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测试卷四含
要免费试题,请 B.蜀士知/向学 C.咏/以工部侍郎出知杭州 D.民/多私鬻盐以自给 9.解释加点词。(3分) ①称()②绳()③俟() 10.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⑴咏与寇准致书郡将,荐覃为首,众许其能让。 ⑵苟不以盐自活,一旦蜂聚为盗,则为患深矣。 11.简要概括选文中张咏的人物形象。(3分) (三)古诗文积累, 12.填补下列句子的空缺处。(每空1分)(8分) (1) ,盖竹柏影也。 (2)树树皆秋色, 。 (3) ,长河落日圆。 (4),芳草萋萋鹦鹉洲。[来源:Zxxk.Com] (5)乱花渐欲迷人眼,。(6),窥谷忘反。 (7)月下飞天镜,。 (8)自康乐以来,。 三、现代文阅读(30分)[来源:学+科+网] (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第13~16题。(17分) 一双温暖的皮鞋 ⑴放寒假时,皮皮到火车站去兜售东西。 ⑵天气很冷,北风呼啸,雪花飘扬。冷风吹灌着皮皮单薄的衣裳,他蜷着身子守候在火车站的站台上,眼睛盯着远处,盼望有火车开过来。皮皮手提着一个竹篮子,篮子里有红枣、花生、核桃、红薯干、矿泉水等。 ⑶皮皮是火车站附近山村的孩子,和他一样,村里还有十几个孩子在这里兜售东西。车站的工作人员不忍心赶走他们。刚才有一趟火车在站里停留两分钟,有旅客上下车,皮皮和其他孩子立刻围过去,向旅客兜售东西。皮皮很幸运,他卖了三包花生,一包核桃,一瓶矿泉水。火车开走了,皮皮高兴地数着零散的钱,一张一张地叠着,叠得整整齐齐,脸上露出了难得的笑容。 ⑷皮皮已经积聚了好一些钱,下期开学时,他可以用这些钱买一些学习资料,买一点肉吃,甚至,在天热时,他可以买一个冰淇淋。在学校的小卖部,有冰淇淋卖,看到同学们吃时,皮皮吞咽着口水,很想吃一个,尝尝什么味道。皮皮家里没其他人了,只有年迈的奶奶。几年前,妈妈死了,爸爸酗赌,赌输了一笔钱,债主追上门来,爸爸连夜跑了,从此无影无踪。空荡荡的家里,只剩下皮皮和奶奶相依为命。 ⑸又一列火车驶进站里。这次,下车的旅客不多,只有几节车厢有人下来,立刻被孩子们围住了,皮皮人小,挤不进去,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小伙伴们一样样地卖他们的东西。 ⑹这时,另一节车厢有几个人下车,皮皮眼尖,立刻奔跑过去,可刚跑了十几步,他左脚的布鞋烂了。那双布鞋已经穿了好几年,早上出来时,那只布鞋已经不能穿了,他用一根草绳拴起来,可现在草绳断了。皮皮赤着一只脚跑过去,那几个人已经走远,从站台的出口出去了。皮皮沮丧地蹲在地上,他拿起那只鞋,想修补一下,但鞋已烂得不能再烂,没法补,穿不了了。 ⑺雪下得更大,风刮得更猛,夜幕降临时,天气愈来愈冷了。 ⑻一列火车像一头笨重的鲸鱼,呼着沉重的粗气,轰隆隆地从远处开来。一大群准备上车的人穿过站口,走上前来,等候上车。人群中,有一个和皮皮一样大的穿羽绒服的男孩子,他面目清秀,一头卷曲的黄头发。皮皮注意到他,是因为他的脚上穿着一双崭新铮亮的黑色皮鞋。 ⑼皮皮看着那双皮鞋随着人群慢慢移动,停在候车线外。皮皮想,如果我也有一双这样的皮鞋穿,那该多好啊!火车停下来,旅客开始上下车。人很挤,行李也多,他们争先恐后,在上下车时,意外发生了,男孩的一只皮鞋被挤掉了,掉在了火车的外面。 ⑽男孩想捡回皮鞋,可被上车的旅客阻挡着,他无法出来。旅客都上了车,火车很快关了门,慢慢地开动起来。男孩从车窗里伸出头,有点无奈地看着那只皮鞋。皮皮捡起皮鞋,追过去。[来源:学科网ZXXK] ⑾这时候火车开始加速,越来越快,越来越快。皮皮赤着一只脚,跑不快,火车离他越来越远,越来越远。眼看追不上了,皮皮瞄准男孩所在的窗口,用力扔过皮鞋。皮鞋没有扔进窗口,掉在地上。皮皮跑过去,捡起皮鞋,追了几步,再扔。还是没有扔进去。 ⑿男孩向皮皮摆了摆手,摇了摇头,大声地说着什么,可是火车轰隆隆的声音,淹没了他的声音,皮皮听不见他说什么。皮皮再追过去,他边跑边甩掉脚上另一只布鞋,拼尽全力地跑。可火车已经开远了,皮皮追不到了。这时,车上的男孩用尽力气,把他的另一只皮鞋从窗口里扔出来,落在离皮皮不远的地方。 ⒀皮皮怔住了,好一阵才反应过来。他看着火车飞驰远去,消失在茫茫的夜色里。 ⒁此时,这双崭新的皮鞋,在天寒地冻的寒夜里闪着温暖的光亮。 (选文有删改) 13.结合选文,分析标题“一双温暖的皮鞋”中“温暖”是如何表现的。(4分) 14.选文中多次描写风雪,有什么作用?(3分) 15.结合选文具体语境,简析下面加着重号部分的表达效果。(6分) (1)冷风吹灌着皮皮单薄的衣裳,他蜷着身子守候在火车站的站台上,眼睛盯着远处,盼望有火车开过来。 (2)一列火车像一头笨重的鲸鱼,呼着沉重的粗气,轰隆隆地从远处开来。 16.作者选材有详有略,请简要分析。(4分) (二)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第17~20题。(13分) 中国古代服饰中的审美意识 ①服饰作为一种文化形态,贯穿了中国古代各个时期的历史。从服饰的演变中可以看出历史的变迁、经济的发展和中国文化审美意识的演变。②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不同派别的意识形态渗透到服饰美学思想中,从而产生了不同的审美主张。如儒家倡“约之以礼”,墨家倡“节用”,法家倡“自然”,反对修饰。③魏晋时期是政治经济最为混乱的年代,但在精神上却是极自由解放的时期。最有名的竹林七贤,主张道家的自然主义思想,抨击虚伪的儒家名教,以蔑视朝廷,不入仕途为潇洒超脱之举。表现在装束上则是袒胸露臂,披发跣足,以示不拘礼法。《晋记》载:“谢鲲与王澄之徒摹竹林诸人,散首披发。”这种人格上的自然主义和个性主义摆脱了汉代儒教的礼法束缚,直接展示人格个性之美。④如果说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一种内在精神的释放,那么,唐朝的服饰则是对美的大胆追求。其服饰色彩之华丽,女子衣装之开放是历代没有的。唐代出现追随时尚的潮流,其石榴裙流行时间最长,《燕京五月歌》中“石榴花,发街欲焚,蟠枝屈条皆崩云,千门万户买不尽,剩将儿女染红裙。”安乐公主的百鸟裙为中国织绣史上的名作,官家女子竞相效仿,致使山林奇禽异兽扫地无遗,充分显示了当时时尚的感召力之大。服饰风格是与现实分不开的,唐朝前期经济繁荣,手工艺发达,对外交流频繁,博采众长,首都长安堪称中国古代的“巴黎”。⑤到了唐代后期,服饰审美中那种真率奔放的阳刚之气不得不让位于细腻含蓄的阴柔之韵,此种审美倾向的转变,是与当时唐朝由盛转衰的经济状况密切相关的。⑥宋朝受程朱理学的影响,服饰以纯朴淡雅为美。明代是中国古代服装发展史上最鼎盛的朝代,服饰华丽异常。这是因为明朝已进入封建社会后期,封建意识趋向于追求粉饰太平和吉祥祝福。此外,明代中期南部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发达的手工业和频繁的对外交流,使其服饰从质料到色彩到图案都追求艳丽,形成了奢华的风气。到了封建社会末期,西洋文化逐渐向东渗透,留学生脱长袍马褂,变西装革履,也与当时所处社会的意识形态有密切联系。⑦在中国古代,等级制度森严。为巩固自身地位,统治阶级把服饰的装饰功能提高到突出地位,服装除能蔽体之外,还被当作分贵贱,别等级的工具,是阶级社会的形象代言人。唐贞观年间曾两次下诏颁布服饰颜色和佩带的规定。在清朝,官服对于黄色亦有禁例。如皇太子用杏黄色,皇子用金黄色,而下属各王等官职不经赏赐是绝不能用黄色的。⑧纵观中国古代服饰的发展,我们可以清晰看到中国古人审美意识对服装的影响,服装从最早的遮羞蔽体功能,经过岁月的流逝与历史的演变,从等级制度的代言人,到后来标榜个性的象征物,走过了漫长的岁月,而审美意识贯穿其中。今天,我们只有紧抓时尚脉搏,吸收传统文化之精华,了解现代人之审美情结,才能设计出中国民族服装的时尚精品。