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专家 https://jbk.39.net/yiyuanfengcai/ys_bjzkbdfyy/2840/

  德化窑白釉楸叶式洗,清康熙,高2.9厘米,长1.2厘米,宽11厘米。   洗呈楸叶式,浅腹,底下承以不规则六足。通体施白釉。内光素无纹饰,外壁清晰可见其叶脉,底堆贴盛开的梅花。   “楸”与“秋”谐音,楸叶象征着秋意,对于多愁善感的文人而言有吟诵不尽的秋意诗文,楸叶也成为经久不衰的艺术题材。

  郎窑红釉琵琶尊,清康熙,高6.6厘米,口径12.6厘米,足径1.6厘米。   尊撇口,束颈,垂腹,二层台式圈足。通体施郎窑红釉,釉层肥厚细润,釉面布满开片。口部因釉层垂流,釉层变薄透出白色胎体。底部红釉凝聚,釉色浓重。圈足内施白釉。无款识。   此尊造型挺拔俊秀,胎体厚重,釉面鲜红明亮,具有康熙郎窑红釉瓷器的典型特征。   郎窑红釉是由清代康熙时期江西巡抚郎廷极(—年)督理景德镇窑务时所创烧,故名郎窑红。它是在模仿明宣德宝石红釉基础上的一种高温铜红釉,因釉色浓艳,如初凝的牛血,故又称“牛血红”。它是以氧化铜为着色剂,经℃以上的高温还原焰焙烧而成。烧造过程中对烧成的气氛、温度等技术指标要求很高,烧制一件成功的产品非常困难,所以郎窑红釉瓷器在当时就很名贵,民谚有“若要穷,烧郎红”的说法。

  斗彩石榴花纹罐,清康熙,高8.厘米,口径.5厘米,足径4.7厘米。   罐撇口,短颈,丰肩,圈足。通体施白釉,釉面光洁。外部斗彩装饰。瓶身绘两组对称的石榴花卉纹。无款识。   此罐造型隽秀,构图疏朗,瓶身只绘折枝石榴花,简洁醒目。釉上彩以红绿彩为主,颇显清新雅致。

  青花福山寿海图花盆,清康熙,高8厘米,口径61厘米,足径6厘米。   盆折沿,斜壁,近足处凹进一周,砂底无釉,中心有渗水圆孔。内外施白釉。外壁通体青花装饰。折沿上绘缠枝莲纹,花纹中夹杂篆体“寿”字。腹部描绘苍松、山石、海浪、旭日、祥云、蝙蝠等。因松树象征长寿,“蝠”谐“福”音,因此,整个画面寓意海天浴日、寿山福海。近足处辅以荷花纹边饰。口沿下署青花楷体“大清康熙年制”六字横排款。   此器青花淡雅,画意生动,寓意吉祥,应是康熙晚期景德镇镇御窑厂为康熙皇帝寿辰而特制的大件瓷器。

  青花万“寿”字大尊,清康熙,高76.5厘米,口径7.5厘米,足径28厘米。   尊撇口,短颈,直腹,圈足。通体以青花书写“寿”字,分布于口、沿、腹、足四个部位。口面七十七行,每行二字;口沿四十八行,每行一字;腹一百三十行,每行七十五字;足四十八行,每行一字;总共一万个“寿”字,寓意“万寿无疆”。此尊是康熙皇帝过万寿节(诞辰)时,御窑厂敬献的礼品。   尊上的“寿”字,全部采用不同书体的篆字书写,排列整齐,纵横成行,字体大小肥瘦随器身的凹凸曲折而加大或缩小,顺畅自然,体现了制瓷艺人的匠心,只有经过丝毫不差的缜密安排才能写成整整一万个“寿”字,而且字字工整,使整个器物显得庄重非凡。器物以“寿”字作装饰往往与其他纹饰相配合,唯独此尊通体用“寿”字作装饰,且设计、书写皆精妙。

  洒蓝地五彩人物纹笔筒,清康熙,高14.厘米,口径18.厘米,底径18.厘米。   笔筒呈圆筒形,圆口,直壁,玉璧形底。内施白釉。外壁洒蓝地五彩装饰。主题图案绘魁星右手执神笔,左手于胸前握一银锭,立在梅花树桩之上,作向前奔跑状。外底心施白釉。无款识。   此笔筒所绘图案具有吉祥含义,“笔”与“必”谐音、“锭”与“定”谐音,魁星手执笔与银锭,当寓意“必定夺魁”。这种画面非常适合作为笔筒的装饰。

