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诗人:云生、张一剑、絮雪飞花、李邕立、周慎、玉壶留香、新柔情似水、鲁西道童、高歌、宏柳碧蕤、老人家

点评嘉宾:秋水长天ZWM、竹岭散人、张一剑、鑫雨、水润木秀、张宏刚、志清、蒙特利

五律访南昆山

作者:云生

龙门岚翠处,秀色引秋情。

茂竹凌空曳,流泉落涧鸣。

云中瞻六合,世外悟三生。

绝胜回归线,天然画卷成。

秋水长天ZWM点评:这首五律用词达意,格律工稳,风格清雅,读罢如品新茗。首联开宗明义描写了访山的时空背景,颌联文字简明达意,立刻把人带入了茂林修竹流涧飞瀑的幽幽山景之中。

颈联观眼中景、悟世间事,起承转合,转得自然贴切,写出了登高极目远眺,叹悟人生之旅的感慨。诗中瞻六合是指纵观上下前后左右之联系,泛指宇宙万物。所谓三生指人的前生今生和来生,用世外二字赞美身处山景如同身处凡尘之外的仙境。

尾联交代了南昆山胜景地理位置在北回归线,热带亚热带天然气候交织,孕育了如画美景。正是由于尾联点晴之笔,写出了此诗专属于南昆山,规避了当下很多格律诗词写山写水、咏花咏景,常常千人一面雅词雷同,不见物象个性特点的流弊。

竹岭散人:我觉得这首诗写的好评的好,关键是什么呢?他这个诗题和诗的内容,是紧扣的,不像有的诗,换个题都可以,如果是写冬季换成深秋也可以,他这个是不能换,所以评的时候,最到位的感觉是专属两个字,就是专门属于南昆山的诗。秋水长天老师给他两个字叫“专属”我觉得非常到位。此诗起承转合处理的好,词语结构变化好,读来朗朗上口。

鑫雨:这首诗确实写得好,特别赞赏他的第三联转句,到第四联过度过的特别好,非常有境界,像一幅油画给人展现出来的一种视觉,一种效果,特别欣赏。

七律·穷秋

作者:张一剑

守到鄱湖水退洲,蓼红芦白竞风流。

草呈春色千汀秀,人想花容遍隰游。

木叶落空销寂寞,莎鸡响彻远悲愁。

莫言野外虫无语,尽唱天凉好个秋。

赏析人:水润木秀

销:排遣,打发。飘红并推荐张一剑老师《穷秋》的理由是,格调清新,诗意昂扬。上半首写鄱阳湖独特的秋色:秋冬之际,鄱湖水落滩出,水草丰茂,蓼红芦白,游人如织,直把穷秋作三春。这为全诗铺设了明快亮丽的基调。下半首抒发秋情:虽然湖色如春,但自然规律终究不可抗拒,木叶落空,莎鸡远唱,已是一派暮秋景象。诗人对此一反文人墨客悲秋俗套,借秋虫之语唱出了“销寂寞”、“远悲愁”的激越奋发心曲,不愧“天凉好个秋”。全诗胜在意,输于文,嫌平铺直叙,少精雕细琢,可惜了。

竹岭散人跟评:《七律.穷秋》尾联出句最后三个字“虫无语”,对句

首两个字“尽唱”,似乎意思相悖。近体诗的上下句,上句与下句在表意时,应体现“起”、“承”之意!切忌前言不搭后语!试改为“寒蛩舒吟意,尽唱天凉好个秋”。如何?

秋水长天:晚秋景色里边草呈春色,这是不是好像有点矛盾啊?诗题晚秋或深秋比穷秋更达意。

秋水长天:写景不落俗套,点赞!穷秋这首诗我很同意水润木秀老师的点评,诗意很好,修辞上略欠缺了一些,但是它里边写的是春色两个字,整首诗写的是晚秋,有点不大符合。

张宏刚:这一首的写景很有特色。但最后一联不妥,按理是结,但它是接着叙。

鑫雨:我觉得题目很重要,一个呢,根据诗的内容,再定一个合适的题目;另外一种,就是先有了题目,再去按照题目来组织作品的内容。尽量的避开一些矛盾的写法、矛盾的词汇。

七绝·石榴

作者:絮雪飞花

孟夏榴花别样红,碧纱帐里挂灯笼。

谁能道出其间意,结得金丹满腹中。

张宏刚点评:根据蓝老师安排,由我来点评絮雪飞花老师的这首七绝石榴。这首诗是絮雪飞花老师七绝56法系列大作之一,其中的第12法。

七绝56法第12法:以第三句作诘问语,用“何”、“谁”、“几”、“安”、“那”等字作起,或以第四句作答,如唐白居易《魏王堤》:“花寒懒发鸟慵啼,信马闲行到日西。何处未春先有思,柳条无力魏王堤”;或并第四句亦承上句一气作问,如明陆容《题画》:“林屋重重枕野塘,水花千顷一归航。何年了却公家事,来趁山人几日凉”。显然絮雪飞花老师的这首作品是符合12法要求。