17.文章以为顺序,说明了的演变过程。(3分) 18.各个朝代的服饰有各自的审美意识追求。阅读全文,完成下列填空。(3分) 魏晋时期 个性解放 唐朝前期 (1) 宋朝 (2) 明朝 (3) 19.阅读③④两段,回答下列问题。(4分)(1)第③段中引用《晋记》相关内容,意在说明什么? (2)第④段中着重介绍安乐公主的百鸟裙,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20.简要分析第⑦段画线句中加点字“绝不能”的表达效果。(3分) 四、综合性学习与写作(56分) (一)综合性学习(6分) 21.互联网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东西,它极大的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方式和学习方式。阅读下面三则材料,据此谈谈如何利用互联网来学习语文。(字左右) 材料一: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网络词语日趋流行,如“点赞”“给力”“萌萌哒”等,这些网络词语的出现极大丰富了汉语的储备。但网络词语的出现,对于非网民来说,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正常的汉语表达。 材料二:互联网的出现,便捷了我们学习语文。如学习散文,就必须理解散文这种文体。利用互联网我们能快速找到有关散文的各方面知识以及阅读散文的策略,也方便了老师的教学。 材料三:语文学习需要大量的积累。互联网给语文学习提供了大量的资源,有效拓展了语文学习的深度和广度等。很大学生反映,他们就是借助互联网来扩大自己的阅读量,丰富自己的积累,增强自己的语文能力。 (二)写作(50分) 22.请以“下雨天”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①书写工整,卷面整洁;②立意自定,文体不限,不少于字。 第四单元试卷参考答案 1.C。A项sì改成shì,“绝”改成“决”B项“籍”改成“藉”“qiǎn”改成“qián”D项“yí”改成“yú”,“联”改成“连” 2.B。 A项“坦荡如砥”指平坦得像磨刀石一样。比喻人非常直率,不加犹豫。现多用来形容大面积的地方很平坦。与本句中的“秉公执法,不循私情不怕报复”的语境不符。B项“触目伤怀”指看到什么心里感到悲伤,不符合语意。C项瞠目结舌:瞪着眼睛说不出话来,形容受窘或惊呆的样子。D项“妙手偶得”形容技术高超的人,偶然间即可得到。也用来形容文学素养很深的人,出于灵感,即可偶然间得到妙语佳作。与文义不符。 3.BA删去“由于”C把“国内”调到“第一家”前面D删去“由于” 4.D 5.AB项拟人C排比D设问 6.C“相同”改为“不同”,“暑天倦卧星穿过,冬昼闲吟雪压摧。”仍然是写竹轩清趣,但和前两句意境显然不同。前两句写的是平时,这两句却写的是暑天的夜晚和冬天下雪的白昼。前两句以写竹为主,以轩中的品茗、焚香为辅。这两句以轩内倦卧看星,和冬天对雪闲吟为主,而以“星穿过”和“雪压摧”相应地写竹,达到水乳交融、情景俱妙的程度。从诗句中作者告诉人们:暑天,这里宜于乘凉倦卧,可以看到星从修竹的上面穿过;冬天,坐在这吟诗,可以看到素雪压在竹枝的清景。这样倦卧也好,闲吟也好,竹轩都可以供以诗情、诗兴,而此情此景,都非在其他的处所所能领略到的。[来源:Zxxk.Com] 7.A“静态美”改为“动态美” 8.B蜀士/知向学 9.(1)称道、称赞(2)制裁(3)等待 10.(1)张咏与寇准写信给本州守将,推荐张覃做首选,众人赞许张咏能够谦让 (2)(这些人)如果不靠贩卖盐来养活自己,将来一旦像蜂群一样集聚起来做强盗,就会成为很大的祸患。 11.才华横溢,胸怀宽广,爱惜人才,宽政爱民(每点一分,答出三点即可,共三分) 文言文:附译文: 张咏,字复之,濮州鄄城人。