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穿着小白鞋走在石榴花树下,白鞋红花,觉得好看。顿时想起还没有为石榴花写上一笔。

石榴花之美,在于红,红得烧心,就像“石榴裙”的典故,世人愿意用“跪倒在石榴裙下”来形容女子这种热烈奔放的自然之美。想想古时候的劳动妇女,劳作一日后,归家途中摘朵艳红的石榴花来扮个小靓,仿佛要伸手抓住了天边的红霞,留它在发角边,人不自觉地就能快乐起来。一起来读这首杜牧的小诗。

山石榴

唐杜牧

似火山榴映小山,繁中能薄艳中闲。

一朵佳人玉钗上,只疑烧却翠云鬟。

火红的山石榴开遍满山了。那盛开的繁英似锦,却也经得起一朵朵细看,在艳丽之中自有娴雅之趣。女子摘下一朵插在自己鬓角的玉钗上,那红如火焰的花朵,只怕要点燃那乌黑漂亮的发鬟!

历来的咏花诗,写出花的形态美还不算是上品,顶顶要紧是要写出独特的情趣。。杜牧的诗风一向清丽,像如《清明》,像《秋夕》,读来直教人觉得隐隐的冷。然而在这首诗中,小杜用火焰来形容石榴花红,落笔不凡。这一团火焰,烧在了女子的鬓角边,恐怕也是烧在了诗人的心里——诗人的内心一定是被带石榴花的勤劳的劳动妇女给点燃了:)

题榴花

唐韩愈

五月榴花照眼明,枝间时见子初成。

可怜此地无车马,颠倒苍苔落绛英。

五月里,红艳艳的石榴花满树生辉,照得人眼睛发亮。刚结出的小石榴挂在枝上,已经时时可见了。只是这里并没有络绎不绝的赏花车马和人群,所以赤红的花朵簌簌落下点缀了树下无数的青苔。

韩愈位居唐宋八大家之首,能成为文坛公认的领头羊,这很不容易。韩愈的突出贡献在于,他改变了自魏晋以来极力追求形式的“贵游”风气,摒弃辞藻华丽、华而不实的文风,力求返璞归真,且要“文以载道”,文章的存在都是要为了服务社会,说明道理,进行教化。这种思想深深影响了欧阳修、苏轼等大文豪,大家纷纷效仿之,由此走入了一个崭新的文坛气象。

读这首诗,我们不妨可以将其与王维的《辛夷坞》来做对比。

《辛夷坞》

唐王维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

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同样都是无人问津的花朵,自开自落,两首诗的意境、情调和风格却迥然不同。王维诗意幽静,情调恬淡,虽然带着一点点的孤芳自赏感,却表现出对这种境遇的安之若素。这正是诗佛王维的禅意折射,远离尘嚣不愿被卷入。而韩愈的诗,同样也是“寂寞无人知”的花朵,却情调热烈,意境鲜丽,风格也很明快,体现出一位积极入世者不甘沉沦与寂寞的心怀。当然,这种区别也许是与所咏之花有密切关系。但毋庸置疑的是,不同气质和性格的诗人,在表现相近主题时,他们所展示的艺术个性也是不同的,而这,恰恰也正是艺术的魅力所在。

赞赏

长按







































丙酸倍氯米松粉雾剂
小孩白癜风能治好么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iliuhuae.com/slhzz/7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