轮的相爱相杀就此上演。到农历五月,这轮PK下来,剩下的大多是龙精虎猛的狠角色了。

另外,在古时,五月节里第一个重要的日子是芒种。“芒种”也称为“忙种”,芒种忙,麦上场。

要知道,古人大都是根据节气来判断该干啥的,于是一家老小能出力的全都上阵,为了解决温饱问题,再热的天都抗得住。

这就不可免的产生冲突了——一边是经历生死PK进决赛的毒虫们,一边是激情四射为生活进击的百姓们,战争顺理成章地一触即发了。

于是,就有人借端午节的机会提出倡议:我们来一次大扫荡吧!以确保后面的太平日子。然后,驱毒杀虫便成了农历五月的一项重要的任务。

二毒:瘟之毒

瘟,在古代民间一般通指传染病,甚至疑难杂症。(《集韵》·平声·魂韵:“瘟,疫也。”)

“瘟疫”一词自古沿用至今,但古时医疗水平有限,所以瘟疫也异常生猛。有多生猛呢?

“可造成死亡、摧毁城市、政治、国家、瓦解文明,甚至可以歼灭族群、物种。

——维基百科

曹植《说疫气》描述:“建安二十二年,疠气流行,家家有僵尸之痛,室室有号泣之哀。或阖门而殪,或覆族而丧。”如果去翻翻《资治通鉴》,更能发现中国历史上几乎每朝每代都有各种惨痛经历,数不胜数,但数据都不好统计,体现不出生猛来。借用一个国际上超震撼的统计数据,就知道这货有多生猛了:

“十四世纪欧洲爆发“黑死病”(鼠疫),发病1至3日之內死亡,大约死亡万至万条生命,死亡人数占欧洲人口的四分之一以上,意大利、英国死者半数。

——维基百科

也难怪古代劳动人民破天荒地给这货封了个神,后世倒常用来骂人——瘟神。

而农历的五月五日,自先秦以来就被认为是不吉利的日子,又因仲夏多瘟疫流行,古人认为这是瘟神降临或是恶鬼邪魔作祟,这天要以不同的方式驱除瘟疫和恶运,比如贴神符以避邪驱魔,保太平安康。

所以,端午节最早本来是夏季的一个送离五瘟神(道教有五瘟神、五瘟鬼之说),驱除瘟疫的祭祀日。

三毒:湿之毒

这个“毒”是从中医的角度来说,也就是常说的——湿毒,而中医对这类毒一般统称为邪,或邪气。

芒种后,最典型的气候特征就是雨量充沛,气温显著升高。在这种环境下,人体也极易受到湿热的侵袭而发生疾病。

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说:“五月之时,阳气在表,胃中虚冷。”

中医将风、寒、暑、湿、燥、火(热)称为六淫。所谓湿,通常所说的水湿,它有外湿和内湿的区分。而湿邪被认为是最为严重的一种,因为它就是个墙头草,会和寒气结合成湿寒,和热气结合成湿热,简直神烦。

身上湿气比较重的人会表现出多种不良症状,如食欲不振、面色晦暗、关节僵硬、浑身酸痛、精神不振等,会影响到正常的劳作和生活。在古时,这可是严重的生存BUG。

而农历五月因气候的问题,湿、热二邪蕴结体内,脏腑经络运行受阻,导致邪正交争或外邪入里等诸多症状,百病易生,而最常见的就是皮肤病。

古时怎么治呢?

洗澡排毒疗法!泡个排毒澡,神清又气爽。这也是为什么端午节又叫浴兰节,这可是一个有讲究的洗澡节日啊!

四毒:时之毒

网上多传

“五毒月九毒日,行欲伤身,应保身守命。农历五月俗称毒月。其中,五月初五、初六、初七、十五、十六、十七以及二五、二六、二七,此九天为“天地交泰九毒日”;“十四”为天地交泰日,一共十天。这十天内,务必端容肃己,严禁杀生,行淫,否则严重伤身损气耗精元……”

这个,听完让人有点“方”(慌)……

这个“时”姑且看作为天时吧。

话说天时怎么也会是毒呢?不急,先从我国的历法说起。

我国历法首推汉历,汉历用24节气和闰月的办法,使历年的平均长度等于回归年,较好地协调了太阳(太阳历)和月亮(太阴历)二者的运行周期,是世界上科学的天文历法之一。古代术数学中,多以节气起卦占吉凶祸福。

所以,农历五月应从芒种之日交接之时算起,而不是阴历的五月初一。

东汉·魏伯阳所著《周易参同契》运用周易卦象、爻象来解释一年的节气变化规律,源于《周易》的卦气说(包括十二消息说)、纳甲说,假卦象述天机(天地阴阳消长变化之机),以十二辟卦通年、月、日、时四象之候。

这之中,十二消息卦将卦象与节气相结合,阐述了一年四季阴阳消长变化之道。

这里面有什么道道呢?

