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花剪纸西北剪纸集
点击上方“乔晓光工作室”了解 最新艺术与非遗工作 壹 在西北许多老百姓家的窗纸上,常常可以看见贴着红红绿绿的剪纸,每张约四五寸见方大小,有的一张占一格窗格子,有的几张相连占几格窗格子,剪的是老百姓熟悉的东西:家畜、家禽、花、鸟、虫、鱼、水果、蔬菜、盆、篮、茶壶、酒壶、武器,人物以及故事。这种剪纸也叫做“窗花”,是中国各处都有的民间艺术,是老百姓自己的图案书;这种窗花在西北特别流行,而且比较别处所见的更富有艺术趣味。 一九四一年间,我曾看见延安鲁迅文艺学院美术系图案教员吾石同志收藏的许多剪纸。吾石同志很珍爱它们,每张都贴在同等大小的裱过的厚纸上,下面边沿上印了UshShouchang(吾石收藏)几个字。他所收藏的有蒲城的“八仙”(共八张)、“秦琼卖马”、“击鼓骂曹”、“刘秀喝麦仁”、“三娘教子”、“吕布”、“骏马”和“女像”;绥米的“鹰抓兔”、“小兔”、“小鸭”、“大公鸡”、“飞鸟”;延安的“大兔”、“牧童出牛图”、“喜雀弹梅”、“石榴花”、“鹌鹑”;另外几幅没有印上收藏者的名字的,计有绥米的“旱船”、“小鸡”、“羊羔”。 秦琼卖马 击鼓骂曹 猪八戒 一九四三年春,我和合作社英雄刘建章同志、木刻家古元同志到三边,沿途看见许多老百姓家的窗户上贴着窗花。各地有自己的风格,有的地方比较纤细琐碎(如志丹、安塞一带),有的地方比较粗犷、单纯。以艺术的眼光看,粗犷单纯的一种,常常比较纤细琐碎的更显得纯朴可爱。 我们在盐池县火山坡大牧户张芝家的窗户上,看见许多极鲜美、极纯朴的窗花。那天张芝不在家,他的老母亲很好客,请我们吃了一顿饭,听见我们连声称赞她家的窗花,她很高兴,说是她新迎过来的媳妇(张芝的弟媳妇)剪的,媳妇回娘家去了。她东找西找终于找到了媳妇的夹花线和花样的本子,就送给我“大山羊”、“大肥猪”、“荷花鲤鱼”、“鲤鱼跳龙门”、“鸭嘴衔鱼”、“老鼠偷西瓜”、“大白菜”、“纺纱”这八张剪纸,这些剪纸,在别处我们没有见过,手法很熟练,每样东西的形态都很相似,构图也好,其中最好的是“大山羊”和“纺纱”这两张。 白菜 鲤鱼跳龙门 穆桂英 在定边,刘建章同志给我找一个老百姓妇女剪了一张“大母猪”,和一张“母羊与羊羔”——母羊的嘴衔着苜蓿,羊羔在母羊肚子下面吃奶。 从定边回来,我们路过绥远糜地梁,宿在一个蒙古人家里,我用纸换了一张“老虎”、一张“麒麟”、一张“猴子”和一张“走马”。“麒麟”和“走马”最好,走马的鬃毛飘向后面,下面的四条腿像翅膀。 到靖边张家畔,我发现了边区住户环境的一个好地方,那里有一大森林,无数的几围粗的杨树和许多几丈高的白杨树,长得很整齐,简直像一座大公园。在林间离几十歩远有一院子,外面用柴木密密地排成墙,里面是房子,清静幽美,远远看去,真像许多小别墅。这里的住户,几乎家家都有窗花。我和古元同志挨家挨户地进去看窗花,见到好的就拿纸和他们换,收到了很多,比较好的有“黄金万两”、“老鼠偷葡萄”、“兔子吃麦穗”、“凤”、“飞鸟衔草”、“荷池浮鸭”、“小猫”、“跨马的人”… 靖边城里姚一庄家,想是比较富裕的住户,房子里收拾得很干净,全家人穿得都很好,窗子很大,上面贴满了窗花,窗户四角上面是两幅“凤凰牡丹”,下面是两幅“狮子戏球”,每幅占四个窗格子。