太平兴国五年(),濮州推举进士,舆论以张咏为首位被推荐人。当地有个叫张覃的老儒生还没考中进士,张咏便与寇准写信给本州守将,推荐张覃做首选,众人赞许张咏能够谦让。正好遇上李沆、宋..、寇准连续推荐他的才干,张咏因此做了荆湖北路转运使, 当初,蜀地士子知道读书向学,但不喜欢做官入仕。张咏考察益州人张及、李畋、张逵等人都有学问品行,受当地人称赞;于是敦促鼓励他们参加科举考试,这三个人果然全都考取了进士,士子们从此懂得了进取。[来源:学#科#网] 咸平二年(),这年夏天,以工部侍郎身份出任杭州知州。因当年歉收,民众有很多人私自卖盐来自给,捕获犯法的人数百个,张咏全都减轻刑罚然后遣散他们。部下属官请求说:“不严厉用法律制裁他们,恐怕无法禁止此事。”张咏说“:钱塘一带十万家民众,受饥饿的人九万,如果不靠盐来救活,一旦蜂拥而起做强盗,那就会酿成大患了。等秋天收获了,当会依旧按原来的法律办事。” 12.(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2)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3)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4)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5)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6)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7)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8)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13.皮皮赤着脚追赶火车,想将男孩挤掉的那只皮鞋还给他,男孩将另一只皮鞋从窗口扔出去送给皮皮。(答对一方面2分) 14.交代了天气的寒冷,衬托出皮皮的辛酸,凸显了皮皮和男孩的高尚品质。(一点一分,共三分) 15.(1)“蜷”是“蜷曲”的意思,生动地描绘出皮皮因寒冷而缩起身子的情形,流露出作者对皮皮深切的同情;“盯”指“把视线集中在一点上,注视”,形象地刻画出皮皮盼望火车到来,希望能多赚点钱的急切心情。 (2)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火车比作笨重的鲸鱼,生动形象地描绘火车冒着浓烟缓缓驶来的情景。 16.作者详写第三列火车到站后的情景,略写前两列火车到站后的情景,这样的安排,详略得当,能更好的塑造皮皮和男孩这两个人物形象,突出“互相帮助,共创温暖”的主旨。(答出“详”和“略”具体指什么2分,分析2分,共4分) 17.时间、中国古代服饰发展18.(1)色彩华丽开放(对美的大胆追求、追求时尚)(2)纯朴淡雅(3)服饰华丽异常(服饰的质料、色彩、图案都追求艳丽)19.(1)说明竹林七贤服饰审美对后人的影响之深。突出魏晋时期服饰审美追求自然,个性解放。(或追求人格个性之美)(2)运用举例子说明方法,说明唐代人追求时尚,追求服饰色彩华丽的审美意识。20.“绝不能”语气坚决、不容置疑。突出强调清朝等级森严,黄色服饰只有皇室成员才能穿戴。 21.“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而是我站在你面前,你却在低头玩手机”,这是网络上流行的一句话。在公交站等车时,在朋友聚会时,在闲暇时,拿出手机刷微博、看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iliuhuae.com/slhcs/7012.html
- 上一篇文章: 石榴盆景如何开花,提升挂果率,日常如何养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