“子月卦象为地雷复,一阳初升(生),节气为大雪,中气为冬至,故消息卦将节气大雪作为一年的开始;午月的卦象为天风姤,一阴初降(生),节气为芒种,中气为夏至。

按此推算,午月正是处于一年之中的中间位置,而夏至又是这中间之中(午月的中间时段),是一年之中阴阳转换的重要节点,生生之道物极必反,由阳转阴,阴进阳退,故将此时称为“天地交泰之际”。不过,这种重要的时刻一年当中是有两个的,另一个便是冬至。冬至——夏至交节前,地气上升;夏至——冬至交节前,天气下降。

现在知道了吧!这是一个天相的重要时刻!

“天地交泰,阴极则阳生,阳极则阴生。“极”很关键,未达“极”则阴阳不生。若交泰之际,天道失序或(和)人道违逆,便会产生阴阳不生的情况,那么天灾人祸也便随之而来。

如今网络上每逢农历五月,最为谈虎色变的就是九毒日,中心思想就是这九天不能嘿嘿和啪啪,否则“犯者夭亡奇祸不测”(见《寿康宝鉴》)。

其实,原因就是:夏至日后,一阴初生,其气柔弱,丙午、丁未干支一气,火旺至极,此二日升腾之气过旺,若此时嘿嘿损耗真阴,其主必然受伤(尤损男);冬至日后,一阳初生,其气稚嫩,庚申、辛酉干支一气,五行皆金,此二日肃杀之气太盛,若此时啪啪真阳外泄,其主必然受克(尤损女)。

这里需要说一下,中医是有阴阳之说的。那么,男女受伤(克)之后,身体气机自然会发生变化,甚至会产生严重的“后遗症”。也就是说,这种“后遗症”不会即刻表现出来,而是会潜伏在身体之中待时而发。待时,即等待天时;发,即触发之义。

若以古代典籍来说,房事禁忌又何止在冬至夏至、风雨雷电、朔望月晦、戊日庚申,只不过古人从阴阳学、养生学的角度认为这些日子对生命气机影响较大而已。

现在,想必大家也都明白,这时之毒,其实并不能叫“毒”,而只是用“毒”来形容这个时间段的重要性,它可以说是一年之中的重要转折点,自然万物生长多少都会受到这一转变的影响,而这一转变不是单一的气候变化,它是大自然由旺盛转衰弱的开始,落实到我们人的身体上,就应该多注意、多调理,就像一次新陈代谢一样。

那么,农历五月到底毒不毒?

严格来说,还真毒!

只是没有网上讹传的那么毒!

既然是讲民俗文化

那我们也得遵从传统文化

来说说怎么破这毒五月

破毒

基本上,古时对毒五月的各种祭祀或祈福纳吉的活动都集中在了端午节这天,这也难怪端午节是别名最多的一个传统节日。芒种繁忙的劳动过后,大家在这天也正好可以停下来好好休息休整一下。

在古代

端午节有哪些传统的破毒习俗呢?

一破:驱瘟神

古时都是神鬼排第一的,那么首要的便是驱瘟神。

驱瘟神的目的主要是针对瘟疫的一种祭祀祈福活动,但各地民风不同,并不统一。比如,江浙一带是贴钟馗像加以祭祀,福建闽东一带祭拜五福王爷,闽南和台湾一带则祭祀各府王爷神。

“东方青瘟鬼,刘元达,木之精,领万鬼行恶风之病。南方赤瘟鬼,张元伯,火之精,领万鬼行热毒之病。西方白瘟鬼,赵公明,金之精,领万鬼行注黑之病。北方黑瘟鬼,钟士季,水之精,领万鬼行恶毒之病。中央黄瘟鬼,史文业,土之精,领万鬼行恶疮痈肿。