主妇是一个中年妇人,很会剪,听说许多样子都是由她自己创造的,她的剪纸在张家畔和靖边一带出了名,许多妇女向她讨样子。她剪的窗花比较工整,物体的形状轮廓都很准确,由那构图的完整上看,好像是出于一个有素描基础的画家之手。她送给我很多样子,比较好的有“鹿衔灵芝”、“华封三祝”、“猴子吃仙桃”、“石榴和佛手”和“狗”。“石榴和佛手”是一幅静物图案,把两个水果安排得很好:“猴子吃仙桃”和“狗”都像是动物写生,前一幅的猴子坐在一块栽绒毯上——这已经不是光剪一个主物,而且在主物以外有了背景:她剪的狗很生动,姿势好像要突然跳跃起来的样子。另外还剪了一幅“骑马士兵”,背上背了长枪,手上拿了手枪;一幅是一个西式装束的小女孩,一只脚踩着小雪车前进,一只小狗在车边追。这是最初看见老百姓用新的题材,新的形式所剪的新的窗花。 老鼠偷西瓜 老鼠偷葡萄 老鼠偷葡萄 喂鸡 贰 这些剪纸,像刺绣一样,大都出于家庭妇女之手。每年秋收之后,家里比较闲空了,她们在针线之余,抽暇剪出各种窗花,准备在新年时使自己的窗户上闪耀着快乐。比较聪明的,照着什物摹拟、创造画成花样,叠在纸上剪下就成。有的妇女不会创造,就拿一块小木板,上面放了一张薄纸(油光纸),四角用针钉住,把人家剪好的花样按住在纸上,用清水喷在花样和纸上,湿度以花样能沾在纸上为止,再拿这沾有花样的板放在油灯上熏,使纸面完全被灯烟熏黑了,把花样揭去,纸面上就留着白地的花样;拿这花样放在几张折好的红绿纸上,用线钉住四角和花样中间的空隙处,拿小剪刀沿着花样剪下来,就成了许多张同样的窗花了。听说河北有用雕花刀像雕皮影子一样雕下来的。 剪纸的花样必须使线条相互连接,没有断笔,所以构图和造型都需要单纯,切忌过于纤细琐碎,不然剪下来的花样,即使没有破烂,也很难把他贴在窗纸上。 狮子 虎 剪纸可以说是农村家庭的产物,是没有印刷条件的处所的艺术品,它不像绘画需要多种的色彩,它的工具和材料只要一把小剪子和几张色彩的纸。正因为这些剪纸出于老百姓的手,所以它比其他的美术品,都显得淳朴可爱,就像是一曲一曲的民谣,很生动地写出了人民的感情、趣味和希望。例如大窗户张芝家的“大山羊”、“大肥猪”、“纺纱”、“大白菜”,这几幅窗花特别剪得好,正是他家爱劳动,生活富裕的表现。而靖边姚家,住在城市里(听说原来和西北大城市有商业来往),缺乏农家风味,生活比较闲空,所剪的就难免是“鹿衔灵芝”、“华封三祝”、“猴子吃仙桃”以及凤凰狮子,甚至于西式装束的小女孩小雪车之类,和实际生活没有什么关系的题材。从蒙古得来的剪纸,以两幅马剪得最好,这就是由于蒙古人民熟识马,爱马的缘故。靖边的“黄金万两”剪的是一匹大骆驼,背上驮着三个金元宝,那骆驼剪得很像,身体庞大,显得徐缓、肃穆,能负重载,这也正是由于三边人民熟识骆驼爱骆驼的缘故。至于“老鼠偷西瓜”,和三幅各不相同的“老鼠偷葡萄”,真像几曲小牧歌,表现了农民对于丰收的喜悦。 当然,在剪纸里也和其他的中国艺术里一样,残留着许多含有封建迷信的作品,如龙、凤凰、麒麟,八仙、蚌壳精、鹿(禄)、“鹿衔灵芝”、“鲤鱼跳龙门”、“华封三祝”、“水漫金山”…等。