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音声声百年石榴花欲红上文
蚕音声声 吐抽丝之声 闻破茧之音 驿百年石榴花欲红(上) 文/张永飞诵/姚建芳 点击绿色语音图标收听... 发小父亲去世,回家勾留两日。事情忙完,返城之前,在家陪父母小坐,聊村长里短,聊庄稼生长,聊孩子学习,母亲有问,我必耐心回答,有时也主动问询,一家三人,倒也其乐融融。 时间不觉已是下午六点,夏至将至,白天越来越长,距离天黑还有两个多小时,回城尚不至太急。怎奈自己的小家,一些琐事还需处理,明天还要早早上班,无奈之余,只得匆匆整理行装回返。人到中年,有时真的尴尬。上有老下有小的年代,平衡取舍,有时真的太难。难得回家一趟,作为子女,总希望在家多陪陪父母,多家呆一会儿,但有时,又不得不离开。 出门,下檐台,忽见檐台之旁,花池之中,一个檐口或缺、斑驳古旧的黑陶瓦罐蹲坐其间,内中一棵尺余长的石榴,枝干并不粗壮,细碎的叶子正泛着鹅黄,显示着旺盛的生命力。 熟悉的石榴,熟悉的陶罐,一下子勾起我沉睡了十多年的回忆。 我不由一问:“这石榴有三几十年了吧。”送出屋的母亲说:“不止,有点年月了。”父亲说:“上百年了,自你奶奶嫁到村里,就有了。” 奶奶十六七时,从本乡阳房村嫁给了下薛孤老实本分的爷爷,一生高寿八十有七,而她,离开这个充满温情与子女牵念的世界也已近十年了。 那时奶奶一个人独居在临街的前院里,一排低矮的正房,几间破败的西屋,当院一棵高大的杏树。东墙边并不大的地方,开成了菜地,边缘遍植黄花菜。每到夏天,长长的绿叶间就会伸出一根根长长的枝干,上面开出一簇簇黄艳艳的花朵,此起彼伏的黄花,会持续整个长长的夏天。 靠近奶奶住屋的门前菜地里,一簇高大茂盛的刺玫花年年盛开,整个夏天乃至初秋,上面会开出一朵朵粉红的刺玫花。五六月间,花儿盛开的时候,小院里到处散发着淡淡的清香,满树蜂飞蝶舞,简陋的小院里充满了一种别样的风情。给人的感觉,是贫穷中的一种淡然与富足。而刺玫花下,总有两盆石榴花,用两个古旧,檐口或缺,但外表光滑的黑陶瓦罐盛着,那石榴并不高大,尺余高,枝条簇簇,倒也繁盛。每到花开,会开出许多红艳艳的花骨朵,随着时间,次第开放,花瓣拥挤,层层叠叠,鲜红的花朵倒也热烈。但花朵并不大,指头大小,唯数量不少,在旁边高大的刺梅与繁盛的黄花面前,并不能吸引人们太多的目光。如果说,庭院当中十余米高的杏树,是一个英俊魁梧的年轻小伙,那两米高的刺玫就是靓丽妩媚,甚至有点害羞的的芳华女子,而那两盆栽种在破口陶罐里的石榴花,只可算是衣着朴素毫无见识的村姑。 小时候,我会偷偷进入奶奶的院子里,期待树上的杏儿落下来,一解我馋;有时会摘几朵刺玫花,放到嘴边,用鼻子嗅嗅花的清香。尽管有时被树枝上的荆棘扎破了手,也不罢休。看惯了草本花儿单瓣的样子,再看刺玫的花朵,并不大,但花瓣层层叠叠,煞是好看。不过,好看对于我这个男孩子来说,只是彼时的一个借口。其实,我的内心是有着一个秘密的。只因为偶然之间,听奶奶说过,那刺玫花阴干之后,用白糖淹渍,弄成青红丝,到中秋八月十五,包到月饼馅里,很好吃的。不过那时家穷,我从未有享受过如此高大上的待遇,再后来,时代发展,经济繁荣,月饼里花生粒、葡萄干、猕猴桃等各色果脯日渐丰富,用刺玫花自己做馅料的想法与做法就更无人会想起和去做了。何况,生活开始富足的人们,又有几人愿意让那坚硬的荆棘去扎人们那日渐白皙倾心保养的双手了呢? 作者简介诵者简介《原平市教师校园文学社》简介原平市教师校园文学社成立于年12月22日。 原平市教师校园文学社是在原平市教育科技局指导下,教师志愿参加,教育科技局提供服务,面向全市广大教师的校园文学社团组织。 原平市教师校园文学社的活动宗旨是:为教师的业余爱好搭建平台,为教师展示自我创造条件;丰富广大教师的业余生活,激发教师的热情,引领教育事业新潮流。 原平市教师校园文学社的表现形式是双月刊《蚕音》和微刊《蚕音声声》。 原平市教师校园文学社机构 顾问:高秀亭李秀文王彤郭志宏 申国华褚文忠冯伟虎 吴 衡 社长:杨虎田 常务副社长:刘平艳 副社长:宋卫国李存明刘舒芹茹万明 秘书长:赵二海 《蚕音》 主编:宋卫国 副主编:康国峰杨云霞张永飞赵建明 编辑:薛利锋 美编:童利平 《蚕音声声》 主编:刘平艳 副主编:张燕飞温雪琴武静 董家凤谭国军任建琴 编辑:刘珺 活动组 小说组组长:张永飞 散文组组长:赵建明 诗歌组组长:杨云霞 朗诵组组长:张燕飞 通讯组组长:姚建芳 主管单位:原平市教育科技局 主办:原平市教师校园文学社 社址:原平一中书院 社刊邮箱:ypsjswxs .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iliuhuae.com/slhzz/7980.html
- 上一篇文章: 西夏诗词bull女神节专刊年
- 下一篇文章: ldquo石榴花开rdquo第三