——《无上玄元三天玉堂大法》

道教将瘟疫的原因依托于瘟神、瘟鬼,並在自身教义的基础上进行了解释,上面说的五帝神也就是五位瘟神,它们行瘟时所产生的灾害是非常快,並且非常大。

在瘟疫的驱除上,道教经常用到符咒。使用符咒的过程,实质上就是通过自身的敬畏,使其可以借助于神真的命令而使疾疫远离人体,人与神、人与自身之间恢复和谐平衡的关系。

所以,在端午节这天,很多地方的百姓会去附近道观请神符贴在家中,这一祈福纳吉的方式又称贴神符。

二破:驱五毒

之前有说端午节驱五毒用意是提醒人們要防害防病。

古时每到端午节,人们会用红纸把五毒剪成图像(即剪紙),或贴在门、窗、墙、炕上,或系在儿童的手臂上,以避诸毒。

三破:悬香草

古时在端午之际要悬天中五瑞以辟邪驱瘟和逢凶化吉,而这天中五瑞是指:菖蒲、艾草、石榴花、蒜和龙船花。通常菖蒲被认为是天中五瑞之首,象征驱除不祥的宝剑,插在门口可以避邪,故有蒲剑斩千邪之说;而艾草则代表百福,是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一种可以治疗疾病的药草,插在门口,可以使身体健康;石榴花的根部可驱虫;蒜头有着浓烈的气味,悬于门外据说亦有驱瘟辟邪之效;而龙船花可治诸毒疮及湿疥,各疮疖痈肿。

现在看来,悬天中五瑞确实具有一定的科学道理:农历五月的气候特征从芒种开始即有变化,多雨潮湿,病菌容易滋生,悬菖蒲、艾草等可以借助它们挥发的气味清洁空气,消除病毒。

汉代《大戴礼》记载:“午日以兰汤沐浴”。屈原的《九歌·云中君》中有“浴兰汤会沭芳”之句。沐兰汤用的是菊科植物佩兰,一种芳香除湿的中药,煎水沐浴,有利于预防皮肤病。现在民间多用新采摘的艾叶、菖蒲等浸泡或煎煮后进行洗澡,可以预防和治疗痱子、疖疮等皮肤病。

说到艾叶,顺便说一下,这在山上随处可见的植物可算是中医中的草中之王了,有这么个说法是:杏为中医之花,艾乃中医之草。可见其重要的地位。

《本草纲目》载:艾以叶入药,性温、味苦、无毒、纯阳之性、通十二经、具回阳、理气血、逐湿寒、止血安胎等功效,亦常用于针灸。《本草从新》载:以之灸火,能透诸经而除百病。

四破:雄黄酒

雄黄酒,是用研磨成粉末的雄黄炮制的白酒或黄酒,古人一般在端午节饮用。作为一种中药药材,雄黄可以用做解毒剂、杀虫药。

古人认为雄黄可以克制蛇、蝎等百虫,“善能杀百毒、辟百邪、制蛊毒,人佩之,入山林而虎狼伏,入川水而百毒避”。古人不但把雄黄粉末撒在蚊虫孳生的地方,还饮用雄黄酒来祈望能够避邪,让自己不生病。《白蛇传》中便有端午节时白素贞不慎喝下雄黄酒,现出白蛇原形吓死许仙的桥段。

五破:佩香囊

在古时的传统上,女性会制作玲珑剔透的衣香粉荷包和香囊佩戴,其作用有点像现在的喷香水,一些富贵人家的公子爷也会佩戴,真是时尚时尚最时尚。

端午节这天,人们往往会在香囊内装入芳香馥郁的药物如白芷、丁香等,其香气具有驱蚊辟秽的功效。有些地方则是在香囊内配装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拴五色丝线来达到加强版辟邪驱瘴的作用。

六破:缠五彩丝线

有些地区在端午节时会把五彩丝线缠在手腕或挂在身上,传说可以续命,祈盼长命多福。也是《荆楚岁时记》中提到的“以五彩丝系臂,名曰「辟兵」,令人不病瘟。”

东汉应劭在《风俗演义》中便提到无色丝线系在手上可以避灾增福,后辽、金皇帝系五色丝,并遍赐群臣僚属五色丝,又称赐长寿缕。随后民间悄悄地仿制,男女老少(儿童)都可用,称为百岁索。

在朝鲜半岛古代,大臣还会在丝线串上由君主所赐的急救药玉枢丹。

结语

自此,想必大家对五月的“毒”也有了全面而深刻的了解。通过民俗,我们也不得不感叹华夏文明的博大精神。

古人自有一套学术体系,不论术数医典,都一致认为世间万物是存在着相生相克的规律的,当然,有毒自然就有破。

既然能破

毒五月也就没那么毒了

最后,特别鸣谢本次友情客串嘉宾:梁武帝!

(图片来自网络,编辑助理:小辰)

蓝蓝、小辰

赞赏

人赞赏









































甘露聚糖肽胶囊 零售 价格 元是多少
初期白癜风能不能治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iliuhuae.com/slhzz/13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