但比起中国其他的民族艺术来,剪纸要算是最健康、最淳朴的艺术了。这些作品,画出了中国农民对于物体的直觉的印象,在单纯化了的形体里保留了各个物体的特点——这正是纯真的艺术品的必要条件。在剪纸里,很少发现那种出于士大夫阶级的作品的颓废格调;它流露了中国农民的善良的健康与愉快的情感。我们的新艺术必须发扬这种情感。 蒙古人牵骆驼 黄金万两 蒙古人牵马 公猪 老鼠驾车 叁 一九四四年陕甘宁边区文教大会的陈列室里,陈列了一些从民间搜集来的剪纸,其中一部分,我已在上面介绍了。在陈列室里有三幅用黑纸剪的剪纸,比普通的窗花大一倍,很像三幅木刻画,听说是晋西北的一个十三岁的女孩子的创作。一幅“老鼠偷葡萄”,一幅“马车”,一幅“山鸡”,这三幅剪纸,线条比较粗,构图很好,每幅都富有装饰味。 在陈列室的窑底的壁面上,挂着一幅四五尺见方的“顶棚剪纸”,当中是一朵正面的牡丹花,旁边用葡萄连缀成一个圆圈,圆形的图案外面,是六个蝴蝶,四角是四个大蝴蝶,把整个画面装饰得很华丽,这是陇东梁月亭的母亲剪的,为陕甘宁边区政府李景林同志所收藏。这是一件很出色的艺术品,完成这样的一件艺术品,是需要很高的才能和魄力的。 在文教陈列室里,也陈列了古元、陈叔亮、孟化风、夏风、罗工柳等同志描写边区人民新的生活的窗花。 古元同志木刻的“窗花”共二十四幅,刻的有“自卫军”(两幅),“开荒”、“送饭”、“耕地”、“播种”(两幅)、“植树”、“检粪”、“锄草”、“运盐”、“养羊”、“喂猪”、“卫生”、“上学”、“识字”、“读报”、“秋收”、“扬谷”、“送公粮”、“拾柴”、“纺纱”、“生产计划”等农家一年的生活。另外有一幅较大的窗花刻的是“合作社”,画面是一座中国式的房子的正面,柜台里面站着一个小店员,手里拿着秤,秤杆横得很平;社门外是一男一女,相背而走,女的从社里买了花布,又领了棉花;男的从社里买了一些日用品和一把镢头。 民兵古元 民兵古元 拾粪古元 播种古元 装粮古元 送粪 和古元同志的“合作社”同样大小的,还有夏风同志的“新婚”、“拥军花鼓”、“洗衣”和罗工柳同志的“祝寿”等木刻的窗花。这些窗花和剪纸的趣味不同,他们很像是版画。 陈叔亮同志也剪了六张窗花:“放哨”、“念书”、“驮盐”、“揭地”、“纺纱”、“织布”。他的作风比较纤细。 听陈列室里的招待员说,老百姓非常喜欢这些新的窗花,其中尤以古元同志的“卫生”、“装粮”、“喂猪”、“送饭”这四幅最受欢迎,有的老百姓来看了好多次。 这些新的窗花,将逐渐地代替了旧的剪纸为老百姓所欢迎。老百姓的生活改变了,新的生活渴望着新的艺术去表现它,人民的物质生活逐渐富裕起来之后,对于文化和艺术的要求将逐渐增加起来。剪纸将更普遍的发达起来。谁也不愿意自己的窗户上只是一片单调的白色。剪纸窗花将装饰了每个老百姓的窗户。不但如此,它是除了装饰之外,同样的是一种教育人民、组织人民感情的东西。 运盐夏风 蒙古牧羊夏风 秧歌夏风 肆 本集所收窗花共一百幅,其中八十幅是从民间窗花中选出来的,二十幅是新的窗花。第八十一与第八十二两幅是木刻家力群同志打了稿子,由晋西北一个农家少女牛桂英剪成的,据力群同志说,他画的只是外面的轮廓,里面的线条和变化都是牛桂英创造的。这可以说是专家和老百姓的艺术合作。 