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是我国独特的卫生资源、潜力巨大的经济资源、具有原创优势的科技资源、优秀的文化资源、重要的生态资源,从神农尝百草开始,在几千年的发展中积累了大量的临床经验,为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和健康做出了巨大贡献。

天仙子

Tianxianzi

HYOSCYAMISEMEN

莨菪子、牙痛子、熏牙子、黑莨菪、马铃草。为茄科植物莨菪HyoscyamusnigerL.的干燥成熟种子。本品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原名莨菪子,列为下品。《图经本草》载:“今处处有之,苗茎高二、三尺,叶似地黄、王不留行、红(菘)蓝等而三指阔。四月开花,紫色。苗、荚、茎有白毛。五月结实,有壳作罂子状,如小石榴,房中子至细,青白色,如米粒,称为天仙子。五月采子,阴干。”本草记载与现今所用天仙子基本一致。二年生草本,高达1m,全体被黏性腺毛。根较粗壮,肉质而后变纤维质,直径2~3cm。一年生的茎极短,自根茎发出莲座状叶丛,卵状披针形或长矩圆形,长可达30cm,宽达10cm,顶端锐尖,边缘有粗牙齿或羽状浅裂,主脉扁宽,侧脉5~6条直达裂片顶端,有宽而扁平的翼状叶柄,基部半抱根茎;第二年春茎伸长而分枝,下部渐木质化,茎生叶卵形或三角状卵形,顶端钝或渐尖,无叶柄而基部半抱茎或宽楔形,边缘羽状浅裂或深裂,向茎顶端的叶成浅波状,裂片多为三角形,顶端钝或锐尖,两面除生黏性腺毛外,沿叶脉并生有柔毛,长4~10cm、宽2~6cm。花在茎中部以下单生于叶腋,在茎上端则单生于苞状叶腋内而聚集成蝎尾式总状花序,通常偏向一侧,近无梗或仅有极短的花梗。花萼筒状钟形,生细腺毛和长柔毛,长1~1.5cm,5浅裂,裂片大小稍不等,花后增大成坛状,基部圆形,长2~2.5cm,直径1~1.5cm,有10条纵肋,裂片开张,顶端针刺状;花冠钟状,长约为花萼的一倍,黄色而脉纹紫堇色;雄蕊稍伸出花冠;子房直径约3mm。蒴果包藏于宿存萼内,长卵圆状,长约1.5cm,直径约1.2cm。种子近圆盘形,直径约1mm,淡黄棕色。夏季开花、结果。花期5~7月,果期6~8月。

天仙子药材图

呈类扁肾形或扁卵形,直径约1mm。表面棕黄色或灰黄色,有细密的网纹,略尖的一端有点状种脐。切面灰白色,油质,有胚乳,胚弯曲。气微,味微辛。

(图片:《新编中国药材学》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常生于山坡、路旁、住宅区及河岸沙地。分布于我国东北、华北、西北及西南,华东有栽培或逸为野生。蒙古、苏联、欧洲、印度亦有。主产于内蒙古、河南、河北、辽宁等地。1.生物学特性性喜温暖湿润气候,生长适宜的温度为20~30℃,不耐严寒,喜阳光,以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中性及微碱性砂质壤土栽培为宜。忌连作,不宜以番茄等茄科植物为前作。2.栽培技术用种子繁殖。直播法:北方播种时间为3~4月中旬,长江流域可秋播或春播,以秋播为主。条播或穴播。播后可稍镇压,应经常浅水,温度在18~23℃有足够的土壤温度,播后10天左右出苗,苗齐后进行间苗1次,每穴留壮苗1株。4月上旬及5月上旬花果期再用2%的磷酸钙溶液根外追肥两次,可提高种子产量。3.病虫害虫害:红蜘蛛、蚜虫。春季发生,可用化学药剂防治,并注意不宜选豆类、棉花、茄等为前作。

夏、秋二季果皮变黄色时,采摘果实,暴晒,打下种子,筛去果皮、枝梗,晒干。

天仙子粉末图

显微鉴别粉末特征:粉末灰褐色。种皮外表皮细胞碎片众多,表面附着黄棕色颗粒状物,表面观不规则多角形或长多角形,垂周壁波状弯曲;侧面观呈波状突起。胚乳细胞类圆形,含糊粉粒及脂肪油滴。1.种皮外表皮细胞2.胚乳细胞(图片:《新编中国药材学》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苦,辛,温。有大毒。归心、胃、肝经。

解痉止痛,平喘,安神。用于胃脘挛痛喘咳,癫狂。

1.对循环系统的作用

(1)对心脏的作用可使心率加快。

(2)对血管及血流动力学的作用可以拮抗肾上腺素引起的收缩作用,同时还能对抗乙酰胆碱所致的血压下降,改善微循环。

2.对中枢神经的作用

(1)对行为的影响东莨菪碱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是双向性的。

(2)对动物脑电的影响东莨菪碱能阻断多种生理刺激所引起的惊醒反应。

(3)对条件反射的影响东莨菪碱能不同程度地阻断回避性条件反射和二级条件反射,阻断率与剂量呈平行关系。

(4)对腺体及平滑肌的作用阿托品对腺体分泌有抑制作用,对活动过强或痉挛状态下的平滑肌有明显的弛缓作用。

3.其他作用阿托品具有散瞳、升高眼压及调节麻痹,保护胃黏膜,钙拮抗作用;对肾功能衰竭具保护作用,另对脊髓损伤也有治疗作用。

天仙子有大毒,心脏病、心动过速、青光眼患者及妊娠期妇女禁用。

以上节选自《新编中国药材学》获取更多药材知识请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iliuhuae.com/slhzz/75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