全诗轻松明快,直白之外不泛幽默。石榴花在夏天独成一景,花开得热烈,开得灿烂,吸引了众多的文人墨客。石榴花也作为五月花信而深受人们喜爱。五月的石榴花分外的红艳,衬着碧玉般的叶子,就象碧纱帐里挂着一盏盏红灯笼。这在干什么?原来是石榴正在结金丹。作者用金丹来形容石榴籽,确实很妙,一般都用珍珠、玛瑙等来形容,无疑金丹更有意思,虽然我们不知道金丹是啥样,但从此我们就可以有了一个具体的意象,那就是石榴籽。从全篇来看,转得有点勉强,虽然是为了应题需要。说的不妥之处,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竹岭散人:第三、第四句一问一答处理的不是非常好。

七律可可托海情歌

作者:李邕立

情歌哀婉感人寰,回首凝望泪眼潸。

草地青坪留丽影,林溪毡舍遗花鬘。

狂风聚雨驼铃响,尔泰清泉碧水潺。

远嫁伊犁成绝唱,芳踪难觅隐天山。

志清点评:这是李邕立老师的新作《七律-可可托海情歌》。情歌,为读者描绘了祖国西部边陲风景如画的可可托海的美丽风光与牧民的生活情爱。首联即以明了的白描,写出诗人置身风光无限的可可托海画卷之中,其唱着“感人”的“情歌哀婉”,“回首凝望“此景此情,”泪眼潸(潸)”的丰富情感。颔联绝尽赞美可可托海的“草地青坪”与“林溪毡舍”,那可是年轻情人对歌留影与牧民硕养天年的好地方。颈联则以可可托海的“狂风聚雨”自然气候与阿尔泰的“清泉”,诉说着古今丝绸之路的“驼铃”艰辛与“碧水潺”潺的“清泉”对过往之人的甘甜款待。而尾联“远嫁伊犁成绝唱,芳踪难觅隐天山”又是“远嫁伊犁”的幸福“绝唱”与“难觅”“隐天山”的“芳踪”清闲。真是有景,有情、有歌!如果第七句“狂风聚雨”改为狂风骤雨,那就更显出可可托海气候的狂烈。好了,不管怎样,我还是将此七律情歌作为诗社推荐飘红之作,推荐给读者分享!

竹岭散人:颈联似乎与全诗内容不搭,“情歌”改成“姑娘”似乎好一点。

秋水长天:可可托海在新疆阿勒泰地区,颈联的尔泰不知什么含义。阿尔泰在俄罗斯西伯利亚。

蒙特利,秋水的这个意见呢是对的,像这些地名的话呢,就不能随便更改,可可托海就是可可托海,阿勒泰就是阿勒泰,不知道什么东西就不能够随便写。

张宏刚:尔泰,我没有查到这个词,所以我猜测,尔泰,应该是少数民族语言的音译,我们现在把它写成汉字,它的原意是什么我们并不知道,我们只是知道它的音译,有人名也有地名,但尔泰真正的含义我们并不知道,这个不能作为一个固定的词组,不能把这个词用在诗词里面,作为一个词来用进行对仗,这是不准确的。

七绝望断

作者:絮雪飞花

把酒凭栏望断筝,依稀旧岁到鹏城。

不知残梦黄昏后,又是寒灯伴月明。

志清点评:这首《望断》,可是絮雪飞花老师借七绝56法第17法练笔,似唐人唐王翰《春日思归》,写思乡之情吧?!首句,作者明明思乡安,却不写安庆,而以“把酒凭栏望断筝”叙写作者“酒”后“凭栏”遥望远方的家乡,把自己比作由家乡放飞的风“筝”,不论“筝”线是联是断,思念之“筝”总把作者与家乡相联。由“筝”导出次句:“依稀旧岁到鹏城”,当年从家乡到南方“鹏城”(深圳?),虽是“依稀”,但沥沥在目,岂能忘怀?!至于第三、四句“不知残梦黄昏后,又是寒灯伴月明”,作者以“不知残梦”与“又是寒灯”的递进方式,加重了“黄昏后”与“伴月明”思乡情愫的浓烈。让读者亦深深动容!罢了!罢了!且将游子思乡“望断”“筝”之作,在上海诗社推荐飘红共赏吧!

蒙特利:这个望断筝,把它解释成风筝,这可能不太合适,因为筝就是一个专用词语专属词语,筝就是一个乐器,所以筝这个字不能够把它说成是风筝的简写,所以望断筝,肯定是不妥当的。

鑫雨:蒙特利老师的这个话说的好,我正在考虑这个筝属于是乐器吧,古筝的筝,但这里面的理解是纸鸢,是牵线的纸鸢了,说这个字单独来当那个牵线纸鸢就不是太合适。

竹岭散人:同意蒙特利老师的说法。

长相思·秋思

作者:周慎

柿叶红。栎叶红。红染霜秋岳麓峰。

斜阳隐隐融。

夜蒙蒙。月蒙蒙。月到身边催你侬。

叙离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iliuhuae.com/slhzz/80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