  五彩雉鸡牡丹纹瓶,清康熙,高45厘米,口径12.厘米,足径14厘米。   瓶撇口,直颈,颈间凸起弦纹一道,丰肩,垂腹上丰下敛,束胫(jìng音敬),近足处外撇,圈足。内外施白釉,外壁五彩装饰。颈部绘洞石菊花,腹部的主题图案为洞石雉(zhì音智)鸡牡丹纹,一只色彩绚丽的雉鸡立于茂密树丛掩映的洞石之上,牡丹花盛开其间,彩蝶在花卉中飞舞。圈足内施白釉。外底署青花楷书“大明成化年制”三行六字仿款,外围青花双线圈。   此瓶造型端庄古朴,构图疏密有致,纹饰画工精细,用色考究,所绘内容寓意吉祥。   清康熙时的五彩分釉上五彩和青花五彩两类,其中釉上五彩最能显示和代表康熙五彩的艺术特色和成就。清宫所藏康熙五彩器是官窑或“官搭民烧”的上等品。这时期的五彩器造型以古朴、凝重、挺劲见长。五彩器的款识式样颇多,除本朝款,还有仿前朝款、堂名款等。仿前朝款以仿“大明成化年制”居多。

  青花山水人物图方瓶,清康熙,高52.7厘米,口径14.6厘米,底径12.1厘米。   瓶撇口,短颈,折肩,长方形直腹,方底内凹。通体青花装饰。颈部绘对称的竹枝纹。器腹四面分别绘“渔家乐”、“高士”、“江中饮酒”、“携琴访友”等纹样。渔家乐图案上方书有“得鱼换酒江边饮,醉卧芦花雪枕头”诗句,末尾有一方形篆书“木石居”闲章。高士图案上方书“庚午秋月写于青云居玩”纪年款,末尾钤“二詹”圆形篆体闲章。器底方脐内施白釉,署青花伪托楷体“大明嘉靖年制”三行六字款。   据瓶身的纪年款可知,此瓶为清康熙二十九年(年)制品。胎体洁白坚硬,画面构图舒朗,青花色泽明净艳丽,浓淡有致,层次分明,笔法纤细有力,人物姿态各异,形象生动,将高士的闲情逸致表现得淋漓尽致。   此器又称“方棒槌瓶”,是康熙朝新创器形之一,并为此朝所独有。

  五彩人物纹瓶,清康熙,高45.1厘米,口径11.9厘米,足径12.8厘米。   瓶盘口,直颈,斜肩,直腹,圈足。这种造型的瓶因形似古代洗衣用的棒槌,故被称作“棒槌瓶”。内外施白釉,外壁五彩装饰。口边饰红彩,颈部绘竹石花卉两组,肩部分布斜方锦地四组开光,开光内分别绘山村草舍。腹壁主题图案表现的是《隋唐演义》中的战争场面——秦叔宝策马迎战尉迟恭,唐王李世民和徐茂公临城观战,空间衬以矮山花树。这种图案俗称“刀马人”,清代康熙时期经常用在陶瓷的装饰画面中。圈足内施白釉。无款识。

  红地开光珐琅彩牡丹纹杯,清康熙,高4.2厘米,口径6.厘米,足径2.厘米。   杯敞口,弧腹,圈足。器内光素无纹饰。外壁胭脂红地开光珐琅彩装饰。胭脂红色地上绘个花瓣形开光,开光内以松石绿色作地,彩绘折枝牡丹、菊花和兰草纹。开光外绘折枝花卉纹。施彩以红、绿、蓝、紫、黄彩等为主,色彩缤纷艳丽。外底署胭脂彩楷书“康熙御制”双行四字款,外围胭脂彩双方栏。   此器造型敦厚,色彩运用丰富多彩。   珐琅彩瓷器初创于康熙晚期。据清宫造办处档案记载,其制作程序是:先在景德镇烧造里白釉外无釉的瓷器,送进宫中(个别的使用宫中收藏的明代永乐白瓷),再由清宫造办处珐琅作画师遵照御旨,在碗的外部涩胎上用进口珐琅料描绘纹饰,然后入窑焙烧而成。雍正以后则以景德镇新创的细白瓷为胎,在白釉上施彩。康熙时期珐琅彩瓷器主要模仿铜胎画珐琅器,传世品多为色地画珐琅瓷器,均署“康熙御制”款。

-TheEnd-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iliuhuae.com/slhzz/70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