八路军骑马力群牛桂英合作 织布力群牛桂英合作 第八十三到第九十四共十二幅,为古元同志所作,是从上面所提到的有连续性的二十四幅窗花中选出的;第九十五到第一百共六幅,为夏风同志所作。这十八幅窗花都是画稿刻成木刻,工具的限制比较少,所以显得比民间的剪纸复杂。我们希望画家能多多创作这一类具有民间风味的窗花。 这些年,有许多绘画工作社搜集了民间剪纸,其中尤以陈叔亮、张仃、力群等同志所藏的较多。关于窗花剪纸的编印,我和江丰同志曾于一九四六年在张家口印了一册《民间剪纸》,印数极少,只作为赠品,未曾发售;陈叔亮同志曾于一九四七年在上海印了一册《窗花》。这次我们根据《民间剪纸》重新加以剔选,补进了一部分新的窗花编成这个集子,为的是介绍并推广西北民间剪纸艺术;另外的一个意思则是想以此表示怀念西北解放区——在那里,我们生活了许多岁月,经历了抗日战争,看见了新中国的成长,而对于我们说来,尤其是看见了新文学、新艺术的成长。新文学、新艺术的成长是和我们向民间文学艺术的学习分不开的。我们的确爱这些窗花剪纸。 我们的美术家们应该更细心的研究民间窗花,研究它的由工具和材料所决定的特点,捉摸老百姓对待物体的纯朴的态度,从那些很诚实的线条和形体里,去了解老百姓的趣味。根据这些再加以改造,用来描写新的生活,其结果,将不只产生了更生动的新的剪纸,新的窗花,并且将会给新的绘画,新的木刻,新的装饰美术很大的影响。 剪纸图案除了用作窗花之外,还有许多方面都可以采用它。例如李景林同志所收集的那幅陇东的“顶棚剪纸”,既可以做印花布(被面)的底样,也可以做成绒毯(炕垫)的底样。如果把无数单独的剪花图案排起来,就可以成了很好的带状图案。(古元同志设计的《新秧歌集》封面画上的图案,就是采用民间剪纸制成的)。许多的民间剪纸,可以用来做书本封面的装饰,会使得书本增加纯朴的美。留心陶瓷业改造的同志们假如能采用这些民间的图案,我们的陶瓷出品一定会比现在好看一些。其他如机关、学校俱乐部的灯罩上,会客室的坐垫上,以及私人睡床的被单上、枕头上都可以采用这些图案。民间剪纸中最好的那些部分,可以和外国现代最好的图案媲美。希望我们的各级学校的美术课,能注意并提倡剪纸艺术。 种树古元 送饭古元 背柴古元 锄草古元 收获夏风 学文化古元 运柴夏风 拦羊古元 圆花 注 《窗花剪纸》一文是艾青为《西北剪纸集》一书所做序言,本文中图片如未特别说明均拍自《西北剪纸集》 《西北剪纸集》 延安鲁迅艺术文学院艺术系搜集 艾青江丰编选 晨光出版公司印行,年 排版编辑 张晓萌 本文版权归乔晓光工作室所有 转载请注明出处 乔晓光 艺术与非遗工作发布平台 QiaoXiaoguangStudio:ArtworkandIntangibleCulturalHeritagePromotion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iliuhuae.com/slhzz/2090.html
- 上一篇文章: 巴音郭楞职业技术学院ldquo石榴花
- 下一篇文章: 花草茶的功效及妙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